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视听文化场域中的价值观传播问题探析

2017-03-24 08:51夏光富
关键词:价值观文化

杨 平,夏光富

(重庆邮电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微电影视听文化场域中的价值观传播问题探析

杨 平a,夏光富b

(重庆邮电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作为网络时代的电影艺术新形态,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传播的艺术时空。但在微电影急剧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作品在价值观建构上还存在问题,影响到微电影受众的观影体验和思想观念,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以推动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微电影;价值观;传播;影响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微电影迅速崛起并成为盛行于互联网络的一种新的电影形态。一般认为,2006年年初的网络恶搞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我国“微电影”产生的最早雏形,2010年凯迪拉克的广告微电影《一触即发》标志着中国微电影的诞生,而另一部微电影《老男孩》的迅速走红则引发了网络上的“微电影热”[1]。此后,类型多样的微电影作品相继涌现,而各种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的举办愈加促进了微电影的兴起,各大网络门户视频平台相继开设微电影频道,专业微电影网站的访问量越来越大,我国微电影处于持续创新、不断演进过程中,微电影产业呈现出急剧发展的态势。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传播的艺术时空。然而,部分微电影作品在价值观的建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观众的观影体验和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以推动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微电影建构和传播社会价值观的特性

目前,学界对什么是微电影尚无定论。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微电影作出了描述。如:微电影是时长少于60分钟,用数码设备摄制,主要在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及移动设备上播放,具有电影属性的视频短片[2];微电影是一种时长短,主要借助互联网传播,采取轻量化技术,以较低成本制作的视听节目内容形态;微电影是专门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影片,具有“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微平台播放”等“四微”特征[3]11。可见,在多数学者看来,微电影是依托数字摄像技术和网络媒介的广泛应用,主要针对网络传播而生成的,具有短制作周期、微放映时长、低投资规模、高传播效率等特征的电影形态。

微电影主要依托于当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包括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生产和传播,由此生成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大电影”的工业生产和影院传播的特征,革新了电影文化传播社会价值观的领域和方式。

数字影像技术和网络媒介的普及和应用使微电影的生产和传播具有显著的大众参与特性,微电影作品的价值观建构和传播呈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传统电影制作需要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精湛的专业水平和院线发行放映渠道等,电影作品题材的选择、内容的创造受到专业机构主导和体制的限定,观众参与电影生产和传播活动受到限制。现今,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只要拥有一台家用摄像机、数码相机或一部智能手机,加上接入网络的普通电脑,就可以完成微电影的制作和发行。这就降低了微电影制作和传播的限制性条件,使大众参与成为了可能。目前,在微电影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制作和传播主体明显多样化,既有专业影视机构和专业团队,也有事业单位、企业和互联网公司,还有普通大众,而在这些创作主体中尤以“草根”为主;同时,通过网络,观众还可以参与微电影剧本的创作、评价。网络文化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虚拟文化形态。与多元化的网络文化相适应,加之微电影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多样性及其利益诉求、情感体验的多样化,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折射出了当代社会价值观多元交织的演化态势。

互联网的开放性,分散了信息控制的话语权,使微电影场域中价值观的传播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人们就可以通过网络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由此突破了传统媒体中各类“把关人”对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控制;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传者与受者的间隔,使互动传播成为新媒体传播最显著的特征。网络传播的高度开放、交互性质,给用户参与微电影的创造与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微电影的创作者和参与者更有可能自由地表现自己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在传统“大电影”影院传播的模式下,受众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向传播,即使有事后的反馈,也可能陷入少数派声音越来越小、多数派声音越来越大的“沉默的螺旋”[4]4。而在互联网环境中,由于其参与主体具有非均质性和匿名性、线上和线下的差异性,那些发酵为文化事件的影片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得到充分讨论甚至产生激烈的争议。在交互性的网络平台上,只要有微电影作品上线,观众就可以对其中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任何一个元素加以评论,并面向所有人传播。而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引发有关微电影作品的话题,或是直接与创作者沟通,都是较常见的反馈方式。由此,观众和创作者之间形成了平等的互动关系。正是在这种开放的个性化的互动交流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得以广泛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广大的网络受众。

微电影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传播平台,形成了网络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深刻地改变了电影文化传播社会价值观的形态。传统电影主要面向影院传播,在固定的时间、场所,采用仪式化的集体观影方式,依循经典的宏大叙事方式和追求震撼的声画效果,以满足大众审美或娱乐的需要。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流动性增强,人们越来越依托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利用随时随地的碎片化时空接收和传播信息。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主要针对的是网络传播尤其是“微传播”。微电影具有微体量、短时长、高效率等特征,能够较好地适应视频快速传播和观众碎片化观影的需要。凭借网络平台和各种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电影,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观看何种微电影,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互动交流,这就使微电影观赏转变为一种流动的电影文化生活空间,也使价值观的传播弥漫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种“微”时空之中。

微电影创作正在形成见微知著、追求创新的艺术表现风格,为传播社会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视听艺术载体。与放映时长100分钟左右的“大电影”相比,微电微必须依靠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创意,采用新颖的拍摄视角,将观众熟悉的各类影视主题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来,力求于“微体量”的作品之中表现出深邃的艺术境界。微电影具有显著的大众参与性,它并不刻意追求电影文化工业的制作标准。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微电影是对传统电影宏大叙事风格和影院传播范式的一种消解。但微电影又需要秉承优秀“大电影”作品的诗性精神,吸取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以生成新的网上影像世界。从微电影的发展看,它的创造既保持了综合性、影像性、运动性、蒙太奇等电影艺术或技术特质,又逐渐形成了见微知著的叙述方式和力求创新、追求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通过表现、幽默、拼接、戏仿等艺术手法,让观众在观影娱乐的同时,或体验到世界、社会和人生之真、善、美,或批评、超越社会现实的不足,在主题极为多样化的微电影艺术世界中追逐自己的梦想,体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微电影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价值观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价值哲学看,价值观是人类所特有的观念形态的价值意识,它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的观念系统[5]。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6],它支配着人们的理想目标、思想情感和行为选择,也深层次地影响到人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意义的理解。从文化和价值观传播的角度看,一方面,人们对电影的认知和理解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文化系统及其价值评价体系,正如意大利电影符号学家温别尔托·艾柯等人所揭示的,决定着电影符号内蕴性指示的规则不是完全来自电影语言内部,而是来自社会和文化的种种习惯[7]。另一方面,电影作为关于人类及其世界的影像,它通过电影叙事和艺术表现手段又建构或冲击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人们在观影娱乐的同时,影像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人和人的世界[8]。

微电影在我国已经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一道亮丽的视听文化景观。大量的广告微电影、宣教微电影、艺术微电影、科普微电影、校园微电影作品不断涌现,于“微”叙事之中表现了人们对人生真义的体悟、对理想的向往、对真情的执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现实的反思、对知识的渴望、对青春的赞美,从而以多样化的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呈现了我们的时代面貌和时代精神,弘扬了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丰富了人们的影视文化生活。

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性的网络文化业态,微电影行业在急剧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况,部分微电影在影片内容、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也引发了相关研究者和国家管理部门的批评和重视。杨晓林等人在论及广告微电影时指出,目前,除了“高大上”的广告微电影外,一些搏出位的微电影亚类型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壮大,特别是情色微电影,为了广告的目的,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的点击排行榜上,因此受到主流舆论的鞭挞[4]67。金德龙等人从微电影内容的价值导向角度,区分了内容健康的“正能量微电影”与价值导向、表现手法存在各种问题的“问题微电影”,并指出,目前部分微电影已经出现明显的内容品质问题,如涉及黄色、暴力、赌博、价值导向错误等严重问题,“擦边球越打越大”成为微电影行业内一种令人担忧的普遍现状,也成为了阻碍微电影发展的最大障碍。进一步,针对微电影网络传播的特性,他们指出了“问题微电影”的网络传播对社会价值观培育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微电影的互动化、社交化、开放性的网络传播机制,使每个用户都可以匿名地随意传播“问题微电影”,然而几乎没有人去考虑这种积沙成塔的传播行为会引发怎样的社会后果,也几乎没有人考虑到应为这种传播行为承担何种责任,长此以往,整个互联网社会环境下的价值取向都可能产生扭曲[3]7-8。2012年7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2012]53号),2014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新广电发〔2014〕2号),目的是对部分网络视听节目出现的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等问题加强规范,引导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网络文化业态迅速发展。

从微电影建构和传播社会价值观的角度来考察,目前微电影在价值观建构和传播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微电影的内容呈现和传播过程的价值导向,存在着“三俗”的倾向。“三俗”,即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目前,“三俗”问题在微电影领域中表现较为明显,既表现在部分微电影的创作中,也表现在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微电影的生产具有面向市场的属性,一些制作者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获取经济利益,在微电影制作中丧失了基本价值判断和艺术品格,使一部分微电影作品涉及色情、暴力、迷信等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在传播方面,即使一些微电影作品内容本身并无问题,但一些制作方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平台为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和本能欲望,刻意使用一些大尺度的图片或挑逗性的广告语吸引观众。一些创作者甚至认为,没有这些“三俗”情节和元素就会使作品吸引力大打折扣。由此导致了微电影创作和传播中的“三俗”之风盛行。现在,即使是专业的门户视频网站也存在着“打擦边球”的情况,利用各种低俗图片、字眼等噱头来博取观众的点击。(2)部分微电影作品以“穿越”、恶搞、搞笑等表现形式,罔顾基本的历史事实和社会公德,肆意篡改历史、调笑经典,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冲击主流价值观和社会道德底线,给微电影观众尤其青少年观众价值观的建构带来不良影响。诚如有学者指出:“在网络‘三俗’化倾向的影响下,一种反传统、反主流、反精英的价值观在‘网生代’群体中发酵,可能导致意识形态的紊乱和理想信念的虚无,尤为需要警惕。”[9](3)对微电影传播有效监管的缺失。目前,我国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管理给予了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对依法取得行政许可资质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实行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实行先审后播的管理制度。但目前一些新媒体平台并未严格地落实自身承担的作品内容审核的相关责任,有的服务平台为提高点击率甚至也在内容传播中“打擦边球”。由于微电影传播渠道众多,不仅有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爱奇艺视频、土豆视频等各类门户网站开设的微电影频道,还有“V电影”“vfilmchina”等专业的微电影网站,但除了这些知名网站以外,更多不知名的微电影网站疏于监管,不仅盗版原创者的微电影作品,更有甚者,一些网站以“本站点只提供资源下载,如有相关版权法律责任问题后果自负”为借口,放任“问题微电影”的传播。这就使得很多无法通过传统媒体播出的低俗内容,可以借微电影的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如果此类问题不能及时地解决,必然导致粗制滥造的问题作品泛滥,微电影行业也就难以健康地发展。因此在思考如何建立微电影发行审查制度的同时,对完善其传播渠道的管控也是必不可少的。(4)微电影制作者的创作水平有待提高。在人人都可能做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微电影领域中,大众参与构成了微电影发展的动力,但大众文化的差异性、浅表性也给微电影的生产和传播带来了一些问题。表现在微电影制作方面,由于一些“草根”创作者缺乏基本的电影艺术素养,致使有些作品剧情过于简单乏味,或者剧情叙事不够完整,逻辑混乱;拍摄手法粗糙,镜头运用不合理、取景不符合剧情内容,拍摄效果差;后期制作过程中剪辑编排不当,音乐与剧情不搭配等。这些来自电影技术或艺术水平方面的局限性,也降低了微电影的艺术价值,影响到观众的审美体验。

网上微影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光影交错的视听文化盛宴,但同时,“问题微电影”作品的网络扩散,又带来了扭曲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巨大风险。

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规范微电影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肩负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当前的微电影创作和传播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引导和促进微电影业的健康发展;并针对微电影业急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规范,减少“问题微电影”的生产和传播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首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促进微电影业的健康发展,并通过微电影艺术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具有大众参与的特征。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变革和社会生活形态的急剧转型,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价值诉求日趋多样化,引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大众文化的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后现代文化的扭结,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格局;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亦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得到传播。由此形成了在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多样的、多元的价值观并存交织的局面。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可以说是导致我国微电影场域中部分作品价值导向偏离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在价值取向极为多元的网络文化空间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引领微电影的生产和传播,促进微电影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激励和扶持各类微电影制作单位、机构、媒体和个人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反映生活中真、善、美的微电影作品,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和网络扩散,扩大优秀微电影作品的影响,培育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影视艺术审美水平。目前,在各类微电影作品中,已涌现出了大量思想性、生活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俱佳的作品,并通过网络扩散对传播正能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总体上,还需要通过政府、微电影制作方、微电影服务提供方和微电影观众等多方面的努力,共同推动优秀微电影作品的生产和传播,使微电影艺术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次,微电影内容提供者要明确文化生产的社会责任,自觉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在市场经济和新媒体领域存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微电影生产的市场主体行为具有显著的逐利性,追求点播率、下载率和注册会员数等,以获取“第四票房”收益和资本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微电影内容生产者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惜以涉及“三俗”的内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可以说这是“问题微电影”泛起的一个主因。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宣传和制度规范,使微电影生产者明确文化生产的社会责任。商业性与艺术性是电影的两大基本属性。而从微电影的兴起看,它一开始就与商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微电影生产者尤其需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微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要求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团体重视文化生产的市场效益,以奠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又具有强烈的社会文化属性。如果忽视微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社会文化属性,把追求商业利益作为唯一的或首要的目标,就势必造成对精神生产的危害,给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从文化生产和传播上讲,内容和创意本身才是传播的核心。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需要有对生活的感悟、对现实的超越、对人性的叩问,才能以艺术之美作用于人们的心灵,也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而提升微电影作品的商业价值。相反,如果只重视商业性而忽视艺术性、思想性,过多的商业因素必然会挫伤受众的眼球,最终遭到观众的摈弃。所以,微电影内容提供者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微电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抵制各种不良现象,发挥优秀文化产品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再次,微电影服务提供者要落实信息传播“把关人”的责任,并通过议程设置等功能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媒体中,可以通过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对电影作品的价值取向和内容表现进行调整和指引。与传统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主体的单向传播、高度集中体制相比较,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具有传播源高度分散、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一方面,传统内容监管所依赖的先审查机制很难适用于交互式、开放性的微电影传播社;另一方面,媒体服务商作为“把关人”的角色淡化,对微电影内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日趋下降。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些在阳光下隐藏起来的错误价值观,便借一些“问题微电影”浮出水面,影响到部分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进而影响到更多的人群。因此,对于微电影传播的管理,一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网络作为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元媒介”作用,完善监管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网络视听节目的规范和管理,引导和督促微电影服务提供商落实其管理责任。二是微电影服务提供商要牢固地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建立自己的微电影作品传播审查和管理制度,切实承担其微电影传播的“把关人”责任。

在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服务提供商还应当主动地通过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等功能传播优秀的微电影作品。目前一些微电影服务提供平台的议程设置主要采用3种实现方式:微电影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倾向性的首页展示,将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电影作品置于显著位置,吸引用户观看;微电影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实时同步功能和页面提示功能引起用户对有关议题的注意;微电影服务提供者还可以主动发起议题,激发用户积极参与创作、传播。在这一方面,“美我网”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作为中国首家影视原创作品开放平台,“美我网”每周都有一个“微任务”,用户不但可以参与“微任务”主题的剧本创作,还可以上传剧照,自荐或推荐演员,甚至可以自主组成剧组,进行微电影拍摄;通过“微任务”,“美我网”可以很好地控制议题,实现价值观的引导与传播[10]。而近年来,腾讯视频的微电影频道更是将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以及相关的竞赛展示在频道首页,这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培育和提升大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媒介素养和影视艺术审美水平。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信息和文化传播中最终的“把关人”。在微电影场域中,大众既是微电影创作的参与者,又是微电影作品传播的参与者。新媒介技术大大地增强了大众参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动性,同时,微电影创作和传播中各种利益观、价值观的表达也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因此,在微电影生产和传播场域中,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性,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广大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媒介素养和影视艺术审美水平。在思想文化素质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贯穿到乡镇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中,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播的普及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媒介素养方面,要注重培育人们分析、辨别和批判媒介信息的能力,以便能够面对日益庞杂、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自觉地辨真伪、识善恶、知美丑,保持自己对媒体信息的理性批判精神;要注重培养人们的道德和法制意识,使人们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网络媒介运用的相关规定,遵循媒介使用的共同道德准则,维护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环境。在影视艺术审美水平提高方面,则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使人们增强对电影艺术的本性及其社会功能的认识,了解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微电影的艺术表现特色,掌握电影艺术鉴赏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能够在微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制作和传播优秀的微电影作品,抵制包含“三俗”倾向的“问题微电影”,以共同建设健康丰茂、富有诗意的网上影视文化家园为目标。

[1] 光明传媒.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公布:微电影,威势力[EB/OL].[2016-10-20].http://www.gmw.cn/media/2013-10/28/content_9306175.htm.

[2] 杨晓林.微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3] 金德龙,杨才旺.中国微电影[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4] 周夏,王昕.从传播学看微电影的大众化和影响力[J].当代电影,2014(5):102-104.

[5] 李顺德.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9-200.

[6]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0.

[7] 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8.[8] 朱小丰.电影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1.

[9] 朱传欣.警惕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EB/OL].[2016-10-20].http://news.gmw.cn/2016-08/15/content_21467809.htm.

[10]翟杉.微电影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研究[J].新闻知识,2012(7):21-22.

(责任编辑 冯 军)

Research on the Propagation of Value in the Micro Movie Audio and Visual Culture Field

YANG Pinga, XIA Guang-fub

(a.College of Marxism; b.College of Media-Art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ongqing, China)

As a new form of film art, micro film has unique artistic forms an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t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t expan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spreads advanced culture of art spac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 film, some works in the value construction still exist various problems, which may affect the micro movie audience viewing experience and ideas, and bring interference for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refore,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adhere to the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leading micro film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cro film industry.

micro film; value; transmission; influence

2016-11-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影视美学与新媒体传播双重视域下的微电影理论研究”(2015XZOX024)

杨平(1992—),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夏光富(1962—),男,四川绵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数字媒体艺术。

杨平,夏光富.微电影视听文化场域中的价值观传播问题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2):116-121.

format:YANG Ping, XIA Guang-fu.Research on the Propagation of Value in the Micro Movie Audio and Visual Culture Field[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2):116-121.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2.016

D64

A

1674-8425(2017)02-0116-0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谁远谁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