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信用治理

2017-03-24 16:24周荣华江苏省信息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信用供给

周荣华 陶 雯/江苏省信息中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信用治理

周荣华 陶 雯/江苏省信息中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重点任务是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其中,农村信用治理作为改革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重视。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信用根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主要是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错位、资源环境过度开发。突出矛盾是增产与提质、成本高与价格低、库存多与缺货大、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的矛盾。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少问题的存在与农村信用治理缺位密切相关。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清洁生产、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信用问题,是农村的信用治理缺位问题,或者是与农业相关的信用治理不力问题,是农业生产经营者诚信品德缺陷造成的。

(一)假冒伪劣农资和有害农产品时常出现。制售劣质农资,损害农民正当利益;一些农产品价高质次,部分农产品甚至有毒有害,扰乱农业生产秩序。有的生产者打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安全食品等概念幌子,超标使用农药、化肥,违规使用激素,影响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食用安全风险,危害消费者健康。

(二)农业清洁生产不合规范。

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一些生产者不守文明公德追逐利益,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有害物质聚集难以降解;或直接将城镇垃圾、受污染的泥土、农资废弃物堆放在田间地头,排放或倾倒废气、废水、废油污染农业用地。工业“三废”、污水灌溉、农药污染和大气污染对农业环境的侵害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

(三)农业新业态秩序欠佳。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动能。但新产业和新业态中也存在跟风模仿、同质竞争、创新不足等问题,产品外观功能类似、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特色特点不鲜明有待改进。

(四)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缺陷。

财务管理不合规,超限额保管库存资金,集体资金乱领私用,规避财务监管。集体资产处置不规范,在山林、荒地、草地、集体企业等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交易、发包、出租等处置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够严格、手续不够完整、收支票据不能及时入账、承包费用不能按时上交等问题。

二、信用治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地位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常采取的改革措施是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强农业农村短板等。我们认为,在这些措施中最基本的是结构调整、规模经营、科技创新和信用治理。通过结构调整解决农产品生产布局等结构性问题,实现供需对应;通过规模经营解决分散粗放经营、成本效益问题,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要素配置效率问题,提升资源价值;通过信用治理解决信用缺失问题,强化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四条途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支撑农业供改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其中,信用治理对于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和科技创新又处于基础支撑地位。

(一)实现结构调整需要借力信用治理。农业供改要以结构调整为手段,瞄准“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这个主攻方向,必须从供给链、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产业、创新领域,调多余产能、补供给缺口,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发展高质量的、可创造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建设要素配置优化、具有高附加值的质量和效率体系。农业供改以市场化为导向,主要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而市场要能发挥好作用必须拥有良好的秩序。政府要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政策时,统筹规划,在减税降费、金融贷款扶植、减少土地等要素供给限制等多方面降低对农村经济的行政性供给约束,实现供给成本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信用因市场交易产生,因降低交易成本延续,具有发挥信用资源的连带性作用,是调节其他社会资源配置的新型资源配置工具。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对经济主体的管理,正逐步从行政监管向信用监管转变。

(二)规模经营是贯通着信用的经营。农业规模经营通过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管理等要素的优化均衡配置,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投入平均成本,提高单位投入平均收益,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劳动者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等要素相适应的规模经营。规模经营需要将分散承包的土地集中,需要与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需要雇佣农业工人,需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需要保障产品的质量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信用支撑,都需要信用管理。而且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这是因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便于信用管理,比农户的分散经营更易于信用生长。

(三)科技创新成果的获得、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信用治理的推行。

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但农业中存在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农村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及治理问题,科技创新只是提供了技术手段,科技创新要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撑,特别是通过信用治理而形成的诚实守信人文环境。否则,再好的农业科技创新也解决不了由于信用根源而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而也就不能实现农业供改目标,实现供给侧的可持续优化。

因此,在农业供改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信用制度的安排,对农村及农业供给侧进行信用治理。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信用治理提升

农业供改的实质是体制创新,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职能,实现市场、要素、主体“三激活”,“三激活”为农村信用建设提出了需求,提供了动能。

(一)激活市场需要相应的信用秩序。政府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采取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为信用建设注入新活力。激活市场,就是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调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就是建立服务型政府,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推进农业供改,激活市场,要求地方政府解放思想、转变职能,重点抓好“接、放、管”。接,就是接好中央下放的前置审批事项,为市场激活、优化和均衡要素提供保障。放,就是把地方本级该放的权力切实放给市场,减少对市场“乱管理” “乱干预” “乱作为”现象,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事前审批管理规定和收费项目,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管,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注重运用信用监管手段,构建公平有序、活力创新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对污染环境、制假售假、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等领域违法违规失信行为的严厉惩罚措施。2017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正是实施这种举措的重要部署。

(二)激活要素,就是实现要素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用最大化。推进农业供改,激活要素,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适应消费者选择为核心,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优化要素配置,引导生产经营者增加紧缺产品生产、扩大产品销路。客观上要求生产者注重诚信营销,建立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的诚信品牌和生产信誉。利用山区、林地、草原、海洋等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利用区域优势打造专业产业带,依靠市场力量推动要素向农业生产优势区域集中,推行农村产权交易,实现农业优势产业集中化、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建立农产品溯源机制,实现农业产业信息化。这些措施都需要配套的信用秩序。

(三)主体的激活需要信用治理提供保障。激活主体,就是依靠各类人才在农业农村积极创新创业,改变农业供给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供改,激活主体,要求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政府通过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强化农村信用监管,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切实做到让守信者处处收益、一路畅通,让各类农业创业者和农村企业以信立身。

(四)农业供改提出了信用治理的需求,为农村信用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动力。由农业供改所蕴含和促进的农村信用建设,对“社会文明高”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助推作用。当然,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样“必须具有系统思维,进行系统化构建”。就农业供改而言,当前应着重推进下列农村信用建设。

健全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溯源制度。完善推广农产品标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推广和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农产品品质好、产量高、绿色生态。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产品溯源信息系统,归集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有关信息,实现各行政管理部门信用信息公示共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完善农资、农产品生产全流程监管,建立特殊农资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农产品准入制度,在生产源头和流通环节逐步建立和完善入市农产品登记、检测、质量追溯、建档等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生产和农资、农产品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科学监管。

强化农业清洁生产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制度,规范农村废弃物处置、水土污染防治、水禽养殖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监测评价等行为。构建农业清洁生产服务体系,建立集信息记录、监督管理、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清洁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实行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

建立农村环保信用体系。健全农村环境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制定完善农村环境信息公开目录,规范信息公开的期限、渠道、方式和责任。引导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规范企业自行开展环境监测。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重点加强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商务、工商等部门联动激励与处罚,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拓展农村电商平台信用功能。

依托大数据技术,将农村电商平台由单一销售平台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商转变。建立适应农村电子商务需求的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和网上投诉处理平台,推行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制度,确保种子、化肥等网上销售和服务可信、可用、可管。以标准化接待规范、信用评价体系为支撑,建立统一的休闲农业线上推介、销售、服务平台和质量监督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城乡互动发展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以信用档案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规范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注重信用评价成果应用,促进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与信用良好的经济主体合作共赢。深入开展“信用乡(镇)” “信用村”和“信用户”创评活动,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这些农村信用建设的推进,既是农业供改的重要内容和推进方式,也是农村信用建设乃至农村社会文明建设的具体形式和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信用供给
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强化权益保护宣传教育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山西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制方向浅析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