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煊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工作认可。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就要明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的意义,在实施方法上,做到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本文以初中历史为例,列举与生活化教学有关的历史知识,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2-099-01
在初中历史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历史内容可以很好地融合生活。通过与生活地联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动笔,还要动脑,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一、充分挖掘教材,挑选生活化内容
新教育标准明确指出:“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要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从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性。”因此,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使得历史教材充满了生活气息。无论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初中历史教材的性质,都突出了历史教材与生活的关系。
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时,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只停留在了表面,这很不利于学生了解对外开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家中电器的原产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是怎样的局面。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理解改革开放。又如,学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时,教材内容看上去离我们较远,然而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可以发现56个民族紧紧相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人是少数民族。
二、制作仿历史实物,还原历史场景
制作仿历史实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人和事,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历史。例如,在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观课本上的图片,或用多媒体展示原始生活,在结合文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原始的农耕生活。在观看了所有的影像资料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物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制作材料是否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房屋的制作样式是否正确?河姆度人居住的房屋周围还会有哪些生活设施?如果你是一名原始人,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后再进行制作,小组之间要对其他组的制作实物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了解原始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就可以将初中历史教材串聯在一起,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
三、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多角度了解历史。传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并没有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水平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历史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历史调查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能力,促使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生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角度、多方面的任务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历史调查,并通过采访长辈和查找资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个更加全方面的评价。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含有很多生活化的内容,历史教师要勇于突破,不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从而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
[ 参 考 文 献 ]
[1]成玉玲:历史与现实结合、增强教学活力[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第27卷第1期).
[2]郑静: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生活教育》,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