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吴美红
从会读背到会写差了什么
——关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点拙见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吴美红
在现实教学中在完成英语背诵任务时达成率能达到90%以上,但是作文的满分率却低得可怜,很少超过15%。从读背到写还差了一些要求:对句子或短文的默写、学生思维的转换、对写作要求的提高和相关习惯的改进。
写作 默写 思维方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是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获得,其中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将“写”放在最后一个,更多的暗示了写的综合性,写的能力的提升立足于前面三个能力的提升,但是它又高于、难于前面的三个。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见的就是说的还行、背的蛮好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漏洞百出:在说的能力和读的能力都不错的情况下写的能力不行。那么从读背到写中间差了点什么呢?
现行中考英语作文的写作不外乎三大类:应用文、看图作文和提示作文。应用文中多以书信和电子邮件为主,但是在考试时基本上都会给出称呼等,所以不需要担心格式问题。看图作文为了公允性,一般情况下需要表达的内容都是呼之欲出的。提示作文,不管是文字提示还是图片表格提示,其实都已经是直接的文字体现了。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三种作文到本质上都归到了第三类,区别就在于应用文多带了点装饰(格式),看图作文多了个“看”的步骤。而第三类作文从本质上讲更类似于句子翻译,只是还要加一个串联。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质疑了,句子翻译?那就用背过的、会说的句子套呗,又怎么会错那么多的呢?从会读会背到会写差了些什么呢?
其一,我们许多学生在平时背诵的时候没有达到默写的要求。有人可能会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祖宗就这样说的,怎么会背还得会默写啊?本人在教学中经常默写句子,在批改的过程中本人的过关标准是:对单词的过关要求是90或95;但是碰到句子默写,再简单的也要降到80分过关,难点的就要降到70分了。再有基础不太好的就要降到60乃至于50:只要他们将句子的基本结构写出来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合理,才不会挫败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保证每次默写在学生已经认真背了的基础上不过关的不超过25%。
英语是一门注重细节的学科,英语考试不管你考单词、语法还是阅读等等,分值大多1分或2分。这让我们想到常说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而我们的许多学生在背读的时候没有真正的去理解每一个细节:单词的写法、语法的理解、结构的呼应、时态的正确应用等等。所以我们在默写的时候会出现,“ She is to tired too go any further.” 或者是,“He has being in the Party for nearly forty years. ”前面的句子是too...to...的结构没搞清楚,后一个句子是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出现错误。这些事实证明只有你能默写对的才能说明你是真正弄懂了,——当然了,机械记忆能力特别好的除外。所以我们可以提个口号,“会读会说不算,会写的才算!”
其二,学生需要学会转变,包括思维上的和说法上的。在一年的初二期中考试当中出现了“闯红灯”的中文提示,很多学生就翻译成了“break (into)the red light”。把这种说法再翻译成中文“打碎/弄坏红灯或闯进红灯”,学生们哈哈大笑。不批判教学体制,但是确实我们很多学生已经机械化了,在写英语作文时就是机械地将汉语一一对应地翻译成英语,而忽视了英语思维跟中文思维的区别:英语更加注重事实和语义上的逻辑关系。而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去不断的提醒、点拨。
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碰到不确定或不会的说法死磕到底,哪怕用中文来“祭奠”:绞尽脑汁还想不出来怎么办?就把对应的中文杵在那儿。在我们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要求不高,前面已经说过了,更类似于句子翻译,但是它比句子翻译灵活,可以改说法、换单词,只要你把大概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就像简单的“他非常勤奋。”学生不确定hard-working的用法,那么可以翻译成熟悉的“He works hard.”甚至于“He does a lot.” 都是可以的。
其三,在平时提高要求。近几年本人所在地区的中考英语作文在难度上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在阅卷中明显提高了要求,不再是单纯、简单地将中文提示按要求翻译出来就行了,也开始考虑行文流畅性、卷面整洁度、语用丰富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尽可能的鼓励并要求学生能达到这些要求。而首要的是对学生明确这些要求,接下来就是要一以贯之。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来,从会读会背还差了很多很多。而练功在平时,不管是思维的转变还是习惯的改变,都是宜早不宜迟啊!与广大师生共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