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朋辈交往冲突中的调查与分析

2017-03-24 08:35范君玉
考试周刊 2017年53期
关键词:朋辈同伴冲突

范君玉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江苏 常州 213161)

儿童朋辈交往冲突中的调查与分析

范君玉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江苏 常州 213161)

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着儿童社会适应情况,因而笔者对H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以及朋辈交往中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从儿童交往中年段差异、性别认同、朋辈影响等方面进行要素分析;同时从儿童朋辈交往中的人格培育进行策略探索,以及从团队文化、班级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化解儿童朋辈交往中的冲突。

儿童;朋辈交往;冲突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是人们相互联系的一种基本的社会活动。朋辈冲突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冲突问题,而冲突化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朋辈关系的质量。儿童初期,受儿童认知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儿童解决冲突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成人的影响。进入学校,教师对冲突的认识、冲突管理策略的运用,会更加直接地影响儿童解决冲突的方式和能力。

为了更具针对性,笔者选择了常州市武进区H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随机选择了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共计683人,其中男344人,女339人。调查工具是自制的调查问卷。问卷总共发放683份,回收683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680份。笔者进行儿童同伴交往冲突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学段、不同性别的儿童,教师管理冲突策略的差异,为教师提升解决冲突的技巧提供借鉴。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意识也在不断地递增,他们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渐从依赖走向自主。而与之相平等的朋辈关系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并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其年龄、心理等特点,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各种冲突。知道并了解“为什么发生冲突”、“冲突的表现方式有哪些”、“在哪种情况下发生冲突”以及“冲突的化解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调查对象为H校全体学生,问卷分四个方面。调查数据按不同年级作了百分数统计,现将各问题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分析和思考作简要报告与分析。

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各个年级的学生总体上不存在交往的差异,都显示出了比较强烈的交往意识。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交往常常是被认为处于被动状态,而那些不愿意交往的学生比例也没有明显差异。

2.与老师的交往意识上,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随着年级的逐增,小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意识逐渐下降。我们不难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充满敬重和信赖,并在感情和行为上依赖老师。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从完全崇拜到有自己的独立评价。五六年级的学生不再是崇拜教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开始逐渐降低,甚至也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3.在交往行为方式上,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自主型行为自然有所增强,他们有烦恼和忧愁时,会找同学倾诉的行为增多了,但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冲突增加了,在人际交往上攻击性行为逐渐增多。

4.当和老师发生冲突时,除了极少数学生会当面顶撞,大多数学生尊重老师。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言语沟通技巧,不知该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这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阻碍。

三、研究实践与策略

校园环境是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小学生学习生涯的主要环境。在学校内,学生的交往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与同伴交往;二是与教师的交往。我们从调查分析来看,儿童朋辈交往冲突要注意年段差异、性别认同、朋辈影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1.儿童交往冲突中的年段差异

(1)团体意识的递进。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都热衷于参加团体活动,能与团体中的人非常融洽地相处。小学低年级时刚刚适应新的环境,尚未完全放开,中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渐开始适应学校活动,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里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的范围也逐步扩大起来,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同一年段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年级的学生明显比三年级学生更懂事。中年级学生在课堂内发生冲突的频率并不大,那么在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发生冲突的频率则相对较大,而每周发生一到两次冲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

2.儿童交往冲突中的性别认同

在小学阶段,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行为会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而减少。小学低年级似乎没有太多的性别意识,愿意牵起伙伴的小手一起活动。中年级学生心理发育的变化,愿意与异性朋辈接触,呈现除了“两小无猜”式的自然交往。而到了高年级,男女学生已经步入青春前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倾向。

3.儿童交往冲突中的朋辈影响

(1)老师对儿童交往的年段差异。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三年级的师生关系明显比六年级的师生关系要好。小学生三年级开始,便逐步会进入人生的叛逆期。较之前相比,学生不会无条件地信服老师。到了高年级,教师的威望逐渐下降,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自己的老师。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经是普遍现象,由于家庭结构与社会的现状,他们接触到的同龄人相对来说较少,到了学校,他们更倾向于和同龄人交往。随着青春期的提前到来,叛逆、向往自我独立使得他们有摆脱成人管束的欲望,因此,小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2)同伴对儿童交往的不同影响。

综合调查数据,我们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这样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会交往技巧,也让儿童在交往中得到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良好的同伴交往经验也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为儿童创设一个和谐、美好的交往环境,培养儿童的交往意识,养成健康的交往习惯,为他们将来参加更高层次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具有长期性、渗透性、模仿性等特点,它呼唤着我们把研究范围辐射到家庭、社区,与他们有机结合,构建一个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学校教育为主导,社区教育为主阵地的健康的教育网络体系。

[1]林崇德等.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70-313.

[2]刘维良,齐建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45-53,223-226.

猜你喜欢
朋辈同伴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寻找失散的同伴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