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诗内涵 走进诗人心理

2017-03-23 10:20刘建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

刘建梅

【摘要】课标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古诗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一个阅读理解由浅显到深入的目标体系。小学生的古诗教学以诵读积累为基础,适当地体会感受诗歌的表达方式。但是对古诗的解读不应只停留在读懂字面意思,应有更深层次地理解,解读古诗也是语文老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古诗教学 话背景 悟诗情 知表达 重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52-02

小學语文新课标对古诗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诵读积累,感情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由此可以看出,课标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古诗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一个阅读理解由浅显到深入的目标体系。杜甫在《望岳》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此全面地解析教材才能操纵自如地驾驭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笔者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春夜喜雨》为例,谈谈如何解读古诗内涵,深入理解诗人的心理,并能借此举一反三。

一、知人论诗话背景

“知人论诗”意思是解读古诗要知道诗人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世背景等等,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社会及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这样就更有助于诗歌鉴赏。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叛军很快就功破了潼关,长安陷落,他一家人就过着流亡生活。后来他辗转各地,漂泊西南,先到成都,住在浣花溪过的破庙里,靠严武等友人在溪边盖了草堂,后来他一家人就定居在浣花溪畔杜甫草堂。这首诗就作于此时。这首诗反映了饱经战乱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俗话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没有诗外,读诗便会有食不知其味的感觉。

二、初步感知悟诗情

明确作者写作的背景,是解读古代诗文内容的基础。取得了基础资料以后,一定要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抓住相关的实情去探索诗人的内心,也就是指诗人的内心情感。比如《春夜喜雨》这首诗,不单要作者刻画春雨的夜景,还要联系作者前后的生活情形,从生活实情到精神领域进行全面地透视。比如我们可以从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去理解他的心路历程。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杜甫基本上是在读书和漫游中度过的。他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壮游。这一段时期正是所谓的开天盛世时期,与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他的诗作里充满了少年气盛的昂扬情调和自信。比如《望岳》,体现了他心胸的开阔,气魄的雄伟。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没想到在奸相李林甫地操纵下,意无一个被录取。科举考试成为一场骗局。这对杜甫是沉重的打击。他不得不困守长安,以求入仕机会。在这十年中,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跑官,但是没有什么效果。穷困的生活,使他能深切地体会到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生活之不易。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是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真切体现。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757年,他写下了《春望》,国恨家愁,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他在浣花溪边盖起了草堂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一时期他写了《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特别是后者更是被后人称为“平生第一快诗”。

了解了杜甫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很明显地看出: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关口,杜甫做了动荡时代苦难民众的代言人,躲避战乱的贫困生活,使他由官宦子弟成为地道的村夫子,一个真正的“穷儒”。他以贴近现实的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呈露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高贵人格。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据史书记载,在他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资治通鉴·唐纪》中说:“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因此,杜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至此我们对《春夜喜雨》一诗的解读已经完成了基本的任务,明确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实情。

三、善抓诗眼知表达

所谓“诗眼”,就是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的诗句或词语,抓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来品味,看它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运用首先是知道古诗写什么的基础上理解必要的感受、理解表达方面的语言运用。

《春夜喜雨》全诗的诗眼就是一个“喜”字,这个“喜”字是这首诗的传神之笔。这首诗写得是“雨”,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一、二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全诗一开始就用“好”字来赞美“雨”,农谚云:“春雨贵如油。”这句诗把雨拟人化了,说它“知时节”,懂得人们的需要。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切都需要雨的滋润。正需要雨,雨就来了,“乃发生”,真可谓是及时雨,“知”和“乃”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三、四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既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这场雨不是急风骤雨,而是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到此,诗中第一句中的那个“好”字才落实到位。“潜”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一个“潜”字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倾耳细听,听出那雨是在春夜里绵绵密密细细地下,诗人听雨,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诗人因听不真切,所以出门去看,一个“细”字写出了雨的极细极小。五、六两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雨意正浓,而一片漆黑的世界里,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 “黑”与“明”这组词相互映衬,“明”更衬托出夜的“黑”,这种衬托手法,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夜雨的美感。七、八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写雨后清晨的景色。诗人在夜里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万紫千红的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锦官城”的诗句迸发而出。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总之,“喜”字笼罩全诗,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抓住这一诗眼,细细体会诗人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会言不由衷地赞叹杜甫真不愧是“诗圣”啊。

四、以诗学诗重拓展

古诗词语言精炼、意蕴含蓄,对于小学生来说,单靠仅有的诗文信息和认知水平,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会需要老师补充拓展一些主题相近或表现手法相似的作品,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深入感悟诗词的内涵。

下面,我们依照解读《春夜喜雨》的方法来解读唐代文学家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一、仿照解读《春夜喜雨》的历史背景入手,同样从了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写作背景切入。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此诗是韩愈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韩愈约张籍游春天,张籍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赞美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第二、依照解读《春夜喜雨》第二步了解韩愈的生平。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虽然任吏部侍郎的时间不久,但他心情很好。在文学方面,他鼎鼎大名。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流逝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借诗助兴,故写作此诗赠送给好友,希望好友也能在看了此诗后能共同赏春。

第三、仿照解读《春夜喜雨》的第三步,关注诗中的用词表达。“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用“润如酥”来形容春雨,这是多么恰当的比喻,准确地写出了春雨那绵绵细细的特点。与杜甫的“好雨”,“润物”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妙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远远看,连成片的草地好像已经满是蒙蒙绿色,介是近了去看,却又好像没有了!在远方的淡淡的一片,在眼前却消失了,这一视觉偏差,对于寻春探春的诗人来说,真是一个“谜”。“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现在真是春天里最好的时光了,真胜过满城柳丝的浓春景色呢。一个“烟”字写出了那种光景斑驳的美景,会打动人们的心。解读到此,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那就是對春天的热爱及赞美。

综上所述,解读古诗要立足文本,整体感悟古诗,理解诗人的创作历程,体悟诗人用词的精妙。这样才能更深入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随堂练笔,古诗教学中一抹绚烂的彩虹
诗画结合,演绎诗韵精彩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的研究
对话体验,让古诗学习更有滋味
关注外围留白,让古诗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