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
从不泡脚的人亏大了
脚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从西医看,脚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容易出现问题;在中医里,人体的重要脏腑、器官在足部均有各自的对应反射区。
泡脚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乾隆、慈禧等人也热衷泡脚保健。相传乾隆将足部保健法总结为“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其中“一盆汤”就是泡脚。慈禧还会根据季节不同,调整泡脚的方子。皇帝太后都爱泡脚,可见它是件很享受的事。这么便宜又舒服的保健方法,还对健康有很多好处。
改善血液循环
用热水泡脚时,腿脚的末梢血管逐渐扩张,血流量随之增加。因此,适当泡脚能改善血液循环,也是很多手脚冰凉的人的救星。
缓解头痛
正确泡脚能减轻头部血管压力,对改善某些类型的头痛也有好处。
有助睡眠
有睡眠专家认为,更年期女性每天用热水泡脚,可放松全身,缓解腰背疼痛,促进睡眠。
脚不是谁都能泡
泡脚的好处虽然很多,但并非人人适宜。有几类人泡脚时尤其需要当心,不然可能还没享受到好处,就招来了健康风险。如果你属于以下人群,该不该泡脚就需要斟酌一下了。
“老寒腿”人群
在民间有“老寒腿”的说法,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常用热水泡脚改善。实际上,导致这一症状的原因很多,有时还预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病,而这类疾病忌讳用热水泡脚和针灸。
有血管外科专家就曾在出门诊时遇到一个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因常用热水泡脚,脚趾坏死,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需要截趾。
建议有“老寒腿”的人最好先到医院检查,排除血管疾病。通常来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再发展就会出现跛行(走不好路),进一步恶化时还会出现 “静息痛”,即静止状态下也感觉下肢疼痛,夜间入睡时更重。
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多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关,泡脚后局部血流量增加,易增大静脉回流负担,加重病情,甚至“脚越泡越肿”。此外,静脉曲张者也不建议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 ℃。
如果患肢经常出现晨轻暮重的水肿,有褐色素沉着,出现溃疡,说明已经出现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应尽早就诊。
儿童
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如果常用热水给儿童泡脚,足底的韧带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易形成扁平足,还可能使脊柱的生理弯曲发生变形。严重时,儿童的大脑、心脏、腹腔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糖尿病人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足的患者皮肤比较脆弱,且脚部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他们可能感受不到,易被烫伤。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截肢。除了以上这些人群,有足癣、足部疱疹、湿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宜用热水泡脚,以免造成感染。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健康安全地泡脚,有几个诀窍。
健康泡脚记住三点
水温40~45 ℃
泡脚水温并非越热越好。水温太高,不仅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一般建议以40~45 ℃为宜,建议先用手试试温度。糖尿病人为保险起见,可用温度计测量一下水温。
时间15~30分钟
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如果时间过长,可能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一般建议泡脚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尤其应注意,不要用过热的水泡脚,如果泡脚时感到胸闷、头晕,应停止泡脚,休息一下。若出现其他明显异常,必要时应到医院就诊。
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
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吃完饭后,人体内的血液集中流向消化道,如果这时用热水泡脚,就会使本来应该流向消化道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时间长了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足。因此,最好吃完饭1小时后再泡脚。
容器最好用木盆
有人喜欢在泡脚水里加中药,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发生反应,甚至生成有害物质,使药物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建议大家从网上购买成分不明的“足浴包”“足浴粉”等。如果想在泡脚时加药材,建議先咨询中医,根据体质选择。经期和孕期女性、过敏体质、脚部皮肤破损的人和老人,尤其应遵医嘱选用药材,以免泡出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充分利用泡脚的方法,让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