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南
毛泽东同志指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靠党和政府指引方向、制定政策来推动,这是外因;而成长为中等收入者,则要靠劳动者自身的努力和用人单位的支持,这是内因。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用人单位内构建有利的微观环境,是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环节。
从劳动者角度看,要成长为中等收入者,首先要按照以下共性要求来行动。
第一,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理念。古语说:“男儿当自强”“有志者事竟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信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位成年人,理应继承这种精神,推动自己在通过个人努力解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的基础上,争取解决获得社会认可、尊重的需要乃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尤其是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必须具有对家庭、子女负责,对父母尽孝之心,担当自己抚养、赡养等多项责任,努力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争取事业有成,能够让自己及家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并能够给予社会一定回报。要实现此目标,就一定要树立起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理念,指引自己在人生旅途上努力拼搏。无此种人生理念的人,就不可能进步,也不可能成长为中等收入者。
第二,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每位劳动者由于个性、天赋、爱好、自身条件等的区别,适合自己工作的职業、岗位及其层级就不同。因此,要想自己的人生取得真正的进步,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首先要选择好适合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职业、岗位及其层级,不要跟风随大流;也不要去选择那些名声大、位置高,但自己并无兴趣爱好且不具备相应能力的职业、岗位及其层级。勉强追求那些自己不适合的高职业、高岗位,只会使自己处于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在一个正常社会环境中,体现自己价值的不是位置名称的高低,而是自己的真才实学和实际业绩。只要有真本事,有真业绩,不论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干,都能够在本行当中向上发展,都能够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之一员,甚至更上一层楼。
第三,努力学习发奋工作。要在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早日成长进步,成为中等收入者,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发奋工作干出实绩。如果不努力学习、钻研,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适应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提高的变化,就可能落伍甚至被迫改换低能力要求的职业或低层级的岗位工作;如果不发奋工作,干出实绩并不断提高实绩水平,我们将难以适应组织或社会的需要,将完不成职业、岗位规定的任务,就可能被淘汰。因此,努力学习发奋工作,既是形势发展和组织或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人走好人生旅途的现实需要。每位劳动者要敢于通过公平的竞争展现自己的才能,勇于通过实绩比拼展现自己的贡献,从而一步一步在自己选择的职业、岗位上向中高层级发展,获得社会的认可,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也自然会成长为中等收入者。
第四,在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提升自己地位的同时回报社会。劳动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财产水平或保持中等收入者生活水平,通过努力学习发奋工作获得应得回报,既改善了自己及家人的生活,也对所在单位做出了应有贡献。但作为成熟的中等收入群体之一员,光考虑个人及家庭、只尽个人工作义务是不够的,还应与其他员工尤其是中层及以上员工形成合力,共同对所在单位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中等收入群体成员还应对社会做出贡献,包括发表正确价值观导向的言论,集体做出规范的行为,参与慈善事业等,影响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遵循以上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各类劳动者要成为中等收入者,还应根据自身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来行动。
白领劳动者作为从事科研技术、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的智力人才,他们较容易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之一员。但切不能以此自傲,仍然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开阔眼界,多方了解有关信息,紧跟科研技术或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创新发展的潮流,刻苦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结合实际钻研科研技术或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难题,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解决面临的科研技术或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难题,以获得社会更高的认可和肯定,在白领群体中向更高层级发展,使个人价值得到更多体现。
灰领劳动者作为介于白领、蓝领之间,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能付诸实践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要及时了解把握国内乃至国际技能、设计等方面的革新革命新动态,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和操作水平,结合实际推进我国应用新技术、新技能并对其改进完善和创新。其中,个人侧重理论的要强化提升操作能力,个人侧重操作的要补充并提高理论素养;无论哪种灰领人才,都应尽可能掌握一套独到技能或操作办法,能够为所在单位作出重大实绩,同时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和智造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蓝领劳动者是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相对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的人员(含农业工人),他们是大规模社会生产、服务及其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的劳动大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他们主要有两个发展空间。一个发展空间是通过自己刻苦学习、熟练掌握技能操作方法,成长为中高级技能工人,以既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水平,又适应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升级换代需要大量灰领劳动者的形势;其中也有少数人可通过努力学习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成长为白领劳动者。另一个发展空间就是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专心琢磨本职工作的技巧、诀窍,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或服务质量,成为本行当的能工巧匠,既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也能获得组织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白领、灰领职业、岗位及其从业人员逐步大量增加,愿意从事蓝领岗位的人员逐渐减少,形成新的供不应求格局,蓝领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将会有大幅度提高。这已经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历程所证实,近期在我国也出现了诸如抹灰工工资高于白领人员的情况。因此,在我国,蓝领劳动者中也必然会成长出相当数量的中等收入者。
自由职业者是不隶属于某个组织或单位、以自己某项职业能力向市场和客户提供相关脑力劳动产品或服务的人员。在西方国家中,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天然是中产阶层的组成人员。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类人员也逐渐增多。他们在以自己的特定方式向市场和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劳动报酬。其中,一些没有用人单位的作家、画家、艺术家、自由撰稿人、网络写手、摄影师、专利代理人、技术顾问、地产经纪人、广告中介、直销人士等人员已经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之一员,有的还进入了富裕阶层。这个群体的劳动者,主要靠个人的特定职业能力尤其是独创性或创新性及其效率,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和肯定。因此,自由职业者要努力提升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这种职业能力,发掘自己的独创性或创新性,作出成绩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从而成长为中等收入者。
自我创业者是当代中国特别需要的一个群体。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可见,创业和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增加居民收入與社会纵向流动也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两方面都与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紧密相关。这里所称自我创业者是一个宽泛的称谓,包括大学毕业生自我创业,海外学者、游子回国创业,下岗失业者自我创业,农民工回乡创业,主动离职者自我创业,自由职业者重新创业,企业家、个体户另辟新领域创业等等。作为自我创业者,非常重要的是应具备比较特别的个人素质,包括较强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较强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决策能力、预见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等。自我创业者要充分发挥这些特别的个人素质,抓住机遇,用好政府正在逐步创造提供的政策支持,在市场上努力打拼出一块自己的天地,在为市场和客户提供独到产品和满意服务的同时,自己也成长为中等收入者,甚至成长为如马云、柳传志、张朝阳、潘石屹等著名企业家那样的成功创业者。
其他劳动者还可以有多种分类,都应向上述几类劳动者一样,从自己所工作的职业、岗位的需要并尽可能结合个人的职业兴趣出发,尽力发挥自己之所长,发奋拼搏;在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同时使自己的收入、财产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及以上,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成长为成熟的中等收入群体之一员。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要构建有利于中等收入者成长的内部环境。
一是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理念。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当做人力资本,把支付的薪酬、福利、培训等费用当做能带来更多价值的投资;把构建内部橄榄形分配格局并形成合理形状的人力资源队伍当做提升本单位效率效益的手段,同时也当做自己的社会义务。应坚持使用正确的人力资源理念指导本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实现本单位人力资本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二是做好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首先,用人单位应科学设置生产经营或业务流程,据此设置或重新优化组织机构,正确划分各部门、单位的职责权限,科学设置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岗位,并做好定岗定员等工作。这是强化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有此基础,才可能实现因事设岗,因岗配人,尽可能把每位员工配置到适合其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工作。这既是提高用人单位工作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员工成长的需要,有利于为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人员基础。
三是建立健全促进人力资源队伍成长发展的制度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薪酬激励机制、素质能力提升机制和职业生涯发展机制。通过绩效管理体系明确组织、团队和员工的绩效目标,将其有机衔接起来,指导员工和整个队伍的工作方向;通过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制度、办法,对整个队伍以及每位员工按照其所付出的劳动、业绩及时支付应得报酬,并辅之以精神鼓励,激励整个队伍和每位员工做出更大贡献;通过培训开发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因人培训和开发,持续提升每位员工和整个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通过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开通各类人员横向可转换、纵向可升降的职位体系,营造用人单位内部“360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氛围,促进员工积极向上发展,在提升自己素质能力水平和个人地位、待遇的同时,对本单位和社会做出更多回报。
四是建立充满活力、形状和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用人单位应拟订本单位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在梳理明确本单位近中远期生产经营或业务服务等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队伍各层级、各类别人员情况做出科学分析和预测。通过上述人力资源队伍成长发展的制度机制,全面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其成长进步,使具备条件者上升到职业发展通道的中高层级,逐步形成本单位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形状,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效能作用,最终实现员工个人发展成长,队伍素质能力整体提升,用人单位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的多方共赢局面,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作者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