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身”:消费文化下艺术写真的文化悖论

2017-03-24 09:48周旭方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祛魅消费文化

周旭方

摘 要:在消费文化风靡的当下,艺术写真以一种时尚进入消费的时尚行列中。艺术写真以妆容修饰和摄影技术把美丽定格,使个体真切体验仪式性地存在和幻影般地平等,但这种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艺术”又实现了新一重的人格复魅,把身体修饰的意念和自我欣赏的热情推向了一个高点。这种集祛魅与复魅于一体的消费方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悖论。

关键词:消费文化 身体美学 祛魅 复魅 文化悖论

一、消费文化与“艺术”人生

在消费文化风靡的现代社会,消费的审美化趋势越来越鲜明,而且还被贴上“文化”和“艺术”的标签,把消费者包装成彻彻底底的“文化人”。艺术写真是现代社会产生的可复制艺术形式,没有了传统艺术所讲究的“本真”和“光晕”,不管是照片写真还是视频写真,然而它却以超凡的视觉效果赢得了大众的青睐,艺术写真运用摄影技术、化妆技术和PS技术把影像中的人进行一番修饰和改造,以达到形象悦目的效果,这其中伴有优质的服务,配有成套的各式衣装,让消费者体验贵族的享受,欣赏着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甚至得意于与明星在镜像下的演绎相差无几,而且,在镜像下把最美的时刻留住:生命拒绝岁月的痕迹,时间的绵延仿佛只是像外之事。

同时,在特定的场景中,相关道具的配合和自我身体的装饰,伴随着内心的跳跃产生的灵魂激活效应,个体充分体验日常审美与实践的仪式感。{1}这种由外而内的触动暗示个体的觉醒意识,正如外在的“年轻、美貌、奢华、丰裕的形象与各种商品若即若离,唤醒长期受到压抑的欲望,同时提醒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拥有亟待自我提高的空间”{2}。在消费文化下,加以修饰的自我形象足以产生超乎平日的自我认同,在新的自我欣赏中个体重新审视自我的生活方式,思考实现自我的潜能,当然包括身体美学的深刻认知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可能。

总之,日常的个体审美方式和审美实践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身体化的认知”{3},而身体不仅仅是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工具{4},也是变动不居的意识之流汇聚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身体的改善会使认识和意识得到良性的发展。但是在日常生活一味的审美化中,审美泛滥而形成了狭隘的自我审美,尤其由身体审美而带来的自我愉悦达到了顾影自怜的高点,落入了消费文化的圈套,因为“消费文化的内在逻辑取决于培养永不满足的对形象消费的需求”{5}。

在消费文化的主导下,任何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消费形式内部都存在着悖论,或者说消费文化本身就以悖论的形式存在着,这种“文化悖论”讲的文化世界价值、功能上的自我相关的矛盾性和不合理性及其运动变化法则所建构的人的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悖论。{6}

二、作为祛魅的“艺术”

随着现代技术光顾人间,艺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照片写真和视频写真等现代镜像技术下的艺术,带着不一样的“光晕”走进了大众的消费生活,并且成为消费选择的新宠。当然,文明发展到哪里文化便跟随到哪里,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不变的真理。

在艺术领域,机械复制时代到来直至当下,艺术面貌发生的变化是人们可以看见也可以实践的,个体对于艺术实践的参与是前所未有的,如此,艺术实现了大众化和全民化。就拿艺术写真和视频写真一类的艺术活动来说,每个普通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进行自己风格的艺术演绎,在聚光灯下个体拥有自由展演的机会,在频繁的姿势和表情的变换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最美镜头,感受自我的相对独立性存在,欣赏修饰好的美轮美奂的自己;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自我意识在自我认同中产生。因为“身体绝不仅仅是一架机器,‘它也是个体自我感的载体,从自我身份认同的角度肯定了身体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7}。

身体具有的强大感知能力就在身体超越平常的“完美”状态中表现出来,修饰了的身体为自我的认同提供了能动力量。而且,“躯体是个人的物质构成。躯体的存在保证了自我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实体。任何人都存活于独一无二的躯体之中,不可替代。如果说‘自我概念的形成包括了一系列语言次序内部的复杂定位,那么,躯体将成为‘自我涵义之中最为明确的部分。”{8}身体美学认为身体是人主体性的标志,艺术写真这种在现代技术作用下的现代艺术突出了原生态的身体和修饰过的身体,在这样的艺术中主体性从裹挟中实现了突围。主体性从打包式的裹挟中解放出来,并不是飘荡不居的,而是在另一重的自我中找到了归宿。正如拉康在其镜像理论中言明的,“自我是在通过与镜中的身体形象进行感知和认同中构成的,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致性的愉快。”{9}艺术写真就在发现自我与认同自我中搭建了一座有效的桥梁,是现代艺术实践中的光明磊落的途径。

在人类的信仰游离在人类本体之外的时代,在人类被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主导的时代,人类崇拜于无数光鲜的形象,使个体人格淹没在集体人格之下,遭受了多重年代的掩埋。而在对个体的发现与认同中,在对身体修饰的风尚下,身体不再被视为自然的规定性存在,而是一个可以被重塑的形体,而通过对身体的审美化改造,一种新的自我认同产生了,即自我在艺术性的展演中实现了与媒体形象的同质性建构。打造自己,想象或实践着更加完美的自己,通过这种获得自由的谋划自身生活的权利,人们体验到一种空前的“平等”。{10}

三、美的仪式与自我欣赏

仪式本是宗教性术语,以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夏夫兹博里为代表的美学家们对其含义进行了现代的改造,即通过把仪式感与渗透于心的道德感、神圣感、美感等联系起来,“脱去了(仪式)与巫术、宗教、伦理的信仰的关系,仪式感成为富有形式的‘美感体验,以体态行为的更为自由的形式感激发内在的道德情感,并成为现代文明和人类教养的体现。”{11}仪式感在完成现代性的转变后,进入了人类的审美领域,走向了更加自由开阔的视域,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确认存在的一种方式。藝术写真以现代艺术的形式,给忙碌而焦灼的现代人以审美的自我定位,通过内在的感性活动与外在的艺术形式的结合,产生一种内心中自我的呼应。在这种简单的日常仪式中,现代人确认了自我存在,却多了些自我的过分关注,因为仪式中的主体往往以本位的身份出现。这种艺术化的仪式,又带来了另一种“复魅”,即从心里请走了束缚个体的“神”,又从内心把自我奉为新“神”,为自恋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猜你喜欢
祛魅消费文化
师生关系异化、成因及对策
祛魅与启蒙:蒙古国现代化先驱者笔下的寺院医学——以达·纳楚克道尔吉为例
奇观、祛魅与碰撞:历史视域下藏语电影的“高原反应”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集中呈现
审美·家国·想象:由沪上咖啡馆到知识分子的“恋地情结”
审美·家国·想象:由沪上咖啡馆到知识分子的“恋地情结”
新形势下产品形态符号发展趋势研究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