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提高,重构对外汉语教学的架构,并通过开设文化体验课、校园文化活动等,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文化素养;校园文化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种交叉性学科,它涉及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如何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文化融入到语言教学中,进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1)对外汉语教师的构成不尽合理
现阶段教师队伍结构现状从学科背景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汉语言专业的教师,一类是外语专业的教师,一类是对外汉语相关专业的教师。而在这其中,外语专业的教师占有很高的比例。其原因是与留学生的交流无障碍。这就出现了如下状况:对外汉语教师的队伍越来越年轻,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汉语言专业教师,由于外语能力弱,而逐渐被取代,文化教学越来越像奢饰品,文化基础薄弱的年轻教师没有能力把文化和语言教学融为一体,由于大量地使用留学生的母语贯穿于课堂教学,致使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提高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外汉语专业设置时间较晚,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从1998年才开始。因此,在对对外汉语教师需求日渐增长的情况下,对外汉语相关专业毕业的“科班”教师匆匆上岗,也缺少教学经验
(2)对外汉语的授课方式单一
基于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构成,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具有汉语专业背景的教师,愿意把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但对于汉语零基础的留学生,在起步阶段显然不适应,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而具有外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则课堂气氛活跃,交流顺畅,但容易将汉语课堂演变成外语课堂,事实上,英语和汉语在意义上完全对等的情况非常少,因此,如果完全使用语法翻译法来讲解汉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并不十分妥当,而且十分呆板且容易形成依赖性。“语法翻译法主要是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指经典文学作品)。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而具有对外汉语专业背景的教师,由于接受过对外汉语教学的系统训练,无论从课文分析、知识点提取、重难点把握、课时分配、学生心理等方面都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但由于过于追求趣味性教学,课堂活跃,但却使语言教学小学化、儿童化。除此之外,大量使用ppt,而忽视板书教学,也阻断了学生的思考,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忽略了汉字教学
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语言教学的误区,听说读一直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而写却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也不愿意学。特别是对于汉字中的文化意蕴,一些老师讲不清楚,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甲骨文,了解汉字的起源。针对一些留学生的调查表明,有了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甚至不知道汉字的六书,更谈不上透过汉字的字形、结构来体会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认知。对于汉字而言,它不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它是多元化的,具有诸多功能,工具功能只是其中的一种。[2]因此,想要自由驾驭对汉字的理解、传授,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花一番时间去深入了解。同时,汉字怎么教也是最实际的问题。汉字因其独特的形成条件、文化背景和本身的结构对于教法的要求很特殊。怎么能让留学生能轻松容易的认识汉字、会写汉字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认真研究,实践证明,从文化入手来剖析汉字是最通俗易懂的,也是最含有趣味性,让学生印象深刻的。[3]
(4)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
由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大,语言上的障碍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更多的是关注了外语能力,而非汉语能力,致使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淡出了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师中,非中文或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占有较高的比例,直接导致了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下降。教师年轻化的优点是,接受新事物快,勇于创新,活力十足,热情洋溢,朝气蓬勃。但缺点是对知识、文化的積累和理解并不透彻,对课堂的掌控不够稳定,收放并不自如。因此,年轻的教师们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要丰富、整合文化、知识结构,并且课堂上做到张弛有度,不易过度放松忽略语言的知识性,也不易过于死板而忽略了根本的交际性。
2.留学生学习动机不一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是构成大部分人类行为的基础,这种动力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调整功能。[4]影响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因素很复杂,包括年龄、个人素质、环境、家庭背景、教师素质、认知结构及个人情感等。
(1)来华进行学历学习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不发达的非洲国家。非洲国家大兴土木阶段需要有学科背景为理工科的人才。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许多高校开展了全英语授课专业教育。这种教育的好处是,可以使留学生没有语言障碍,较快进入专业学习。但缺陷是,一部分不想学习汉语,或对汉语学习有畏难情绪的留学生因此有了借口,致使一些学生在中国学习了几年却还不能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
(2)有一部分留学生的主要来华动机是来中国寻求打工的机会,并不看重专业学习,而且由于进行学历学习的留学生多为非洲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往比较少,常在在他们自己的小圈子里,对汉语的使用要求不强烈。[5]如何帮助学生跳出圈子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3)从汉语本身的角度看,汉语的多义性,汉字书写的特殊性,中国文化的家族文化体系,也给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惑,使他们避难而退。汉语隶属汉藏语系跟留学生的阿尔泰语系截然不同,本身难度就很大,加之中国人常用的方块字也非拼音文字,在认知结构上出现差异,这也是留学生出现汉字偏误、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
二、文化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策略构建
1.强化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
(1)加强业务培训。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是快速提升对外汉语教师文化素质和强化教师文化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高校应采取相应的鼓励机制,提倡教师参加各个机构举办的汉语言、文化相关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分享,其他教师也可就相关内容进行经验交流。除此之外,鼓励教師制作汉语言文化试卷,增强教师业务水平,对教师进行语言、文化素质测评,并在测评后进行总结。教师应从测评结果中,分析出自身的弱项,并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从而找到提升的方向和方法,进而提升语言、文化的素质和意识。
(2)开展听课活动。听课是教师间进行学习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了解课堂,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校教学方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使听课活动有效进行,教师需要在听课前、听课中和听课后都做好功课。针对汉字文化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入,教授内容与中国文化的关联性等,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也可以引起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进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开展教研室活动。“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教师文化意识的建设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教授文化知识的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研讨能力。开展教研室活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采用多种形式,使教研活动具有实效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对于汉语言教学来说,组织教研活动时,首先应明确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深入探讨,统一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师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职责所在。
(4)将文化教学落实在教案上。文化内容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师的教案中应对文化内容进行体现。对文化内容体现的把握要适度,不能比重过大,也不能比重过轻。对于年轻教师必须予以特殊强调,要求明确,落实到位,检查到位,提升年轻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强汉语教学的实效性。
2.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1)强化文化的引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独具魅力,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适当地引入中国文化,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具吸引力。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予以丰富、展开,找出所涉及到的风俗习惯、历史典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文化内容,然后对这些文化内容展开深入了解,再对其进行整合,最后选择合适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讲解。
(2)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留学生的文化知识的获得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丰富有趣的文化体验活动可以使留学生更为立体的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游览名胜古迹,体验中国现代文化,了解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是文化体验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
(3)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在留学生紧张而又忙碌的日常学习中,增添一些轻松愉悦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可以帮助留学生调整学习心态、以兴趣带动学习。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多样,有文化讲座、书法、剪纸等各类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趣味运动会等形式;中国文化也包罗万象,有戏曲、建筑、文学、宗教、武术、民间工艺等多个分支。不同的中国文化可以与不同的文化活动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三、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
结合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实效性实践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强调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教师的文化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为了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除要求把文化教学写入教案外,国际学院还通过学术研讨来强化教师的文化意识,邀请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汉语言专业博士斯蒂芬教授、汉语言留学生魏大勇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开展了一场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讨。斯蒂芬教授等结合自身学习汉语言的经历,讲述了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对其学习汉语的影响,强调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汉语学习者的兴趣,在文化认知中体会汉语学习的乐趣。通过交流,广大教师认清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对汉语学习者的重要性,并强化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此后,教师们还举办了多场文化讲堂活动,交流学习的经验体会。将文化引入课堂已成为了教师们的自觉行动。
2.提高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由于文化的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也引起了留学生的极大兴趣,比如,在《跟中国人学“大方”》一课中,任课教师从“大方”的含义讲起,结合课文中涉及的“婚礼”内容,详细解释了“新娘”的含义及由来、“洞房”一词的由来,介绍 “马虎”的故事,贯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在《我最喜欢吃饺子》一课中,任课教师非常清晰地介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特别是饺子的来历,以及在中国人生活中的特殊意义;在《年轻人过的节真多》一课中,任课教师从 “传统”一词讲起,对比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着重选取春节、元宵节,讲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庆祝方式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等。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化、风俗习惯,提高了汉语学习的兴趣。
3.课堂教学呈现较好的互动性
从心里学角度来看,学生上课时心情愉悦,有利于记忆更多知识。而单纯的语言技能教学本身是交流工具,是枯燥的,留学生很容易疲惫。对此,学院先后举办了汉字听写比赛、留学生作文大赛,通过比赛,鼓励留学生学好汉语,说好汉语,用好汉语。组织学生学练书法,描画京剧脸谱,剪纸,包饺子等,在互动中,提升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而且也增强了留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获奖的学生,有了一份自豪感和荣誉感。3篇获奖作文在《沈阳建筑大学报》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留学生们希望组织更多的这样的活动,参与并展示自己学习汉语的成果。
4.留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为了促进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学院开展了文化体验、中华文化小课堂、汉语角、趣味运动会、中韩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受到了留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促进了师生、中外学生的相互理解,加深了对文化的认知和汉语学习的兴趣。留学生们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参加社团活动和晚会演出,与中国学生同台表演,相互配合。参加运动会入场式、足球、篮球比赛,在各项活动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学生的交往越来越多,逐渐适应并融入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吴慧.辩证统一: 汉字构形及其文化意蕴.[J]殷都学刊,2014(3):73-80.
[4]周媛媛.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10(6):189.
[5]罗梦云.在华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个案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JG15DB334)
作者简介:
王强,1963年3月生,院长,副研究员,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