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困境与应对

2017-03-24 06:43刘斌河
江苏教育 2017年38期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师

刘斌河

中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困境与应对

刘斌河

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担负着教育使命的教师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本文以中学阶段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就当前教师所面临的科研困境展开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以及改进的策略。

中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宣告了知识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特殊载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过渡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等。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水平。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

教师的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教师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新时期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键还在教师。但是就当前说来,教师的科研环境并不十分理想,多种因素限制着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发展。

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着重探讨:在由“数量”向“质量”转化的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究竟处于什么发展水平?是什么原因影响着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解决之道是什么?

一、中学英语教师科研困境的分析

笔者首先在南京地区一所外国语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随后以泰州英语特级教师工作室为依托对泰州地区9所四星、三星级高中全职英语教师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问卷170份,其中有效问卷157份。

调查中发现,许多问卷对象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应用语言学之类的专业著作,自觉定期阅读国外英语教学研究学术期刊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总体而言,英语师资队伍仍然比较薄弱,英语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科研缺乏后劲。

对泰州地区5所具有代表性的四星级高中英语教师所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这几所学校英语教师发表论文篇数分别是 20、17、8、4、1, 总体数量不多。作为泰州地区英语基地的G中学专职英语教师共有36人,7人发表过论文,占总人数的19.4%,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文章比例为零。已发表的论文大多数为教学经验之类,而心理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等专业性研究论文几乎为零,且论文所发表的刊物没有核心期刊。

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分析,在20~29岁和30~39岁年龄阶段的英语教师分别占41.28%和45.87%;而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占7.33%和5.50%,比例较小。从性别来看,英语教师女性化现象严重。从教龄来看,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 25.69%,6~15年的教师占 59.63%,16~25年的教师占8.26%,26年以上的教师占6.42%。由此可以看出,年轻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占少数,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理想的科研梯队,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实践。

从教育经历来看,第一学历是大专的教师居多,占78.90%,中师的占11.93%,本科的占7.34%,其他的占1.83%。第一学历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占66.97%,由语文教师转教英语的占4.59%,由政史地教师转教英语的占18.35%,由音体美等其他专业转教英语的教师占10.09%,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占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当前学历是中师的教师占1.83%,专科的教师占29.36%,本科的占63.30%,研究生或是上过研究生进修班的占5.50%。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中,男教师占36.70%,女教师占63.30%,但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在职英语教师中无一人报考英语教育硕士,都是报考的相对容易学成的教育管理类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要求,即四星级高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必须达到相应比例。这从侧面揭示了调查中教师发表英语专业性论文比例偏低的原因,因为教育管理与英语学科教育两种硕士课程设置根本不同,教育管理与外语教学法背后的语言学理论毫不相关,故而难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后劲。

从表面上看,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很快,但笔者与几位受访者交谈后得知,即便已经考上教育硕士,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育实践能力与取得学位之前并没有本质性转变,超过一半的教师依旧在经验的轨道上滑行。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自学或寒暑假集中学习这样的快餐式学习方式,许多学习内容教师并没有真正吸收。尽管学历层次高了,但教师素质并未真正提高,因此而形成大量“学历泡沫”。

2.教学负担过重,理念亟待更新。

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的英语,其学科地位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相当重。调查显示,平均每个英语教师教两个班,一周上12节课,加上又是大班制教学,每天要批改大约120名学生的作业。上课、改作业这两件事占据了英语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一周平均4节早读,2个晚自修(共6节课),加上平时还要出试卷讲义、参加备课听课等教研活动,大多数教师都疲于奔命,无暇顾及专业科研。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教授曾经指出,当前大学里的外语师范课程设置严重不合理,过于重视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语言专业课时少且面不广,教育课程课时不足,绝大多数在职教师都是接受传统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语言学知识+教学法)模式培养出来的。尽管现在师范学校大多开设了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但是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学生本来就兴趣淡漠,加上正值找工作、考研高峰期,学的时候也就更加不用心了。这些学生的教育素养依然令人担忧。而原有的老教师第一学历普遍不高,教育理念贫乏。在他们看来,只要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就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在面临新的教学改革时,他们表现出保守态度,固守着以讲语法、翻译课文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片面地认为“学生分数考得高,就是英语水平高,语言能力强”。这种“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然而,今天大部分教师都抱持这种看法,尽管也有部分年轻教师十分认同“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本”“外语教学关键是学”等教学理念,但是认识和实践相脱节,他们在实践中并不懂得如何运用。缺少国内进修或者出国深造的机会,这些教师专业提升的空间狭窄,某种程度上也给新教师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职后培训不系统。

为了改善教师发展的现状,受访教师所在学校每年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但是,这些培训活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教师参与的热情也不高。学校组织的最多的是假期集中培训报告,但是培训专家的报告基本上面对的是所有学科,并且多为教育理念的抽象阐述,很少涉及英语理论知识,所以,并不是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有兴趣。有些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能有所触动,但是专家的报告毕竟与现阶段以高考为导向的教学现实缺乏交集,教师也很难将报告中的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除了专门的教师培训活动之外,当前许多学校还实施了“青蓝帮扶工程”——即新老教师结对,形成师徒关系,建立学术导师制。一些老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作为外语教学的规范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种做法对新教师也会起到“隐性教育”的影响。然而,老教师的教学理念并不一定合乎学生的发展需要。年轻教师“人微言轻”,不得不接受陈旧的行为主义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一言堂”,多讲多灌多考,下课后多背多练,大兴题海战术。这种做法会进一步制约青年教师的成长。

调查中还有部分教师对目前的教研活动提出了意见,比如有的教研活动有“作秀”之嫌,有的教研活动“走马观花”等等。不难看出,教师的职后培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未能为英语教师开展科研提供有效支持。

4.缺乏现代教育技能。

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堪忧。大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依旧习惯于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传统,计算机知识贫乏,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对网络信息资源和学习软件不熟悉,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足,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学校已经把多媒体引入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绝大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只会使用投影仪的阶段,习惯于从网上直接下载课件。在某种程度上,教学过程简化为课件放映,学生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二、破解中学阶段英语教师科研困境的基本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欲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还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树立的教学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以及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2.重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坚决摒弃过时的“两法一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提高语言学、二语习得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地位,突出外语的专业性而非工具性。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科教学(PCK)理论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西方文化、英语民族历史传统等相关知识。立足课堂教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树立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不断提升外语教学和科研水平。

3.鼓励科研活动。学校必须规范教师准入制度,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现有的教师队伍,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应该改变以做高考题目为基础的教师水平测试方式,尽快建立英语水平考核体系。其次,学校应该规定所有教师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参加本专业教育硕士考试,提高理论水平。再次,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系统的岗前、职后培训制度,建设科研学术梯队,施行切实可行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将科研活动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并将部分优秀中青年科研骨干推到教学、管理的重要岗位上带领其他教师一起进步。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结构、内容、功能、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必将有新的创新和突破,它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科研理论,还是掌握科研技能。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英语教师一方面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英语教学和科研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要深刻领悟新课改的实质,抓住科研机遇,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完善教学艺术,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新要求。

[1]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

[2]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8).

[3]周燕.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4]邹为诚.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师的职前教育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1).

G451

A

1005-6009(2017)38-0030-03

刘斌河,江苏省姜堰中学(江苏泰州,225500)教师,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英语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