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汪峰坤,张婷婷
物联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斌,汪峰坤,张婷婷
随着物联网产业向各个行业应用领域的不断渗透,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急需创新型人才。为了解决当前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以全方位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典型行业化实景实训基地建设、立体式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多元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4个方面为核心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体系的长效机制,以确保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物联网专业;模块化培养;创新型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2012年,教育部批准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目前尚无可供借鉴的成功人才培养体系。当前,众多高职院校从证书制入手,以培养高等级技师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种培养方式在物联网行业发展初期,可以基本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解决已知的技术问题。但是,随着物联网产业向各个行业应用领域的不断渗透,其带动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企业所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1]。研究表明,企业高端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仅表现在技能水平等级上,还表现在知识和素质2个层面上[2]。从知识层面上看,高端岗位要求人才具备更广的知识面和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从素质层面上看,高端岗位要求人才具备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端技能型人才即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能发现技术问题、勇于技术创新,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真正成为物联网行业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多学科交叉型的新兴专业,知识点多且抽象,新技术与新概念层出不穷,行业应用千变万化。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教材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少,更新滞后,学校教育与行业应用脱节;实验实训设备匮乏,实验实践课时偏少,实验内容传统且缺乏学习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3]。因此,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分别从全方位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典型行业化实景实训基地建设、立体式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多元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4个方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构建全方位创新型课程体系
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必备条件。但是,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更应该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4]。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此为目标构建的全方位创新型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色:第一,以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为平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自学时间,不断凝练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第二,开设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课程,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第三,以行动导向为理念,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第四,建设优质MOOC课程,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第五,建立多维立体的考核方式,分别从知识技能水平、创新意识、个性发展等方面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第六,以创新基地为载体,以教师科研项目为内容,开设创新实践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全方位创新型课程体系实现了知识技能教育、创新能力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
(二)以典型行业应用为导向建设行业化实景实训基地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性强、涉及行业多、操作程序复杂。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仍然以实验箱为主,实验设计主要是对各章节理论知识的验证,实验相对独立、行业特性体验差,难以培养学生对实际物联网应用项目的整体把控能力。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典型行业应用为导向,以中兴通信ICT行业创新基地为依托,建立了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识别管理实景实训中心、RFID电子车牌运输定位跟踪实景实训中心、智能家居应用实践系统实景实训中心、物联网产品敏捷制作实训中心。通过真实的行业应用环境,将理论教育与职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实训,有利于学生“零距离上岗”。
(三)以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为目标构建立体式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其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要因材施教才能迸发创新的动力、开启智慧的源泉。同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内涵广泛,要按照系统化、多层次的原则为学生构建立体式创新实践平台,从多维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进行孵化[5]。立体式创新实践平台包括:第一,科研创新平台。成立物联网创新工作室,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以相关实验室为实验平台,吸纳优秀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承担科研任务,指导学生申报科技创新课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二,技能竞赛平台。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围绕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移动APP设计大赛等项目构建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竞赛体系;第三,创业孵化平台。教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与论证,推荐优质项目入驻学院创办的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由学院对创业项目进行进一步跟踪与指导。
(四)以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为目标构建多元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如何建设师资队伍以保证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尤为重要[6]。构建多元化创新型师资队伍的策略包括:第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通过国培、省培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3年内需到企业一线完成不少于半年的实践锻炼,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入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搜集技术创新案例,积累创新教学资源;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微课、MOOC的相关教研课题,更新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方法创新。第二,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明确专业教学团队由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工程师、高职或本科院校同专业的领军人才3个部分组成。第三,推动师资团队的协同创新。团队定期开展教研与科研活动,结合团队成员不同的成长经历与研究环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协同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可持续运行与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密不可分。近年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多个维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第一,制定《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团队工作目标、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确保教学团队稳定、高效运行;第二,制定《创新工作室与实验室开放制度》,保障学生创新活动长期、稳定开展;第三,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办法》,设立双师素质教师津贴,引导和激励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第四,制定《教师实践锻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教师脱产深入企业锻炼半年以上,脱产期间正常发放工资;第五,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对教师和学生申报专利、专有技术、著作权等予以资助与奖励;第六,制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赛事;第七,制定《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申报与管理暂行办法》,学院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方位创新型课程体系明确了学生未来的求职方向,缩小了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降低了学生的求职难度。学生在典型行业应用实景实训中心完成了多课程综合实训,身临其境,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在师生创新实践平台,以“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吸纳优秀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他们不仅是技能竞赛的储备人才,还是班级创新氛围的引领者,有着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自2013年以来,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2项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二)多元化创新型师资队伍逐步形成
目前,多元化创新型师资队伍成员共有15人,包括企业工程师4名,学院教师11名。其中副教授4名、中初级职称人员7名、网络规划师2名、系统分析师1名。2012年至2015年,共有10名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联合研发项目,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及专项技能培训班。他们通过企业锻炼与培训,不仅搜集了大量的企业案例与素材,还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此外,企业工程师提供了物联网相关岗位的特征描述、职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描述,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及实训实施计划、顶岗实习计划以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等。
[1]于娜,郭鹏,李乃祥.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3).
[2]丁金昌.高职院校分层次人才培养问题与路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
[3]亓慧,穆晓芳.高校物联网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8).
[4]陈晔,林铿.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程改革:以深圳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5(1).
[5]于彦华,周建忠.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实践平台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2(6).
[6]陈小燕.高职院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4(10).
(编辑:刘姝)
G712
A
1673-1999(2017)02-0129-03
王斌(1984—),男,硕士,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汪峰坤(1978—),男,硕士,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张婷婷(1983—),女,硕士,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
2016-10-21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云平台的健康体检项智能推荐系统研究”(KJ2016A136);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3SJJD070);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物联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2015YJJY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