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尽冬 侯谨权
打造共同体,推进区域书法教育协同发展
龚尽冬1侯谨权2
学校教育共同体是推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新举措,它以“一带几、全方位、可持续、共提高”的捆绑式互动,形成开放共享、合作联动、优势互补的教育共同体,促进各成员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发展。靖江市城中小学教育共同体以书法特色教育为突破口,以“师生共成长、学校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办学理念的传播、办学经验的交流、学校文化的影响等途径,将特色办学经验向结对学校辐射,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
书法;特色教育;共同体
学校教育共同体是推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新举措,它以“一带几、全方位、可持续、共提高”的捆绑式互动,形成开放共享、合作联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促进各成员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发展。2011年秋,根据靖江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校与城南办事处莲沁小学、生祠镇中心小学结为教育联盟,成为城乡结对互助教育共同体。几年来,我们在彰显办学特色的同时,通过办学理念的传播、办学经验的交流、学校文化的影响等途径,将我校的特色办学经验向结对学校辐射,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着力打造书法特色教育共同体,影响和带动了共同体各学校的协同发展。
教育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共同体。对于共同体学校来说,只有在符合各成员学校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的共同愿景,让成员之间互相依存、共同探究、彼此协作、平等对待,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优质、均衡、协同发展。我校拥有20余年的书法特色教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城中小学教育共同体成立后,如何让我校与结对学校之间实现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经过各校领导和教师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一致同意以书法特色教育为突破口,以“师生共成长、学校同发展”为目标,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进步中不断更新观念、完善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共同体办学水平。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成立了教育共同体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互助共同体发展规划,出台了《教育共同体工作制度》《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教育共同体交流教师考评制度》《教育共同体书法特色教育实施意见》等,确保了教育共同体工作落到实处。
作为牵头学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向结对学校传授书法教育经验,迁移书法教育模式,培养书法教育人才,指导各校的书法教育课程建设。为此,由我校牵头,以我校书法专职教师及两所学校部分有书法教学经验的教师为核心成员,组建了教育联盟书法教研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促进各校书法教育水平的提高。
1.文化引领。
我校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彰显书画教育特色,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力求让每一面墙壁蕴含文化,让每一个细节诉说教育”的思路,精心打造富有诗意的特色校园文化。为使共同体各校的师生认识我校、了解我校,激发他们热爱书法的积极情感,我们定期分批组织结对学校师生来到我校参观,还把我校师生的书法作品、学生写字段位评定中的展板、制作精美的各类小报主动送到各校,组织共同体学校师生参观,激励学生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志“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样,共同体各校领导、教师从更深层面认可并接受我校的特色办学思想,促进了共同体教育特色的形成。
2.技能训练。
开展书法教育,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书写技能。书法教研组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要求各校所有青年教师每周都要练写一定量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作业,由教研组教师对他们的练写情况进行指导、点评。每个学期末,我们都要组织一次教师“三笔字”过关测试,向过关教师发放合格证书,持有“三笔字”合格证的教师,方可担任书法教学工作。现在,各校所有专、兼职书法教师的书法技能都已达标,并涌现出一批书法爱好者,他们中有9人成了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
3.专业培训。
我校每年都要向结对学校师生赠送书法校本教材;定期为结对学校的教师作书法历史、书法欣赏、书法技能、书法教学等方面的讲座;每学期都组织我校优秀的书法指导教师“送课下乡”“送培到校”;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共同体书法研讨,交流书法理论学习心得或是书法教学体会;以书法教研组为基地,加强书法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骨干教师确立实验课题,指导课题研究,考评实验成果,以此推动各校书法课堂教学的革新。
4.课程开设。
为使书法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要求共同体各校同步开设书法课程,将每周两节书法课(其中一节是技能训练课,一节是文化欣赏课)排进课表,把每天下午课前的20分钟作为学生“天天练”时间。就如我校一样,始终坚持把每周两节的书法课作为开展书法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把“天天练”作为巩固提高学生书法技能的重要阵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在于教师,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推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是提高共同体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进行深度探索,建立了稳定的教师互动交流机制。
1.“三级”教师交流。
结对学校每年派1名领导来我校挂职交流;我校每年输送8名左右的青年教师到两所学校顶岗交流,结对学校则派出青年教师来我校跟岗学习;我校还向两校派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进行指导性交流。“三级”交流的具体任务是:挂职交流领导参与我校的书法教育教学,学习我校的书法特色教育管理经验,协调共同体师生的各项活动;顶岗交流教师到结对学校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并就所在年级、所在班级与我校相应年级、班级分别结对,做到“一对一”帮扶;跟岗学习教师采用跟班学习的方式,与所在班级教师“青蓝结对”,通过自主学习、随堂听课、上汇报课等提高教学水平;指导交流教师根据共同体教研活动安排,定期到结对学校送培、送教。
2.深度开展教学交流。
在当前深化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发展尤为重要,但教师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个人的行为,也需要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教、学、研合一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教育共同体内所有教师即是一个庞大的合作团队,一个可以彼此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由此,我们着力放大、拓展特色教育资源,以时间合理、密度适当为原则开展一系列务实有效的特色教研活动。每学期,我们根据教研工作计划,采用教学展示、集体备课、业务沙龙等形式,形成浓郁的书法研究氛围,有效提高共同体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还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建立共同体教师网络学习平台,达成备课、上课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据统计,平均每年共同体学校举行书法教学培训达6次,书法教研课20多节,教师撰写的书法教育论文、札记200余篇,师生参加书法教育交流活动达1200多人次。
当然,我们开展的教学研讨、交流,着眼于共同体内所有教师的专业成长,绝不局限于书法教育这一个方面,而是涵盖所有学科,涉及所有教师,惠及所有学生。仅近两年,我们围绕信息技术、科学、美术、音乐等各个学科开展的教研活动就达30多次,真正做到了共同体建设的学科全覆盖,促进了共同体各校所有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共同体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书法为纽带,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校间的互动,营造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为教育共同体的特色建设给力添彩。在共同体书法教研组的组织下,我们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共同体“书法之星”评比;每学期举行一次共同体书法习作、学生各科作业展览;每年“六一”前夕举办一次“书艺节”,开展共同体学生书法现场表演、书法欣赏、学书经验交流等活动;每年春节前,组织共同体师生走进乡村、社区,义务为民写春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精神锤炼;在历次书法教育现场会、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及央视书画频道进校园等大型活动中,共同体各校的师生都参与进来,聆听专家讲座,进行书法现场表演,展示共同体各校书法特色教育的成果。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是师生体悟艺术、陶冶情操的重要举措,不仅使共同体学校的师生在提高书写水平、了解书法发展历史、欣赏历代名家碑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使共同体的教育特色更加彰显。
J292.1
A
1005-6009(2017)45-0011-03
1.龚尽冬,江苏省靖江市城中小学(江苏靖江,214500)副校长,高级教师,靖江市名教师;2.侯谨权,江苏省靖江市城中小学(江苏靖江,214500)教科室副主任,一级教师,靖江市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