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闻琴琴
有一种“乱”更添精彩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闻琴琴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教学过程的开放,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得空前高涨,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主动构建,个性解读时,课堂往往显得混乱,有时简直称得上无政府状态。
但是“乱”也带来了变化,为新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遇。叶澜教授说过:评价课堂教学乱还是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叫形散神不散。如果能有效地把握住“乱”,那么“乱”也是一种资源。我们的美术课堂要的就是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乱”,这样的美术课堂才会异彩纷呈!
比如四年级造型表现课——《放学了》,其教学重难点就是表现出人物的各种不同动态。如果我按部就班地讲述怎样绘画,有不少同学会没有耐心了,接着就会你一句我一句的“插嘴”。
课上我就以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抱怨”为切入点。在引出了放学后可以进行哪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之后,我就直接布置学习任务。同学们面露难色,因为他们最怕的就是画人物。我顺势说:“你觉得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畏惧情绪十分强烈。我抓住时机:“画人不难,我们只要先画出动态的特征就可以了,所有的动作绘画方法都是一样的,那我就来示范一个给大家看怎么样?”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我牢牢地吸引了过来。然后我边画边解释原理,同学们听得特别专注,终于解开了他们长久以来的心头之惑。
1.加强修炼,丰厚底蕴,储一桶源头活水
若是每个学生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有着40个学生的老师又该读多少本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呢?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学习的社会范围、信息渠道是日益增多,他们的见识也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最新动态。这样,我们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准确把握与解释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知识,对学习主体即学生提出的各个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作出积极反应,不至于陷入“黔驴技穷”的窘境。
2.吃透教材,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1)《下雨了》课堂剪影
师:雨娃娃听说我们要画它,可高兴了!它呀就躲在这朵乌云后面!看看什么从乌云后面落了下来?
生:雨滴
师:你猜猜雨娃娃给我们下得是大雨还是小雨?
生猜:小雨……
师:不过下雨可不一定要下小雨,你看,大雨来了。“看看我的样子,与小雨又什么区别?”
生:大雨的线又粗又密。
师:那我们的大雨在有风的时候它还是直的吗?
生:弯的,斜的。
师:哗哗哗哗下大雨了(通过简单的教具出示,孩子们轻而易举地认识了三种不同的雨。)
师:待会我们还要把这三种雨表现到我们的画中呢!这不,老师把几个好朋友请来了。在雨中的妈妈担心孩子淋雨着凉,把伞都让给了孩子;旁边还有个小淘气,她可爱雨了……
孩子们听得津津入味,创作欲望随着驰骋想象的翅膀自然习得,孩子的创作激情被点燃。很快,一幅幅构思奇特、富有创意的学生作品诞生了。
(2)《色彩的明度》课堂剪影
明度渐变是色彩的调色练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专业的色彩知识讲授显然不适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因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上强调直观性,帮助他们快速地理解明度的概念。
师: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魔术师,他是谁呢?老师卖个关子,先不告诉你,但他给了我们一些小提示,我们来看一看。
提示一:气球
师:这些气球中,哪些颜色看起来浅一些,哪些颜色深一些?
生:黄色、橙色浅一些,蓝色、紫色深一些。
师:刚才我们选这些气球的时候是按什么选的?
生:颜色的深浅。
师:是呀,色彩是有深有浅的,这就是我们这位魔术师的第一个特征。
黑板上贴“深浅”
提示二:墨镜
师:戴上墨镜,看看教室、同学、刚才“排好队”的气球,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生:看出去是黑白色的。
生:有深有浅,刚才浅色的现在看起来更白一点,更亮一点,刚才暗的现在看起来更黑一点、更暗一点。
师:墨镜的世界虽然失去了绚丽的色彩,却呈现出层次分明的黑白灰,颜色浅的更为明亮,颜色深的黑一些。所以,魔术师的第二个特征是?
生:明暗。
黑板上贴“明暗”
提示三:三个水杯
师:我们若是在一种颜色中加入白色会变得怎么样呢?若是在这种颜色中又加入黑色,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吗?
生:加入白色后颜色变浅了变淡了,加入黑色后变深变浓了。
师:谁来说一说魔术师的第三个特征是?
生:浓淡。
黑板板贴:浓淡
师:三个特征都找出来了,谜底揭晓了,欢迎这位魔术师的闪亮登场。我们把色彩的深浅、明暗、浓淡程度称为色彩的明度。
通过这三次小尝试,学生们马上就理解并记住了明度的概念。在作业的练习中也将明度的变化变现的很好。
1.在心灵的碰撞中,经历生成的愉悦
在执教五年级《画人像》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风采展示”的环节,但是,学生在展示自我的时候,往往会一窝蜂拥上台去,甚至推推搡搡,或是上台展示时乱说一通,场面十分尴尬。于是我出了这样一个主意:让孩子将自己画中所画人物的特色特长讲出来,再让其他同学结合所画人物的外貌特征猜猜他是谁,猜对了那么画中的人物就要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特色。
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扮演着台下的喝彩者,学生怎么会不激情飞扬呢?这一片片段的教学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尊重和关注了孩子属于他的最具优势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所以呈现出的作品怎么会不出色呢?
2.在优美的意境中, 涌动生成的享受
当学生创作完作品后,我都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台前,或是放到特定的环境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近距离的观察不仅使绘画者有一种整体的视觉印象,同时也可以在与众多作品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我们惊喜地看到原有的课堂秩序正在被打破,课堂上真的“乱”了起来,但这“乱”中折射出学生个性化的光芒,使得美术课堂更加精彩,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围绕着学生个性发展之“神”,创设一种“形散神不散”的境界,把美术课教学做成一篇独具特色的散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