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青 郑 晓 潘晓洁 郑建中 张持晨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调查研究·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郭燕青 郑 晓1潘晓洁 郑建中 张持晨1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通过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挖掘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空巢老人健康管理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太原市6个城区的318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城乡分布、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来源、收入水平、医保情况、每天睡眠时间、每周体育锻炼次数、与子女关系、夫妻之间关系、生活自理情况、是否有慢性病、躯体健康状况的空巢老人的SCL-90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收入水平、躯体健康状况、自理情况、性别及每周锻炼次数。结论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确保良好的躯体健康、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加强锻炼及社会交往有助于提升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运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长〔1〕。相关报道显示,2013年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已经达到2 360万人,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2〕;预计至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3〕。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普遍“空巢化”〔4〕。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出现极端行为〔5〕。因此,开展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从太原市6个区(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中随机抽取一个城市社区和一个农村社区,共12个社区中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条件:①60岁及以上;②无子女、独居或者与配偶居住;③愿意参与调查;④意识清楚,可以正常交流)进行一对一调查。本次调查于2015年6~12月进行,共发放问卷325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318份,有效率97.8%。
1.2 方法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部分。SCL-90是用于评价心理健康状况的量表,共有90个条目,共9个维度,采用1~5级评分法,分数越低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好。采用入户调查方法进行,问卷由空巢老人自行填写,有阅读障碍的空巢老人在调查员的帮助下完成问卷。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PS22.0软件对一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男180人(56.6%),女138人(43.4%)。年龄80~88岁,平均(69.92±7.85)岁。生活在城市的空巢老人居多,占75.5%;文化水平多为初中毕业,占26.7%;已婚占73.9%;机关事业单位在退休前职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占25.8%;经济来源为离退休金的空巢老人居多,占64.2%;目前月收入为1 000~3 000元的空巢老人最多,占33%。行为生活方式中,大多数空巢老人不吸烟、不饮酒,分别占64.4%、55.0%;每周锻炼6次的空巢老人居多,占56.0%;三餐非常规律、比较注重饮食健康的空巢老人居多,分别占47.8%、48.1%。不同人际关系中,大多数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参与较少,占45.3%;与子女关系、夫妻之间关系较好的空巢老人居多,分别占54.1%、58.8%。健康状况中,生活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最多,占82.1%;患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比例接近一半,占48.7%;躯体健康状况一般的空巢老人居多,占35.5%。
2.2 SCL-90得分 SCL-90量表9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强迫症状,其次是抑郁;得分最低是恐怖,其次是偏执,说明空巢老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和抑郁。和全国常模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表明调查的空巢老人的此三个心理症状优于全国常模,见表1。
2.3 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城乡分布、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收入水平、医保情况、每天睡眠时间、每周体育锻炼次数、与子女关系、夫妻之间关系、生活自理情况、是否有慢性病、躯体健康状况的空巢老人的SCL-90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全国常模的比较±s)
表2 影响SCL-90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2 影响SCL-90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4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将空巢老人SCL-90得分总均分作为因变量,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性别、城乡分布、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收入水平、医保情况、睡眠时间、每周体育锻炼次数、与子女关系、夫妻之间关系、生活自理情况、是否有慢性病、总体健康状况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法将各因素引入回归方程,引入标准为α入=0.05,剔除标准为α出=0.10。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有收入水平、健康状况、自理情况、性别、每周锻炼次数。结果显示,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首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其次是健康水平、自理水平,此外还有性别、每周锻炼次数。空巢老人中,收入水平越高、躯体健康状况越好,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男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空巢老人;每周锻炼次数越多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见表3。
表3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调查结果表明,太原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强迫和抑郁。全国常模是SCL-90协作组对全国13个地区1 388名正常人群调查后的得分〔6〕。由于此次调查对象是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大多已退休或者没有工作,其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幅减少,人际交往压力也相应降低;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同时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生活圈缩小、自我价值观下降等原因导致躯体化、恐怖症状不如全国常模水平,而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症状优于全国常模水平。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空巢老人中,女性群体的健康状况较差,这可能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关,女性的自我角色定位就是照料家庭、照顾孩子,而当孩子离开父母生活后,女性群体的自我价值感降低,孤独感增加,易造成心理问题。已婚的空巢老人由于有配偶陪伴,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这一结果和张骑等〔7〕研究结果一致。此外,生活在城市的空巢老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获得较高的收入,这使得他们有能力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文化素质高也会促使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和健康行为能力提高〔8〕。因此,生活在城市、高学历、高收入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具有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良好的睡眠和坚持锻炼身体不仅有益于空巢老人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利于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政府和社区应当提倡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高身体健康的同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进入晚年之后,空巢老人的社交圈变小,主要的情感纽带就是配偶和子女,同时由于身体健康的问题,对配偶和子女的依赖性就会随之增强。因此,子女应该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夫妻之间相互包容体谅,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
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首要因素。收入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一研究结果和张骑等〔7〕研究结果一致。较高的经济收入水平意味着空巢老人不必依赖子女供养,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生活的优越感和幸福感。同时,60岁以上仍然有较高经济收入的空巢老人,他们往往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良好的职业背景,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是老人的立身之本,衣食住行、生病就医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才能得到保障〔9〕。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主要问题。良好的躯体健康、完全的自理能力不仅是正常生活的前提,也是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的保障。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多数空巢老人会主动向调查员咨询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养生方法,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同时,自理能力对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的影响已被国内外多位研究者证实〔10~12〕。老年人能否自理直接影响其对日常生活的态度和情绪,身体健康状况差、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容易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消极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情绪低落、失望、抑郁、愤怒、焦虑、失眠和无能为力等状态〔13〕。而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又会形成恶性循环,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重点关注健康状况差、患有慢性病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改善自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此外,每周锻炼次数也是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体育锻炼是一项重要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躯体和心理健康,而且可以提高社会适应性,增加社会参与程度〔14〕。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使空巢老人有效提高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适应能力,增强生活幸福感,同时可以促进心理效益,提高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15〕。因此,街道与社区应积极改善生活环境设施,促进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提高空巢老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增进社会交往的同时改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1 Wang Z,Shu D,Dong B,etal.Anxiety disorders and its risk factors among the Sichuan empty-nest older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Arch Geront Geriatric,2013,56(2):298-302.
2 祝雪花,余昌妹,姜文莉,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5):69-70.
3 董帝英,周光燕.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458-60.
4 聂 淼,汪全海,姚应水.我国留守和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2364-6.
5 Xie LQ,Zhang JP,Peng F,etal.Prevalence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for empty-nest elderly living in the rural area of Yong Zhou,China〔J〕.Arch Geront Geriatric,2010;50(1):24-9.
6 董 莉,邴 洁,尹丹卫.离退休干部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3(2):1179-80.
7 张 骑,王玲凤.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2334-6.
8 罗 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9 王玲凤.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2932-5.
10 Ordu Gokkaya NK,Gokce-Kutsal Y,Borman P,etal.Pain and quality of life(Qol)in elderly:the Turkish experience〔J〕.Arch Geront Geriatric,2012;55(1):357-62.
11 王 萍.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70-2.
12 尹亦清,龙理良,夏利华.不同养老模式对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4;30(6):812-4.
13 张瑞芹,肖 健.老年人健康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4):781-4.
14 Stucki G.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a promising framework andclassification fo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5;84(10):733-40.
15 张冬妮,刘永军,李文源,等.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综合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20(6A):25-7.
〔2016-05-17修回〕
(编辑 李相军)
Research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mpty-nest elderly-exampled by Taiyuan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GUO Yan-Qing,ZHENG Xiao,PAN Xiao-Jie,et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Shanxi,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and dug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mpty-nest elderly,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mpty-nest elderly management strategies. Methods With the SCL-90,318 empty-nest elderly from six districts in Taiyuan of Shanxi province were interviewed with questionnaire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L-90 among the different gender,residence,education status,marital status,economic sources,income,insurance,sleeping time,exercise frequency,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hildren,relationship with their spouse,self-care ability,having chronic or not and physical health status(P<0.05).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mpty-nest elderly mental status were income,physical health status,self-care ability,gender and exercise frequency. Conclusions The empty-nest elderly have the poor mental health status. Good physical health,completely self-care ability,sufficient exercis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re good for mental health in the empty-nest elderly.
The empty-nest elderly;Mental health;Influencing factors;SCL-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03155);山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20143062)
张持晨(1981-),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 郑建中(1961-),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服务方面的研究。
郭燕青(1990-),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
R161.7
A
1005-9202(2017)04-0967-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4.082
1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