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 翟可英
面对中考改革该如何从中学习语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 翟可英
我们都知道中考进行了改革的变化,其中语文分值比重明显比以往增加。语文分数的增加无形之中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意味着以往死记硬背或者到初三再来突击语文,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并且很多学生以及家长都有种潜在的意识觉得语文是我国母语,打小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无论怎样都不会差到哪去。所以学生们对于理科和英语的学习都有种超前意识,却不曾想忽视了语文学习,导致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学科。语文本就是门积累的学科,想要在其中取得漂亮的成绩就必须拥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尤其是写作和阅读极其重要。对于语文部分的中考改革,显然是为了提高对汉语、国学的重视,以此不难猜测中考语文必然是加重了古诗词、文言文、语言运用等方面内容。从考试练习来看,初中语文最薄弱的有三个环节:阅读、文言文、写作。这三环节无非就像木桶原理的存在,若短板不齐,怎能盛入更多的水呢?
逻辑结构 审题 语境体会
中考语文改革,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它的学习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且知识点的难度都是逐层累加的,它都是以积累、阅读和理解为重点。所以语文的学习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对不可听之任之。
文言文对于学生们来说,首先在第一步上就已经触壁了,因为拿到一篇文章无从下手,毕竟读不通俗,无法理解大意,整体思想也就无法摸透。因为它是古代汉语,和我们现代存在极大地差别。因此很多学生在第一步就开始放弃,往后继续下去的念头都消磨殆尽了。为什么会读不懂呢?我想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是平时积累不够吗?文言文毕竟不像汉语白话文通俗易懂,而它综合内容考察的比较多,有虚词、实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以及古代文学常识等东西。这么多的知识是需要制定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结合自身的最强记忆规律,化整为零,分散记忆。不然会脑袋跟浆糊似的,自己都不知该从哪里下手,乱套了。平时就应该利用零散的时间对零散的东西进行记忆。学生必须明白文言文是唯一没有技巧模板可用的,唯一可行的就是有规划有目的地记忆积累。每天花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对一段文言文进行翻译,长期积累下来,对文言文的学习就不会不知所措。
阅读的基础是建立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的文言文考试试题则是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尤为重视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例如:2017年中的一个试题“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中的“绳”字,题面释为“捆绑”,但如果只是单独拎出来解释好像也是说得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看就欠妥了。我们可以联系到前文“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可知前者只想轻罚后遣散,而部属则是对他们绳之以法。联系上下句以及文章大意的大体走向就可推断出“绳”应解释为“用法律制裁”。所以说字词的解释必须结合整体的语境,依句意定词义。
阅读是考查理解和表达两大方面的能力。是提炼抽象思维能力,对文本阅读的鉴赏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积淀。我们在备考阅读时,首先应该了解该特点。例如,论说类的文体我们重点应该抓什么呢?主要是抓论点、关键句、中心句、观点句、总领句等。至于其他句子,主要进行阐述、解释说明便可。阅读时整体把握这些重要的句子,总的来说文章的中心主旨便掌握在手,对解答题的方向就有了明确的思路。
在很多学生看来,他们在时间把握上都是存在问题的。尤其是在阅读题方面薄弱的学生,往往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导致后面作文以及其他题用时紧促,答题效果不佳,因此平时需要做好限时训练。一般都是秉持着题分值是多少分,我们就花多少时间在上面,不能过于花太多时间,不然考试时间是无法合理调配过来的,到时候就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如此一来主要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以前的中考作文题更多的是趋向于材料的思考辨析,学生们都可以从所给的材料中去感悟适合自己点去展现作文的精彩,但如今的作文要求越来越具体了,对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的非常多,以前总有学生说有些题目的设定限制了她们的思维,想法上得不到上升的空间,而现在改革不一样了,给了学生们一个足够广阔的舞台,可以尽情的去展现我们对生活知识的诠释和思考。
同学们可以通过专门的写作课程学习来提高写作思维的构架,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作文审题立意,迅速构画出写作大纲,在创新中写出高分作文,从而脱颖而出。重点是要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考点为大纲,以方法技巧为杠杆,在过程中做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融为一体。
说到底无论是否改革,我们都应打好语文的基础,以不变应万变,蓄势待发。教育家朱柏庐曾说过:“宜未雨而绸繆,毋临渴而掘井。”
【1】陈远国.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J】.新课程·中旬,2015(8)
【2】杨寿固.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试题评析及来年备考策略【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4(7)
【3】邹海芳.升学考试中高效完成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