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育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2017-03-24 11:27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省

易 华

(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育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易 华

(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是根本。研究以湖南省为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揭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相关政策、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人才培养;产学研

一 引言

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审核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党的十八大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我国新兴产业和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转型的方向性产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一批高素质、强技能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较晚、速度快,面临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现阶段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专业性不强等难题已成为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本研究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以湖南省为例,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从三区联动视角下探索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二 理论概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

1.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Porter(1980)指出,新兴产业是指通过一些因素形成的科技型和创新型产业,包括信息产业、生物行业、航空等[1];McGahan(2012)等认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整个体系中的龙头产业[2];孙国民(2014)指出新兴产业的典型特性是新兴性和战略性,并对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和增长具有驱动性[3];刘瑞莲(2014)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创新性、联合性、共享性、流动性等特点,其发展源动力来自于技术和管理的创新[4]。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宾建成(2012)认为新兴产业能够推动科技进步,振兴产业经济,在金融危机期间,新兴产业对刺激美国、欧盟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张扬、王颖(2016)指出资本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科技行业,无论是资金、人力还是技术,前提投入巨大,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体系和环境[6]。姜大鹏、顾新(2010)认为产业发展要发挥规模效应、信息共享和联动模式,充分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7]。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王颖(2014)指出战略企业需要将技术创新、管理模式转变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前提工作[8];李德煌、彭笑一(2014)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挖掘、人才引进是保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9]。钟清流(2010)指出外部环境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规范市场环境、良好的基础配套、完善的政策体系有利于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0]。

(二)创业创新人才研究综述

1.创业创新人才概念。国外将创业创新人才称为创新者(Creative man),主要从心理学视角探究具有创业创新才华、创新性人格的个体。Aldrich (2001)从观察法视角进行研究,指出创业创新人才就是具有丰富创新意识和超强实践能力的个体,他们喜欢对事物进行深入挖掘,喜欢创造新的东西[11];美国《创新杂志》对创业创新定义为:具有新颖的想法,并能将想法付诸于行动,得到新成果。薛玉香、王占仁(2016)认为创业创新人才在某一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品质素养良好,专业技能强,会想到创新性的方法解决问题[12];吴中江、黄成亮(2014)指出创业创新人才能够将自身的经验、思维和想法运用到实践中,开辟新视角,对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13]。

2.创业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不同学者切入点不同,对创业创新人才成长阶段的划分也有所差异。王强、宋协青、张子睿(2001)从时间视角,将创业创新人才成长分为幼儿期、求学期、创造期、成熟期和老年期五阶段[14];刘瑞莲(2014)从空间角度出发划为在校学习期间、社会就业两阶段[4];王竹萍(2005)则从创业创新人才形成视角出发将其划分为意识萌芽、创业创新意识形成、创业创新学习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展现、创业创新能力实践等阶段[15]。

3.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国内关于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多,主要从高校、企业、社区三个视角出发。吴中江、黄成亮(2014)从高校视角出发,认为应确立学生地位、优化课程设计、引进高素质师资、营造创新学习氛围[13];刘瑞莲(2014)指出企业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兼顾约束与激励,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4];易华(2012)从三区联动视角,政府、企业、高校要积极展开合作育人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实现效益溢出[16]。

三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日益增强

目前,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已成为弥补产业增长下滑“空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核心产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产值为10.2万亿元,相较于2006年的4.2万亿元,增长了5.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战略性新兴产品外贸交易额2012年达11080亿美元,相较于2006年的5108亿美元,增加额为597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3%,而2012年贸易顺差为943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点,逐渐凸显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以湖南省为例,2014年,省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88.3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1.4%,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3097家,比上年底净增532家,总数为2011年底的1.56倍。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及占GDP比重

2014年,战略性新兴七大产业总营业额达到10177.24亿元,前四大产业营业额均超过千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3165.77亿元,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1.1%;新材料产业2837.87亿元,占27.9%;节能环保产业1441.79亿元,占14.2%;信息产业1329.91亿元,占13.1%。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实现利润430.99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141.46亿元)、新材料产业(82.85亿元)和节能环保产业(67.76亿元)利润规模居前三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3%,其中,文化创意产业(9.67%)、生物产业(6.17%)和节能环保产业(4.70%)盈利能力居前三位。从增加值总量看,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信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四个产业总量均在400亿元以上,分别为1007.95亿元、755.61亿元、434.08亿元和420.45亿元;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其增加值总量在200亿元左右及以下水平。

表1 2014年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注:由于部分产业分类交叉,表中七大产业合计数大于全省数。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力度持续加强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共投入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比去年增长9.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2014年国内共有3997项科技创新项目课题,2129项“863”计划项目。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设有国家研究中心132个,工程实验室154个,1098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以湖南省为例,2014年,湖南全社会共投入R&D经费367.93亿元,比上年增加40.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较上年回落了1.2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6%,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十二五”前四年湖南省R&D经费年均增长18.5%,强度提高0.2个百分点。

表2 “十二五”前四年湖南省R&D经费投入情况

资料来源:湖南省统计局(http://www.hunan.gov.cn/2015xxgk/szfzcbm_8834/tjbm_6941/tjgbzb/201512/t20151229_2836598.html)

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共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3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6.5%,新产品开发投入强度(新产品开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94 %,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共开发新产品项目9758个,比上年增长7.4%,成效显著。全国乃至各省不断加大对R&D经费的投入力度,为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提供了经费保障。为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2016年招生专业目录中,增设本科专业点70个,鼓励高校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如2016年新增了物联网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湖南信息工程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工学院等多个高校新增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应用物理学专业,高校在本科专业的申报上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导向,在扩展办学力量的同时也在兼顾就业前景。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需求增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和创新,而人才是技术和创新的载体,是产业发展源动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转型,必须要有足够的创业创新人才支撑。2014年,我国在校本科和专科生2547.7万人,研究生184.8万人,毕业生达到659.4万人。湖南省属于中部科技强省,截至2014年研发人员达16.25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增长7.6%。其中基础研究人员7028人年,试验发展人员8.72万人年。省内企业科技人员有11.90万人,相较于2013年提升10.8%,企业科技人员总数占此类群体比例为73.2%,相较于上年有所提升,在政府中从事科技研发人员为0.83万人,占总数的5.1%,比去年提高2.3%;高等院校R&D人员3.10万人,占19.1%。工企单位科研人员占总数的2.3%,相较于2013年提升了0.1%。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企业互联网技术人员、信息工程人员、科技研发人员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2011-2012年,全省7大战略产业对新兴人才需求数为1.7万人,包括产业领军人物3973人,科研骨干5005人。其中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技术研发三类高层次群体需求量居于前位,机械制造、产品装配、市场营销三类骨干人才需求量较大。可以看出,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各类国家、省级创新产业园的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质化发展,对创业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会日益提高。

四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才制约产业发展日益凸显,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培养投入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创新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层次数量参差不齐,高层人才,如产业领军人物、科研新秀、科技应用人才等匮乏,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科技孵化能力不强、资源利用效果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化。以湖南省为例。阳立高、贺正楚、韩峰(2013)对2013-2015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人才数据分析指出,目前全省对科技创新骨干人才需求达23000人,包括领军人物7151人,骨干技术7151名,创新创意人才9007名,具体各类人才需求比例如下(图1所示)[17]。据统计,当前全省各类战略性新兴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图2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类型

2014年,全省技术专利申请达44194件,专利批准量为26637件,申请和批准量同比增长为21.24%和15.14%,其中每万人专利拥有数为2.53件,同比增长19.46%,但数量和增长均低于全国4.9和22.5%的水平。虽然近年来,湖南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有较大的增长,但与邻省湖北省比较而言,尚需加强,在全国各省专利数量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省市高校人才培养依然因循守旧,采用封闭式教学和培养,思维和实践能力受限。以湖南省为例,长株潭国家高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产业产值3年年均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尤其是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岳麓山大学城,毗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几所211工程重点大学,以及40多所高等院校、120多个科研院所、47个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46名两院院士和33万在校大学生,政府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但长沙高新区人才培养未能如上海杨浦区一样形成三区联动机制,缺乏科学规划与顶层设计,大多采用科教合作的单一模式,培养方案和目标闭门造车,教学方法僵化,轻实践、重理论,轻过程、重绩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人才培养脱离企业和市场需求,适应能力不强,导致人才供需矛盾越演越烈。这种现象产生的本质是缺乏一种高校、企业、政府的协同合作的长效机制。

(三)人才培养投入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属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投入较大,鉴于此,大部分企业采用人才引进的形式招募创业创新人才,将大量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激励上,而不愿意投入资金和时间进行人才培养。以湖南省为例,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相对于其他科技创新强省较低。据全国第二次R&D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长沙R&D经费投入强度列居全国省会城市23名,仅占GDP总量的2%,与全国先进省会城市2.5%以及世界领先国家投入强度3%相距明显。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有待增强。2011年长沙市规模企业数量为2204家,包括科技型企业378家,占比为17.2%;设有科技机构企业为280个,占比为12.7%。R&D人员中本科以上占比下降。截止2014年末,R&D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占比却呈逐年递减态势,年末全市R&D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43763人,占全部R&D人员的51.3%,相较于上年和2010年分别低于4.9%和11.7%。据资料统计,2014年末长沙市从业科技活动本科以上人员约为2.5万人,占总人数比例为31.1%,相较于2010年回落了5.5%。科学研究经费占比下降,2014年长沙市共支出科研费为27.4亿元,占R&D总额的16.0%,相较于2010年回落了6.9%。

(四)人才培养政策不完善

以湖南省为例,截止2015年,湖南省出台了《2011-2012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目录》、湖南省战略性新兴百强企业名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12年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12届高校毕业生需求等名录与文件,但至今尚未出台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也未成立战略人才培养项目的独立机构。同时,战略性新兴人才培养表现出上热下冷的现象,上级部门积极制定方案策略,下级基层部门却相互推诿,执行积极性不高,导致诸多政策搁置,如湖南省人才网构建的人才引进工作平台,至今为止,仅有的信息是四个文件,尚未出现相关的具体人才培育和引进政策措施,整个网络平台运作形同虚设。

五 对策建议

(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

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要素,虽然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规模庞大,新兴产业也迎来黄金期,但科技成果孵化率低的难题一直存在,而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机制是提高区域科技孵化率的有效途径[15]。我国各省市应把握国家政策东风,积极促进资源整合,搭建园区、校区、社区合作平台,培养创业创新人才。以湖南省为例,省内有109所高等院校、1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120多个科研院、4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室资源,依托“一带一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政策,具备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势和条件。一方面,高校要与企业对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评估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优化高校专业结构,积极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到学校兼职教、开展研讨会和交流会,承接企业科研项目,引进资金。主动与企业展开联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孵化合作,争取让更多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和市场最新现状。另一方面,高新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公开人才需求和趋势数据,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提参考;要积极引进高校人才,包括应届毕业生、教师、专家学者等,为高校学生实践提供平台;要推进与高校科技研发合作,将科研攻关难题委托高校开展研究,组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发新产品。再者,应建立社区形式的技能培训基地。政府要主动牵头,在政策、财政和管理上加大投入,扶持职业技术教育,完善社区培训基地,开展各类技能大赛和培训活动,提高人员素质。

(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体系

通过政策驱动人才培养。当前,湖南省新兴人才培育政策包括《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湖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十年规划》两个文件,没有独立的战略新兴人才培养政策方案,因此,需依据湖南省现有条件和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政策、管理办法,加大培养引导力度,以政策为契机,推动校企、校社人才培育项目的联动机制,将政策规划做到落地。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人才引进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战略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提高科研激励,加大侵权行为打击力度,简化知识产权申请手续,激发科技人研究积极性[11]。通过制定系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措施,从薪酬结构、科技研发奖励、生活补贴、人文关怀等角度,最大程度上解除战略性新兴人才工作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科研所和高校人才管理制度。构建公平、合理、流动的人才竞争管理规定,通过职位晋升、薪酬福利、嘉奖表扬等方式促进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鼓励人才在企业、高校和研究所间良性流动。

(三)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投入力度

经费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引导,应强化企业资金投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构建多元化资金体系[14]。一是要构建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税务补贴、融资管理、信贷贴息等优惠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新兴人才培养,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企业,要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二是增加R&D经费占GDP的投入比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R&D经费投入增加幅度需与经济GDP增加幅度相一致,以保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持续稳定开展。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人才培养投入。设立企业R&D经费投入标准,对于超过经费投入标准的企业,政府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优惠。鼓励企业定期开展对人才的培训活动,通过邀请高校专家学者或企业专干人才开展讲座、交流会、探讨会等活动,或通过与相关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增加员工外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企业内部应设立科研绩效奖励,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激励,营造争先创新的工作氛围。再者企业要加大人才引进投入力度,对于优秀人才,不仅要给予物质方面的支持,还要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

(四)构建多层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不仅在数量上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质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匮乏,产业领军人物、科技骨干人才、科技应用人才结构不合理。因此,要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进行人才培养的优化配置。湖南省高校种类繁多,包括综合性重点大学、理工类大学、财经类大学以及各类职业技术学院等,可充分利用这些大学的优势资源,合理布局人才培养[16]。对于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要求其具有管理能力、统筹能力、战略目光等,因而可利用985、211综合性大学与财经类大学优势资源,培养此类人才的思维、管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市场敏锐性和战略目光。对于科技骨干人才,可充分利用理工类大学科研资源和条件氛围,培养科研能力过硬的骨干人才。至于科技应用人才,则可交与独立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培养。采用这种培养布局方式,分层、分批进行培养,逐步推动基础、骨干、战略梯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优化人才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产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1]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regional policy [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996,(1-2).

[2]Mcgahan, A M. Context, technology and strategy: Forging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industry life cycle[J].Advanc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2004,(21).

[3]孙国民.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界定:一个文献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4,(2).

[4]刘瑞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人才企业年金计划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1).

[5]宾建成.如何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N].人民日报,2004-04-23.

[6]张扬,王颖.高职教育与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途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6,(1).

[7]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8]王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视域下的苏南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4,(9).

[9]李德煌,彭笑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人才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统计,2014,(2).

[10]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3).

[11]Aldrich H E,M A Martincz. Many are called,but few are chose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4).

[12]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1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14]王强,宋协青,张子睿.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15]王竹萍.会计本科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16]易华,易小云,玉胜贤.长沙“三区联动”协同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困境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

[17]阳立高,贺正楚,韩峰.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

(责任编校:简小烜)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YI Hua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Talents cultivation is the foundation to impuls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aking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reveals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mechanism, cultivation modes, related policies and the input of resource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alents culti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2016-09-14

国家社科规划课题“文化创意产业数字资源版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13CJY007。

易华(1977—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创意城市、创意经济与管理。

F121.3

A

1008-4681(2017)01-0032-05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省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