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五读教学法

2017-03-24 00:30
考试周刊 2017年84期
关键词:滕子京文言文言文

张 辉

文言五读教学法

张 辉

文言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课标的这一要求,让语文教师更加困惑了,按照课标意思,对学生学习文言文要求似乎降低了,只要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对虚词含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已不再作具体要求;可是却要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还要提高欣赏品位。这确实很矛盾,不把其中的字词、句式弄懂并掌握,又谈何理解与运用呢?

文言文;五读;教学

当下,基于“文字——文章——文化”的文言文教学已经是语文界的共识,这是文言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校语文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文言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字、文章、文化”统一兼顾的教学模式,即“读顺文章,读释文义,读理内容,读悟主旨,读懂文化”的五读教学法,现介绍如下:

一、 读顺文章

“文章不厌百回读”,文言文更需要多读,通过朗读,增强文言语感,通过涵咏,初步感知文章。然而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想要读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文言文的字音、句式、句读跟现代文有一定的差别,想要将文章读顺要做好两件事。

1.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为读顺文章扫除朗读障碍,解决生字词教学和古今异读字词的识别。每篇文章都或多或少的有生字词,首先要会读,那样文章才能读顺。况且,文言文中存在较多的古今异读的字词,这就很有必要先正音了。如《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读“zhǔ”不读“shǔ”;“浩浩汤汤”中的“汤汤”读“shāng shāng”不读“tāng tāng”;“郁郁青青”中的“青青”读“jīng jīng”而不读“qīng qīng”。《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读“wú”不读“wáng”。《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读“dàn”不读“shí”……在读准字音环节中,既要教会学生怎么读,也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么读。

2. 读对节奏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停顿有两种情况: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一是句中停顿,即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确定词与词之间的节奏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有利于理解文意。其基本方法是: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理清句子的基本成分结构,主谓之间一定要停顿,动宾之间有时也需停顿;句首关联词语要停顿;介宾短语不能破读,之间不能有停顿。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在“读顺文章”这一环节,我提出了以下朗读要求:

(1)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 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 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下一环节奠定了基础。

二、 读释文义

文章读顺了,就要求学生能够疏通文章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此环节,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分以下几个步骤:

1. 学生结合文章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逐字逐句读懂文意。在有疑问和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小组讨论各自有疑问和解释困难的字词语句。意见相左或仍有疑义困难的地方汇总备用。

3. 学生质疑环节,将刚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提出。

4.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将文章文意疏通清楚。做到按需分配,而不是教师一拿到文章就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就了事了,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不用说,课堂效率一定提高了许多。

三、 读理内容

文章读顺了,文意明白了,理清文章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环节,我们仍然让教师置身事外,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采用诸问题设置的办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以免将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设置了“范仲淹是如何劝勉滕子京的?”这一主问题;教《送东阳马生序》时,设置了“宋濂学习的勤且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公输》时,设置了“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设置了“邹忌怎么讽,讽的效果如何?”;教《出师表》时,设置了“诸葛亮向后主说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教《陋室铭》时,设置了“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是否矛盾?”……

主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文本,对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理性认识文章有重要的帮助。同时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抓住文本的字词句,咬文嚼字,将品味文章语言与内容理解结合起来,不至于割裂两者关系。

四、 读悟主旨

初中语文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可谓是经典文言文。经典文言文的价值和魅力除了语言文字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的“微言大义”,也就是文章本身的中心。因此,教会学生感悟文章主旨是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学《小石潭记》时,我们要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寄情山水,排遣政治上的失意这一中心;教学《曹刿论战》时,我们要让学生领悟曹刿卓越的战争谋略和大国小民的思想;教学《愚公移山》时,我们要让学生感悟愚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出师表》时,我们要让学生感受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拳拳之心;教学《醉翁亭记》时,我们要让学生感受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朴素思想……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知人论世”。我们创造性地将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介绍放在了这里,而不是传统教法的一开始就介绍作者和作品。让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介绍有的放矢。如我们在教《岳阳楼记》时,在这一环节上不仅介绍了范仲淹,还介绍了滕子京。特别介绍了滕子京被贬后虽然做出了政绩却愤愤不平,以及滕子京为人“罕听人言”,他在重修岳阳楼时,求范仲淹写一篇文章。范仲淹借此机会,委婉劝勉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文章的主旨了。

五、 读懂文化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作人,那么文字是人的器官,文章是人的躯体,文化则是人的灵魂。文言文流传至今,引人入胜而且沁人心脾的东西就是其中有文化存在。前面我已经讲到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学习文言文重要的目的之一。

如学习《陋室铭》时,我们要接触我国古代文人“重精神、轻物质”的文化,这要追溯到《论语》,我们就会发现《论语》里有很多就是《陋室铭》思想的萌芽,甚至于是基本的框架。《论语》中有一篇叫《子罕》,《子罕》里是这么说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基本上就是把孔子的这个思想艺术化的表现。所以一个是文章写得美、写得好;一个是它里面表达的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的一部分,而且有经典做依据。所以它就有一种广泛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习《岳阳楼记》时,我们要读懂“心怀天下,先忧后乐”的思想和把国家兴亡当做己任的情怀。我们也要追溯到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超越了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这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前有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李白的“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后有陆游的“位卑未忘忧国”;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文化的传承,这是民族的脊梁。

教学《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等游记散文,我们要让学生读懂在自然山水面前,失意的迁客骚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有的纵情山水,心返自然;有的寄情山水,排遣抑郁,有的胸襟开阔,旷达开明。这些都是我们祖国古代文人的文化情节。

这部分的教学,我们强调将教师的传授与学生查阅资料相结合。文化方面学生拘泥于知识面与认识的不足,这部分内容可以由老师讲授,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情感提升部分。

总之,基于文言文教学中经常说的“文言并重”,我们对此做了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初步的“文言五读教学法”。“读顺文章,读释文义”属于文字层面;“读理内容,读悟主旨”属于文章层面;“读懂文化”自然属于文化层面。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在路上,文和言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融合在一起,这还需我们继续尝试。

张辉,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滕子京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远在江湖
“欺世盗名”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