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淑君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海洋课程”助我成长
文 / 王淑君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北京市跨学科主题研究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讨会要在我校召开,学校要我开一节海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且要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这次初尝试,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我校长期开展的以“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之海洋篇”跨学科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海洋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决定以“爱护美丽的海洋——保护渔业资源”为主题,针对学生知识水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整体教学目标,以语文教学带动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组织教学。
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时,不同学科的老师打破了学科界限,一起交流教学构想、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一起选定搜集与渔业资源与保护相关的资料,一起选定提供给学生的课堂学习资料。教学设计也在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推翻重建修改中新鲜出炉。
首先通过播放一则热播的公益广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前期学习、课前收集的资料,在交流中更多了解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从而引发思考,引出讨论话题。然后,以小组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从不同学科角度,完成讨论话题。当涉及海洋渔业发展的新技术时,学生可连线校外辅导员,请教专家。最后在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视频结束本节课。
教学设计出来后,为了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课堂。各学科老师又陪着我一次次试讲,一次次说课,一次次微调,让我不断地熟悉设计,熟练掌握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
科学老师录制小视频,讲述生物链关系、海底生物等相关知识,丰富我对海洋生物的认识;数学老师借助统计图查看数据变化,预测发展趋势,引导师生做统计图,教我利用统计图可以预测到哪些可能性;信息技术老师根据学习进程切换不同的设备,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及时对接专家的解答。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不同的科学老师建立起海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建立起海洋学科的教学体系,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我深深觉得,跨学科教学实现了学科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了学科实践活动各学段之间的纵向贯通,实现了学科教学方法“大融合”。
为了让这节课更有趣味,学生更能自主地进行学习,我确定了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生从多学科知识多角度认识海洋渔业资源现状,从而提升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我依靠网络环境建立共享资源库,在课堂上引出话题后,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结合前期的学习,借助网络资源平台上的共享资源,根据自己所长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在自主探究中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紧密联系生活,合理完成学习计划。
学生在小组汇报时通过阅读学习资料,运用学科关联的知识,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进行有序的整合,从而锻炼从多学科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阅读爱表达的学生抓住资料中的重点文字描述过度捕捞的危害,阐述渔业保护的重要;擅长数学的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制作直观统计图再加以分析,并根据数据和图表分析我国未来的渔业发展趋势;喜欢看纪录片同学,根据视频获得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专家的权威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地发展与利用海洋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渔业资源,还能使海洋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对未来海洋发展与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堂最后在欣赏成群的鱼儿在海底畅游的视频中结束。
开放的课堂,自主的学习与交流,使我发现许多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理解了学生主体课堂的含义,从而帮助我更好地发掘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