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7-03-24 19:14张岩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创设情境阅读教学

张岩

[摘 要]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因为语文教材选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元素。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及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在课堂教學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交流分享、发挥想象等方法,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能力;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31-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能力亦称艺术鉴赏力,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及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的审美大多只是一种直觉,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处在一种初级阶段。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创设审美阅读情境,优化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汉语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最有魅力的语言。而体会这种语言的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点滴渗透。教师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这种情境美,将学生带入文本特定的生活世界中,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我结合课文内容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一唱三叹中感受经典的韵律美、意境美;在教学现代诗《中华少年》时,我跟学生一起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刻地感受中华少年的自豪感与使命感。这样优美的情境能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章特点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懂得什么叫做美。

二、交流分享——表达美

发现了美,还要能表达美。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表达美的途径。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许多课文描写的内容具体形象、表达的感情细腻真挚,可谓文质兼美。教学这些课文,只凭教师的讲解是不足以让学生领略文章的美的。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唤起学生对课文美的形象感受,从而撩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他们和作者产生共鸣。低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有表情朗读、声音模拟等训练,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自读、引读、议读等。如,教学《观潮》一课的重点部分“潮来时”,首先,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接着,指名读、小组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听听老师怎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有感情的朗读,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从而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情境。不难发现,只要在朗读时把情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体会文本的情境,就能把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变为自己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声情并茂的音韵美。

三、发挥想象——创造美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表达美,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创造美,以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古人说得好:学以致用。学生只有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法发现美、表达美, 他们才能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才能自己去创造美。而想象是创造的基石,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文艺,也就没有了审美。

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我结合本组课文的单元主题——走进大自然,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设置小练笔环节:“作者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义。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使学生学会创造美。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欣赏,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让他们为美的对象所感动,并产生一种创造美的精神力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审美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够用心体会语文的美、感悟身边的美、品味生活的美,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面对人生。,自觉分辨美丑,主动追求美、创造美,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希望看到的。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创设情境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