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安立仁,陈关聚,张宸璐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控模式、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
张 洁,安立仁,陈关聚,张宸璐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外资研发机构;突破性创新绩效;管控模式;创新开放性;市场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通过示范、聚集和溢出效应影响中国企业创新,是我们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研发层次提升,形成循环上升的创新互动过程,构建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与布局中的层次[1]。因此,跨国公司外资研发机构如何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从内部治理方式而言,在华研发机构创新受到跨国公司母公司管控模式影响[2],研发机构是否具有自主决策权是影响突破性创新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跨国公司对研发机构管控模式如何影响突破性创新绩效?其次,从外部创新环境而言,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间创新互动,即创新开放性是否会影响突破性创新绩效?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如何影响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现有对跨国公司管控模式的研究非常丰富[3],但是对管控模式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首先从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管控视角出发,分析母公司对外资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分权或者混合式的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存在负向影响。而分权、混合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随着创新活动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范式演进,创新活动开放性促进知识和技术流动,增加知识广度与丰富性[4]。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关系,外资研发机构创新活动开放性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管控模式和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也会受到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对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促进作用越显著。市场不确定性对集权管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当市场不确定性低时,集权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市场不确定性高时,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本研究为跨国公司开展对在华研发机构治理,促进研发机构突破性创新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管理建议。跨国公司母公司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可以采取分权式或者混合式的管控模式,但是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的关键因素。当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低,市场需求变化不是很快时,集权式管控模式抑制突破性创新。而当市场环境不确定性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会促进突破性创新开展,此时总部集权式管理能应对市场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市场和技术的集中决策降低市场风险,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同时,只有研发机构能够和外部环境中创新主体具有一定的互动性,采取开放式创新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突破性创新开展。当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关系更为明显,说明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环境高度不确定性,开展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方式。研究为跨国公司开展海外研发中心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政府吸引外资研发机构开展高层次突破性创新提供政策与建议。
2.1 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
国内外学者对母公司管理控制模式分类有多种标准,但大多数学者对其划分主要是基于集权、分权、集分权相结合进行划分[5]。对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来说,母公司管控模式并不是唯一或排他的,在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几种模式并存的现象较为普遍。Ecker,Triest和Williams(2013)讨论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集权与分权应该考虑到研发任务的特征、时间的压力,以及R&D研发任务的集中度等因素。
(1)跨国公司集权式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首先,集权式的管控模式主要依赖跨国公司的规则与正式职权来管理,决策权力等主要集中于总部。主要表现为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由母公司统一指挥,研发机构没有经营自主权,没有经营决策权以及人事权。然而,突破性创新需要自主决策权,以及不断的尝试与失败,而严格的集权控制会制约产生重大的创新和突破[6]。其次,集权式控制使得研发机构规避风险,减少实验,降低失败,选择风险小而收益大的项目。集权式管控使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受到母公司预算控制体系影响,由于母公司通过建立严格的预算控制与审批机制,使得研发项目都受到总部决策影响,这会使研发机构创新为避免失败而选择风险性较小和收益较大的确定性的渐近创新项目,然而突破性创新需要不断尝试与失败,因此,严格的财务控制会限制突破性创新。
假设1a:母公司对研发机构的集权化控制会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绩效。
(2)分权式的跨国公司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分权式管控模式使母公司与研发机构关系依赖于市场运作。分权式的管控模式主要表现为,母公司统一领导,研发机构独立核算,研发机构拥有决策与经营自主权,母公司对研发机构没有控制职能,仅提供服务并协助母公司经理层对研发机构进行考核,在研发机构形成技术文件的标准化。研发机构可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决策,自主选择研发项目,在不同类型项目间具有自主配置资源权力,能根据市场迅速调整资源配置进行尝试和实验。Siggelkow 和 Rivkin(2006)发现分权和创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权程度越高越能产生更多创新。
假设1b:母公司对研发机构的分权化控制会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
(3)混合式管控模式综合集权与分权特点,主要表现为母公司对研发机构保持一定程度管理控制,集中重要经营管理权,将研发任务分解和下放;研发公司有相对独立权力,母公司参与到研发机构的一些决策中但主要是改善决策。由于研发机构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中所承担角色存在差异,研发项目特征以及研发时间紧迫程度差异等,需要根据研发机构和研发项目来采取集权或分权方式(Ecker,Triest 和Williams,2013),混合式管控模式具有一定灵活性,能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管控。
假设1c:母公司对研发机构的混合式控制会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
2.2 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
创新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开展创新中与外部利益主体进行技术与知识交换,使技术与知识流动打破组织界限,创新开放性可以分为外向开放创新、内向开放创新以及混合式开放创新[6]。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通过开放性创新,一方面可以通过内向化开放,正式化购买科研机构、高校、初创公司等新技术,获取外部的新技术同时可以通过与外部客户供应商、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交流和合作,从外部获取技术和知识,多样化与异质性知识是产生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也可以通过外向式开放对技术进行转移和外部市场化,将一些没有实现商业化的技术利用外部互补资源实现突破性技术的商业化,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
首先,创新开放性扩大了组织知识和技术搜索的范围,知识的多样化和异质性是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来源[7]。外部知识搜索的广度更能够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通过与本地企业构建功能多样化的合作联盟、广泛的外部技术搜索,提供多样化和异质性的知识来源以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
其次,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可以通过利用外部互补性的资源,通过技术和资源分享与利用,转移现有知识与技术,利用外部的互补资源促进技术实现商业化转化,提高技术商业化转化的效率和速度,从而使得企业获取技术商业化的价值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
假设2: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创新开放性会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
2.3 市场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市场不确定性是指企业所处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市场变化具有难以预测性以及竞争的强度较高等特征[8]。当研发机构和母公司所处的市场中顾客需求变动难以预测或竞争者频繁引进新产品,管控模式以及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外部市场和技术环境选择分权还是集权的管控模式。
首先,市场不确定性会影响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当市场不确定性高时,在华研发机构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难以预测,因此,总部可以通过对技术的预测和更前沿的角度进行技术研发活动的集中化安排,配合研发总部开展新技术的突破性研发,使总部的前沿技术引领市场需求促进突破性创新开展。因此,当市场不确定性高时,集权化的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抑制作用会减弱,甚至会导致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此外,当市场不确定性很高时,分权式管控模式会增加成本,包括协调和失败的成本,对信息利用的低效率。Ecker,Triest 和 Williams(2011)认为分权或者集权成本会受到研发活动性质,市场差异程度等因素影响。当市场不确定性越高,总部与研发机构越需要更多24小时交流,紧密的交流和协作。因此,市场不确定性越高,集权化的控制模式的负向影响会被减弱。
假设3a:市场不确定性会调节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当市场不确定性高时,集权化的控制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会降低,甚至会转变为正相关关系。
另外,市场不确定性对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关系也起着调节作用。当市场不确定性高时,开放性创新使研发机构与客户、供应商等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的迅速更新变化,与客户紧密联系获取更多信息和技术开展突破性创新。另外,研发机构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市场变化,应对外部市场变化促进突破性创新开展。通过对外部新技术购买,跟踪技术前沿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响应速度。
假设3b:市场不确定性对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当市场不确定性越高,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越明显。
3.1 调研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电子邮件、网上问卷)以及实地调研方式获取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数据,首先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月之间开展访谈与预调研,选择西安、北京、苏州等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为调研对象,对外资研发机构研发部门负责人、中高层管理者进行访谈,并回收30份调研问卷。预调查结果表明,变量测量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同时,根据预调查反馈,对问卷的量表项目、提问顺序、词语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本研究自2015年3月开始正式调研,持续到2015年9月,包括现场实地面对面发放纸质问卷,以及委托开展网络问卷,总共回收384家外资研发机构数据,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总共374份有效的样本。样本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广州等地,包括了美资、德资、日资等不同来源国的研发机构。对比发现,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等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其中样本资金来源国中来自美国218家,占比58.3%;来自欧洲97家,占比25.9%;来自日韩59家,占比15.8%。样本机构所在城市,其中1 为北京、天津等京津冀地区研发机构共76家,占比20.3%;2为包括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共129家,占比为34.9;3为包括西安等城市的西部地区53家,占比14.3%;4为包括广州等城市的东南沿海地区78家,占比20.9%;5为山东等环渤海地区研发机构33家,占比8.9%;6为东北地区研发机构3家,占比1%。
3.2 变量测量
变量测量主要来自国内外研究比较成熟的量表与测量方法。创新开放性主要参考开放式创新指标的测量,在Chesbough(2003)等学者对开放式创新定义和分类基础上,采取四个指标度量创新开放性。一些学者对管控模式的测量主要将其分为集权、分权、混合三种类型,本研究分别设置三个0~1变量。
对于因变量突破性创新绩效测量,主要参考陈劲等对突破性创新识别指标体系以及尹惠斌和游达明等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10],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包括四个。市场不确定性测量,根据李大元、李妹和高山行对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定义与测量[11]。
控制变量,包括资金来源国以及研发机构所处城市。资金来源国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1美国、2欧洲、3日韩。另外,由于研发机构在华研发创新环境的差异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创新效果,因此,选择研发机构所处区位为控制变量,1京津冀地区、2上海和苏州长三角、3西部地区、4东南沿海、5山东等环渤海地区、6东北。
(1)信度和效度检验。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问卷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首先,各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6(突破性创新绩效KMO值为0.715;创新开放性KMO值为0.718;市场不确定性KMO值为0.622),适合开展因子分析。对各变量的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 α 系数均大于0.7,创新开放性为0.719;突破性创新绩效为0.713;市场不确定性为0.744,说明各变量测量有良好的信度。检验各因子的聚合效度,表1中所有题项在其相应构念上因子载荷值全部大于或接近0.5,并且每个因子所解释方差百分比均大于或接近 50%,说明变量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表1 变量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见表2,包括各变量的均值、方差以及各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从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突破性创新绩效与各自变量间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集权变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中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而分权和混合式的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不显著。从资金来源国差异与开放性显著相关系数中可以看出,来自美国的研发机构创新开放性要高于来自欧洲国家和日韩国家的研发机构。
(3)假设检验结果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前,本研究对共线性问题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所有控制变量与研究变量VIF值均在3 以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表3中模型2可以看出,集权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54(p <0.001),不利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分权式以及混合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都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的关键因素,而集权式管控模式是阻碍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结果显示,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81(p <0.001),创新开放性有利于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
从模型3看出,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对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59(p<0.001)。结果表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越高,市场需求越难以预测,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越明显。
模型4显示,市场不确定性对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存在调节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02(p<0.01),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关系被减弱。当市场需求变动性越高,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负向关系减弱。由于市场需求难以预测,总部采取集权化的管控方式,可以降低分权带来的成本损失,为决策提供支持,因此,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变为正相关关系。
在模型5中,市场不确定性对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都得到验证。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得到增强,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负向关系得到减弱。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3 假设分析的回归模型
为了清晰展示市场不确定性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调节变量在正负一个标准差时的调节作用关系。图1中在高市场不确定性下,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正向关系更为明显。图2中当市场不确定性低时,集权式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负相关,当市场不确定性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正相关。
5.1 研究总结
(1)从内部治理角度分析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不同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关系,发现跨国公司对在华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的、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但分权和混合式的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
图1 市场不确定性对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图2 市场不确定性对集权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2)从外部开放性角度出发,发现外资在华研发机构会随着创新开放性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提升。利用外部技术、市场资源,打破现有创新的界限才是提升外资研发机构突破性创新绩效关键因素。
(3)市场不确定性对集权化管控模式以及创新开放性起着调节作用。当市场不确定性高时,集权化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市场不确定性低时,集权化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负相关;市场不确定性较高时,集权化管控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转变为正相关关系;市场不确定性对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起着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市场不确定性越高,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越显著。
5.2 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1)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管理启示。为了提升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突破性创新绩效:
首先,跨国公司总部应该选择合适的管控模式对研发机构进行治理,并需要根据市场不确定性情况变化选择不同的治理方式。在市场不确定性程度低,需要减少集权,采取分权或者混合式的方式进行管控;然而,当市场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集权化管控模式减少分权成本,总部集中安排研发以有效降低市场不确定性,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因此,跨国公司应根据研发机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研发机构市场变化、研发机构特征等来选择安排集权化、分权或者混合式管控模式。
其次,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还需通过与外部创新主体建立开放性联系,主动获取来自顾客、供应商、高校、中介机构等的技术和知识,同时通过购买外部新技术,以及合作开发等方式促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升技术经济效益,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当市场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未来创新方向越难以确定,这就需要研发机构更多的关注外部创新环境的技术和知识。同时,需要总部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积极寻找外部合资、技术特许、委外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者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尽快把创意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
(2)政策建议。吸引高层次的外资研发中心可以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工层次,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基于研究结论,为政府吸引外资研发提供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跨国公司突破性创新绩效是影响跨国公司开展研发投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就需要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如何更好地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需要从跨国公司对研发机构的管控模式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为跨国公司应对中国投资环境与市场环境提出更具体的管理政策和理论支持。
第二,研究结论显示,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是创新开放性,创新开放性需要创新环境中有丰富的外部技术来源。由于突破性创新需要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因此,政府需通过政策支持纳入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共担突破性创新风险,为基础研究与原始性创新的开展提供政策补偿机制,促进形成丰富的基础性技术丛林。
第三,促进创新开放性还需要活跃与健全的商业化支持体系,包括丰富多样化的创新性中小企业,能够提供资本等支持的创投机构、创新中介企业、孵化器等,以及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促进技术转让交易与技术并购的政策。通过纳入丰富多样化的创新要素,构建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
5.3 研究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第一,未来还可以进一步从不同层面开展研究,深入分析研发机构在不同类型的项目开展中,总部如何对不同类型项目开展治理。结合不同研发项目特点,在不同研发阶段选择相应治理措施。
第二,未来研究可以选择其他环境变量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分析,外部技术环境、制度环境等的差异是影响管控模式、创新开放性与突破性创新活动的重要情境因素。本研究仅仅从市场环境不确定程度作为调节变量,未来可以增加外部环境变量、内部组织特征等内外部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1]秦剑,王迎军.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关键资源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1273-1280.
[2]胡玲.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战略地位、 自主权及其绩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1):134-142.
[3]朱方伟,杨筱恬,蒋梦颖,王大刚.子公司角色对集团内部管控模式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5,12(10):1418-1428.
[4]CHESBROUGH 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3.
[5]ECKER B,VAN TRIEST S,WILLIAMS C.Management control and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R&D[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3,39(4):906-927.
[6]CASSIMAN B,VALENTINI G.Open innovation:Are inbound and outbound knowledge flows really complementa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6,37(6):1034-1046.
[7]KELLEY D J,ALI A,ZAHRA S A.Where do breakthroughs come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otential invention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3,30(6):1212-1226.
[8]李妹,高山行.环境不确定性、组织冗余与原始性创新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1):47-56.
[9]陈劲,戴凌燕,李良德.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J].科技管理,2002,22(5):22-28.
[10]尹惠斌,游达明.研发团队知识冲突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4,11(3):383-389.
[11]李大元.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研究及其新进展[J].管理评论,2010,22(11):81-87.
(责任编辑 沈蓉)
MNC and R&D Institutions Control Mode,Innovation Openness and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Zhang Jie,An Liren,Chen Guanju,Zhang Chenlu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China)
Based on 374 MNC’s R&D institutions,we find that the parent company taking centralized control mode will impede radical innovation of R&D institutions,and decentralized and hybrid control mode is not the important factors promoting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W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D institutions and local enterprises is stronger,the higher degree of openness can improve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Further,when the market uncertainty is high,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ized control mode and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ecome positive;and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openness and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ill be augment.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suggestions for MNC’s R&D Institutions governance,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ecological system of China.
MNC’s R&D institution;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Control mode;Innovation openness;Market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企业如何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取价值:双元学习与商业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15YJC6301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开放创新环境下战略导向与组织柔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71402139),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外企研发资源融入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16KRM142),科技部中外创新对话专项“美资企业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相关问题研究”(2014kjbmdzm15)。
2016-07-07
张洁(1983-),女,山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开放式创新,双元创新。
F2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