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学融合之路

2017-03-23 22:51黄正明
江苏教育 2017年37期
关键词:书法美的艺术

黄正明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学融合之路

黄正明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早期书法教育的启蒙,会使艺术创作者受益一生。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注重融合兴趣、习惯、方法、品性等教育元素,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育人功能。

素质教育;中小学书法教育;书法教学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她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厚积淀,她像一粒种子,吸吮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也对每一位置身其中的受益者给予滋养。早期书法教育的启蒙,会伴随着艺术创作者使其受用一生。

李岚清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人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融兴趣:兴趣是学习书法之源

书法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小学书法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普遍被作为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书法艺术教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因此,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求教授中国书法课的老师非常专业,在熟知书法史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不同历史时段的典故和轶事,以提高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理论,它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书法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感兴趣的仅仅是课堂上提供的相对宽松的空间和时间,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的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

在书法教学中,若教师在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后,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扎实的书写与示范,现代科技设备手段,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有机会带领学生去博物馆、美术馆现场观看优秀的书法经典,或邀请书法家现场创作,这将影响孩子早期对书法的兴趣。

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探究,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中国书法经典浩若烟海,名作纷呈,可尝试着让孩子们先自选碑帖,后教师分析优劣。这样,既有孩子们的参与,又导入了教师的分析评判,让学生提高鉴赏水平。

二、融习惯:书法启蒙老师的重要性

中国人在学习文化时,最开始就是临书习字,在日积月累的临摹中,不断培养艺术的韵律感及表现力。书法之美,它不摹写物体的外形,而只用点、线、黑、白来构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西方人虽然不懂书法却可以欣赏书法的抽象美,许多西方抽象画家可以从中国书法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如美国画家马克·托比(Mark Tobey),从他的部分抽象作品中可以看到有节奏的线性,这应归功于他对中国书法的学习。人们对书法美的欣赏,提升了自己对种种审美形态的感受力,表面上是由书法本身的形象特征决定的,本质上却是由整个民族文化艺术培育的审美心理决定的。书法静态的形式却呈现出动态的美,并且于可读的文字之外,存在着形式上的韵律感与结构之美,是一种特殊的有生命的符号。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和艺术的开启,中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和艺术观的塑造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书法是一种书写创作活动,通过临摹与书写可以开发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能力和敏感性。我们在孩子成长期,给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书法启蒙教育,对稳定孩子情绪和开启智力,使其健康和谐地成长意义重大。

以上的引导和艺术的开启,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指导和启发,教师一旦将这扇门打开,学生的主动性即会被激发出来。

正如安德烈·马宋(Andre Masson)所说:“这种‘书写的’笔迹和那些能‘唤起人的潜意识’的表意符号,是他们的一种生命状态,而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则是一种符号化的样式。”[1]线的艺术,正如抒情文学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民族特征的,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与国粹。

三、融方法:学习书法的方法切入

书法是以点画、结字、章法为要素的一门艺术。书法中点画的用笔讲究便充满了向自然致敬的情趣,比如说著名的“永字八法”。

“永”字以其笔画的多样,可以看作是汉字的代表,而一个字可以容纳自然界的种种形态,我们不由得佩服古人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在古人的世界里,自然是壮丽的,生命是美妙的,宇宙就像一个活体,无时无刻不在跳动,在呼吸,在焕发着迷人的光彩。因此将这些生命律动行诸笔端也能使书法臻于美境。书法笔画的变化多端就取法于自然。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笔阵图里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有种石破天惊的力量。一个横画不说是横,而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由此可知,书法和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自然观中得到了展开。溯源而上,这种自然观集中体现在庄子的天人思想中。

故而,在书法教学中,形象教学,示范书写,与自然的结合,均可作为教学参照。如就近访碑,对碑刻、摩崖、刻石的介绍,既可实地,亦可课件、短片。对历代书家人物的介绍亦可融入教学之中,以增加教学的丰富性。

四、融品性:书法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书法以文字为载体,她承载着文明,承载并发扬着民族文化的精髓。

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书法研究基本技法,体现文化内涵,更注重艺术品格,它考验人的修养,胆识和胸襟,体现人生的审美价值意趣。

在一定时间段,重要的是发现,而不是创造。中小学是学生身心发育成长的最佳时期,他们可以更敏锐地在技艺中发现、体味美的元素,美的格调,美的韵律以及美的表现形式。同时,书能陶情,书亦载道、寓志,在书写中需要凝神静气,又要欲书先散,注入情感,呈现艺术品位和文化含量及历史渊源,这些对学生都会产生受益终身的影响。

书法能使人静,让人思考,更能够修身养性、培养情操。练字陶情,学书通常也是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享受,一种升华。

“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将枯燥的笔墨变得欢快,让学生们享受书法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希望看到的。

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对书法的表现特征做了精彩的概括:“所以中国人的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惟其如此,书法,可以讲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许多中小学书法教师付出了艰辛劳动,他们将许多书法教学的方法与实践付诸实践,不断完善,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们爱上中国书法。因为,只有传承,中国书法才能够后继有人。

[1][德]阿尔森·波里布尼.抽象绘画[M].王端廷,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3:128.

J292.1

A

】1005-6009(2017)37-0007-03

黄正明,南京大学(南京,210000)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与权益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

猜你喜欢
书法美的艺术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