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博,高俊岭,傅 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32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专栏·
健康老龄化的潜在挑战
——年龄歧视
叶 博,高俊岭,傅 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32
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会影响到年轻一代对老年人的态度。虽然现在的老年人比过去几代人的身心状况更好,但是,对年龄的刻板印象却依然深入人心。并且,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年龄是每个人都有的标识之一,人们通常根据年龄段来区分不同的群组,基于年龄的偏见仍然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关于年龄歧视的文献,阐述了年龄歧视的来源、发展和流行状况,以及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指出年龄歧视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障碍。
老龄化;年龄歧视;老年人;健康;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快速上升,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和卫生的相关挑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年龄的增长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失能和疾病缠身?年老就一定要依赖于他人?老龄化就一定会成为社会的负担?社会常常会用带有某些成见的方式看待老年人,从而导致仅仅由于年龄而对个人或群体产生歧视,这种现象被称为年龄歧视[1]。在快速老龄化的今天,劳动力人口逐年下降,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会放大职业当中的年龄歧视问题[2]。激增的老年人口使人们普遍认为将加重社会的负担,从而可能导致当前社会对老年人较高的歧视风险[3]。年龄歧视已经从最初的劳动力市场侵入到各行各业当中,其中老年歧视现象最为严重。这将给未来老年人群造成巨大威胁,也将增加社会风险和负担。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性发展议程》中,目标3要求,“让不同年龄段的所有人都过上健康的生活,促进他们的福祉”。所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组织专题讨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问题。去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题出版了《老龄化与健康全球报告》[1],指出一些陈旧的观念,如“年龄歧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之一。为此,本文重点就年龄歧视这一议题,综述其对倡导健康老龄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年龄就有某些既定的观念;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年龄是每个人生命历程的事件记录和标志,他将人们分成了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都有一些与他们相匹配的性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社会把能够快速适应和执行体力劳动任务的工人(即年轻人)看作是能够获取更高价值的人群。科技的进步取代了老年人发挥传统的故事讲述和智慧分享的作用,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在潜移默化地降低[4]。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退休的老年工人越来越多。而且,人们往往认为老年人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无用的社会成员[5]。
人类世界存在着各种歧视和偏见,过去的研究认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歧视。但社会对于年龄歧视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前两者,年龄歧视常常被忽视或被容忍[4]。在西方研究年龄歧视的早期,年龄歧视(Age discrimination)主要出现在职业场所和就业领域,反映在老年工人遭到雇主的嫌弃和在求职中遭受歧视[2]。1969年,美国国际长寿中心的第一任主任罗伯特·巴特勒(Butler)首次提出了“ageism”一词。他在文章中称之为继种族歧视(racism)和性别歧视(sexism)后另一种形式的偏见,主要是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6]。1978年,Butler将年龄歧视形容为深刻的心理社会障碍,其特征在于对老年人的制度化和个人偏见,如:刻板印象、制造神话、厌恶和(或)回避[7]。有学者认为,老年歧视是年龄歧视中最严重的形式[8]。在中国,吴帆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把老年歧视定义为“社会中,在一定程度上流行对老年人的成见、偏见,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和行为”[9]。在研究上,国内学者主要研究职业场所和就业领域的年龄歧视现象,以及对退休政策等方面进行政策探讨。
年龄歧视是基于人们的偏见而产生的,应该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分析年龄歧视产生的根源。同理,老年歧视来自于人们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对于认知,具体而言就是人们对于老年人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这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因此,年龄刻板印象即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不同年龄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年龄刻板印象在个体童年时期就开始被内化,并在成年时期得到加强,且一直保持到老年时期[10]。事实上,不仅是年轻人,老年人自己也存在年龄刻板印象[11]。人们对老年人的认知通常是消极的,例如:认为老年人的智力水平在退化,不吸引人、不幸福,并且不能参与体力活动等。当然,刻板印象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一项研究发现,大学生认为老年人是和善、从容、小心谨慎、懂得知足的,但保守、健忘,显得孤零零;另外,他们也认为,老年人不应卖弄、叛逆、马虎、吵闹,也不会反应快、率直顽皮[12]。“积极年龄歧视”主要表现为对老年人的恭敬、帮助等行为。然而,过度的积极反而会使老年人产生依赖和妥协,失去自主权[13]。
除了年龄刻板印象,社会心理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态度和情感。North和Fiske[3]认为,社会在努力适应老龄人口的增加,而潜在的基于代际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可能激化代际关系的恶化,例如:资源紧张、劳动力人口下降、年轻人需要承担更多的照顾老年人的责任等。年轻人认为,资源应该轮流共享,老年人在某些领域应该退下,让年轻一代来掌管。过去的图书和电视,如今的网络和媒体也常常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关于老龄化和老年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信息,并且经常渲染、强化对老龄化的排斥和对老年人的消极态度[14],甚至有些报道为了吸引大众,对一些社会上出现关于老年人的事件大加渲染,如老年人抢座、老年人碰瓷等事件。即使有诸如此类的事件,媒体也应理性看待和评论。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需、社会资源分配、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还不能适应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现状,往往也会导致制度性老年歧视,从而在社会层面上限制老年群体所应享有的福利和造成资源和机会在代际之间的不平等分配[15]。
在英国,老龄化关注组织和肯特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55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年龄歧视的风险是经历其他歧视的2倍;1/3的年轻人认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没有用了[16]。国内有研究表明,北京市某社区中28%的老年人表示自己遭受过年龄歧视[17]。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调查结果。在英国,年龄歧视观念达到 34.8%,显著高于美国的29.1%[16]。2008—2010年,欧洲老年人感知年龄歧视率从24.10%(瑞典)到76.35%(捷克)不等,平均水平为43.20%[18]。年龄歧视往往被社会宽恕和容忍,导致人们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始终存在。年龄歧视会发生在各个领域,如健康服务领域、市场就业领域、文化媒体领域、紧急服务领域等。欧美一些国家为此也出台了禁止年龄歧视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社会实践或政策制定的角色中需要注意年龄歧视。
2.1 工作场所中的年龄歧视
在工作场所,尽管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工作表现不随年龄降低[19],但研究分析发现,20岁年龄段工人的感知年龄歧视较高,30岁年龄段下降,到50岁年龄段达到峰值[20]。管理者自己也认为,50岁以上的工人表现至少和年轻工人一样,然而,他们往往不愿意聘请他们[21]。20世纪早期就有研究学者发现,职业领域的年龄歧视会造成劳动价值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保障负担,同时还会损害老年工人本身的心理和经济幸福感[2]。对老年人消极的陈旧观念显著影响雇主对老年工人留任、培训和晋升的态度,与老年工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对积极老化观念的支持[22]。1967年,美国颁布了《就业年龄歧视法》,但基于年龄歧视的事件难于界定而很难得到有效地解决。此外,关于强制退休政策的讨论也在该领域的学术界争议不断。
2.2 社会文化中的年龄歧视
人们通常认为,由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文化特征,中国人对老龄化和老年人的态度往往比美国人更积极。然而研究显示,与美国同龄人相比,中国学生对老龄化和老年人实际上持有更多的负面态度。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中国教育系统中缺乏老年学课程,独生子女所面临的照顾负担加上缺乏政府的补助支持,以及日益增长的以青年人为导向的消费主义文化等因素结合所造成的[23]。也有学者认为,年龄歧视更多地来源于老年人缺乏社会和经济资源,而不是文化本身造成的,这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24]。老年人在自己的家庭里最常以被忽视的形式遭受年龄歧视,而在一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也会出现这些现象,甚至存在老年虐待。不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中国,年轻人普遍存在对衰老的消极态度。但不同的是,有研究发现,大部分儿童对于衰老有积极的看法和态度[25]。这也提示,年龄歧视观念很可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2.3 医疗服务中的年龄歧视
专业的医生在向老年患者给出治疗或康复建议的时候也会出现年龄偏见[26]。同样,护士在对待老年患者时也会表现出歧视的态度[27]。受教育程度是医疗服务人员对待中老年人态度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这也同样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一些研究发现,医科大学生普遍存在年龄歧视观念,这将影响他们将来对老年病人的治疗和看护[28-29]。这些很可能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老年医学教育导致的认知偏见,同时,社会因素和工作压力也可能增加他们糟糕态度和情感的风险。
3.1 老年人健康不平等
国内学者风少杭[30]等指出,年龄歧视主要表现在3个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许多学者在态度、认知和社会层面对年龄歧视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究,发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一些刻板印象,如:老年人缺乏创新精神、老年人的效率低下等。基于这些观念而出现一系列制度上的年龄歧视现象,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社会经济地位则是影响人们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年龄歧视现象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质量。尽管身体活动的益处已被广泛认可,医生在对患者提出身体活动建议时往往还是会出现年龄偏见[26]。Schroyen等的调查发现,护士的年龄歧视观念也很突出,持有消极老化态度的护士显著影响着她们对于老年病人的看护态度,主要表现为缺乏耐心、较少鼓励病人等行为[27]。无论是医生的治疗和建议,还是护士的看护和支持,这些都将影响到老年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质量,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各领域中都普遍存在年龄歧视现象,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并且,年龄歧视的呈现一般比较隐蔽[16]。如一些“热情的”销售员给老年人推荐商品时,往往介绍一些廉价的、打折的、过时的商品,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老年人属于不会追求时尚的经济弱势群体。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的逐渐下降,也因制度上和社会上的年龄歧视而被放大。老年人遭受年龄歧视将对老年人造成重大的心理压力,成为他们健康的重要威胁。感知歧视会对人们造成众多的不良反应,包括一些心理压力反应,产生消极情绪,造成抑郁或焦虑,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等[31]。研究发现,老年人感知到年龄歧视会降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32]和主观幸福感[33]。此外,还与老年抑郁症状[34]和自评健康状况[35]均有显著性关联。
在家庭中,也存在着年龄歧视。家庭其他成员对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家庭资源分配方式几乎毫无置疑地向非老年人倾斜。老年人收入的减少也极大地影响到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话语权[36]。Huang[13]等的研究显示,老年出院患者感觉到依赖和被过度保护,因为身体受限的原因而被忽视和孤立,整个过程缺乏自主权。作为老年人最亲近的家庭成员,往往会自认为很了解家庭老年成员,而忽视他们的想法。目前,在家庭中存在的年龄歧视,除了赡养老人的问题,还有干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侵占老年人的私有财产、老年人与子女的代际关系问题等,严重的会有虐待、遗弃老年人的现象。
3.2 老年人年龄歧视的内化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对自己的衰老持有消极态度的老年人与持有积极态度的老年人相比,其残疾恢复情况欠佳,并且平均寿命减少7.5岁。老年人的特征是多样化的,有些老年人的体力和脑力水平可能与很多年轻人相当[1]。人们对老化的普遍认知是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的下降,这种认知是很片面的。有研究发现,社会心理机制对记忆力衰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年轻时候接触的对于老年人的消极定型观念会逐渐内化,最后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37]。这种对于老化的错误观念和误解不仅会影响年轻人的思想,也会影响老年人自身的思想。社会上的年龄歧视性观念会通过宣扬有关老年人体能和认知衰退等消极信息,减少老年人的身体活动,并加重其经济负担而实现自我应验[38]。
3.3 反对年龄歧视的措施
反对年龄歧视虽然十分具有挑战性,但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经验,世界卫生组织也给出了一些可采取的重点行动措施来应对年龄歧视。
首先,政府应从制度层面出发,在尊重所有年龄人群的社会氛围下,强化卫生服务系统,构建适合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体系,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以满足老龄化人群的需求。退休制度应更加合理化。应当制定年龄歧视相关法律,来保护老年人更多的合法权益。
其次,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增加社会层面,包括公众、媒体、政策制定者、服务提供者的老龄化相关知识,增进社会对老龄化的正确认识。
第三,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巨大,把握媒体对老年人态度的话语导向也显得十分必要。
第四,加强沟通,增加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促进代际交流,创建老年友好环境。老年人感知到的不平等与其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相关[39]。身体活动能改善老年人的身心状况,通过一些体育锻炼或交际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保持社交网络和代际关系[1]。良好的代际交流能够增进代际间的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的社区和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凝聚力和信任[40]。
最后,老年人应自我增权。如通过终身老年教育,提高健康素养水平,获得更多掌控自己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老年人能力的发挥不仅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更需要自身积极的态度。因此,不仅需要改变年轻人的老龄化态度,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老年人自身的积极老龄化态度,从而充分地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们对老年人的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本身,也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3]。我国虽然有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模式的转型,这种尊敬老人的文化传统很难起到转变这种态度趋势的作用[41]。对老年人的歧视问题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增加,甚至在某些领域的表现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会产生严重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社会上对老龄化的普遍误解和代际关系的疏离所造成的年龄歧视观念不仅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降低他们自我效能的发挥,从而让这些社会的潜在贡献者被动地变成了社会的负担。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2] The Yale Law Journal Company. Ag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n FEPC misfit[J]. Yale Law J, 1952, 61 (4):574-584.
[3] North M S, Fiske S T. An inconvenienced youth? ageism and its potential intergenerational roots[J]. Psychol Bull, 2012, 138(5):982-997.
[4] Nelson T D. Ageism: Prejudice against our feared future self[J]. J Soc Issues, 2005, 61(2):207-221.
[5] Palmore E B. Research note: Ageism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J Cross Cult Gerontol, 2004, 19(1): 41-46.
[6] Butler R N. Age-ism: another form of bigotry[J]. Gerontologist, 1969, 9(4):243-246.
[7] Butler R N. Thoughts on aging[J]. Am J Psychiatry, 1978,135(Suppl):14-16.
[8] Rupp D E, Vodanovich S J, Crede M. 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ageism: Construct validity and group differences[J]. J Soc Psychol, 2005, 145(3): 335-362.
[9] 吴帆. 认知、态度和社会环境:老年歧视的多维解构[J]. 人口研究, 2008, 32(4):57-65.
[10] Levy B R, Zonderman A B, Slade M D, et al. Age stereotypes held earlier in life predict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later life[J]. Psychol Sci, 2009, 20(3):296-298.
[11] Hummert M L, Garstka T A, Shaner J L, et al. Stereotypes of the elderly held by you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dults[J]. J Gerontol, 1994, 49(5):240-249.
[12] 林巧明, 石向实. 当代大学生对老年人刻板印象的调查——与年轻人刻板印象比较[J]. 南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2):146-148.
[13] Huang Y F, Liang J, Shyu Y I L. Ageism perceived by the elderly in Taiwan following hip fracture[J].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4, 58(1):30-36.
[14] Bayer K. Cosmetic surgery and cosmetics: cosmetic surgery and cosmetics: redefining the appearance of age[J]. Generat, 2005, 29(3):13.
[15] 吴帆. 中国老年歧视的制度性根源与老年人公共政策的重构[J]. 社会, 2011(5):190-206.
[16] Rippon I, Zaninotto P, Steptoe A. Greater perceived age discrimination in England tha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HRS and ELSA[J].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2015, 70(6):925-933.
[17] 姜向群. 年龄歧视与老年人虐待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8] Vauclair C M, Lima M L, Abrams D, et al. What do older people think that others think of them, and does it matter? the role of meta-perceptions and social norms in the prediction of perceived age discrimination[J]. Psychol Aging, 2016,31(7):699-710.
[19] Davis P O, Dotson C O. Job performance testing: an alternative to age discrimination[J]. Med Sci Sports Exerc, 1987, 19(2):179-185.
[20] Gee G C, Pavalko E K, Long J S. Age, cohort and perceived age discrimination: using the life course to assess self-reported age discrimination[J]. Soc Force, 2007, 86(1):265-290.
[21] Solem P E. Ageism and age discrimination in working life[J]. Nordic Psychol, 2016, 68(3):160-175.
[22] Chiu W C K, Chan A W, Snape E, et al. Age stereotypes and discriminatory attitudes towards older workers: an East-West comparison[J]. Human Relat, 2001, 54(5):629-661.
[23] Luo B, Zhou K, Jin E J, et al. Ageis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S. and China[J]. J Cross Cult Gerontol, 2013, 28(1):49-63.
[24] Marquet M, Missotten P, Schroyen S, et al. Ageism in Belgium and Burundi: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Clin Interv Aging, 2016, 11:1129-1139.
[25] Davidovic M, Djordjevic Z, Erceg P, et al. Ageism: does it exist among children?[J]. Sci World J, 2007, 7(1):1134-1139.
[26] Austin S, Qu H, Shewchuk R M. Age bias in physicians’ recommendations for physical activity: a behavioral model of healthcare utilization for adults with arthritis[J]. J Phys Act Health, 2013, 10(2):222-231.
[27] Schroyen S, Missotten P, Jerusalem G, et al. Ageism and caring attitudes among nurses in oncology[J]. Int Psychogeriatr, 2016, 28(5):749-757.
[28] Madan A K, Aliabadi-Wahle S, Beech D J. Ageism in medical students’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The example of breast-conserving procedures[J]. Acad Med, 2001, 76(3):282-284.
[29] van Leeuwen E, Oosterhuis M, Ruyter S. Anxiety and categorisation effects in student nurses’ attitudes towards young and older patients: A dual pathway model[J]. Nurse Educ Today, 2016, 39:170-175.
[30] 易勇, 风少杭. 老年歧视与老年社会工作[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25(4):471-473.
[31] Pascoe E A, Smart R L.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health: a meta-analytic review[J]. Psychol Bull, 2009, 135(4):531-554.
[32] Redman T, Snape E. The consequences of perceived age discrimination amongst older police officers: is social support a buffer?[J]. Bri J Manage, 2006, 17(2):167-175.
[33] Sabik N J. Ageism and body esteem: associa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late middle-aged Africa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merican women[J].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2015, 70(2):189-199.
[34] Han J, Richardson V 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age discrimination[J]. Aging Ment Health, 2015, 19(8): 747-755.
[35] Vauclair C, Marques S, Lima M L, et al. Perceived age discrimination as a mediator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older people’s self-rated health in the European region[J].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2015,70(6):901-912.
[36] 孙佳. 我国制度性老年歧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 南开大学, 2011.
[37] Levy B, Langer E. Aging free from negative stereotypes: successful memory in China and among the American deaf[J]. J Pers Soc Psychol, 1994, 66(6): 989-997.
[38] Angus J. Ageism: A Threat to “Aging Well” in the 21st Century[J]. J Appli Gerontol, 2006, 25(2):137-152.
[39] 李春艳. 郴州市老年人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 中南大学, 2014.
[40] 俞国良, 姜兆萍. 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终身化老年教育[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103-108.
[41] North M S, Fiske S T. Modern attitudes toward older adults in the aging world: a cross-cultural metaanalysis.[J]. Psychol Bull, 2015, 141(5):993-1021.
The Potential Challenge of Healthy Aging: Ageism
Ye Bo, Gao Junling, Fu Hua. Public Health School,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The attitude of younger generation towards elderly people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lthough elderly people are healthier than that of the several previous generations at the same ages, the age stereotypes are still deeply rooted, and psychosocial influences are increasing. Age is one of the symbols that everyone has, and people usually identify groups by it. The age-based prejudice remains under-develop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literatures about ageism, and elaborates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prevalence of it, and the effect on the health of elderly people. Finally, the paper emphasizes that ageism is the important obstacles to promote healthy aging.
Aging; Ageism; Elderly people; Health; Overview
10.16117/j.cnki.31-1974/r.2017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