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桂英
课堂教学应允许学生出错
戴桂英
物理教学;教学智慧;容错
人难免不出错,成年人如此,未成年的学生更是如此。其实,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体现了教师包容、融通的教学智慧。歌德说过,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的错误呢?
毋庸置疑,完美的课堂令人赏心悦目,谁不想师生无缝对接、配合紧密呢?而实际上,课堂又往往会事与愿违地出现一些不完美。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由于受年龄段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也就在所难免。作为教师,要在追求完美中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多留点儿时间给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让他们有时间去表达所思所想。哪怕学生的表述中有一些低级的错误,教师也要去倾听、去激励。
例如,在“密度知识的应用”这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测量牛奶的密度,讨论后得到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方案是:①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②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则牛奶质量为m2-m1,③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为V,④计算牛奶密度为。第二种方案是: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1,②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读出体积为V,③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则倒出牛奶质量为m1-m2,④计算牛奶密度为。列出两种方案后,我让学生讨论,经过交流,学生理解了第二种方案较好,误差小。突然有个较调皮的学生直接站起来,说:“老师,你不觉得这两种方案都繁了吗?应该先用天平直接测一下量筒的质量,再将牛奶倒入量筒测出它们的总质量,然后读出牛奶的体积,这样质量和体积不就都有了,密度不就有了吗?”被他这一提醒,有些学生好像“突然醒悟”,就在下面议论起来。等他们稍稍安静后,我将讲台上的量筒放到天平的左盘,刚要松手,学生看到量筒就要倾倒,他们一下就明白了,原来量筒不可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
课堂上容许学生出错,不是搁置错误甚至放任错误。教师要以不容错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错误。一般来讲,课堂上学生出错可分为三类:没理由的错误、说不出理由的错误和有理由的错误。有教育专家认为,教师要努力减少和消除前两种错误,并就第三种错误进行究问、转化,使之对后续学习有启迪意义和助推作用。的确,再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保证学生课堂上丝毫不出错,关键是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干预和引导,尽量让低级错误不出,让“高级错误”少出。
例如,在“压强”这节课中,有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活动——将铅笔的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让学生体验两个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改变压力的大小,让学生多体验几次。学生的感受是非常明显的,但在分析原因时往往表述不到位。如第一次压笔尖时手指疼,有学生只能答到“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这样的表述是不完整的。经过讨论,学生会领悟到,在这儿一定要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其实在第一个活动中,两手受到的压力大小是相等的;当改变压力,比较同一手指前后两次的感觉时,则是控制了受力面积。经过我的引导,学生在后面表述实验结论时就逐渐完整起来。
当然,也有些课堂教学太过顺风顺水,学生基本无错可出,课堂教学似乎呈现出极度的完美,这其实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现象,一方面由于课本内容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则由于教师课堂教学处理的简单化。其实,有时候在教学中简单内容可以复杂化,顺当过程可以障碍化,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错误,以错诱错。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能准确铺设易错点,让学生在“春风得意马蹄轻”中“磕绊”一回。学生有了吃亏的经历,才会变得认真严谨,这样才能让假完美变成真完美。
例如,在“光的反射”这节课上,由实验现象归纳光的反射规律时,我会找一些平时学习马虎的学生来回答,因他们时常会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讨论: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还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还是都可以?经过讨论,学生会明白:反射角是因变量,而入射角是自变量,当然应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我让学习马虎的学生“造错”,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反思的教学问题之一是:如果学生课堂上一点儿错误不出,都是“完人”,那还要教师干吗?教师越是不允许学生出错,学生越容易犯错,当然,错误不再呈现于课堂上,而是“游荡”在作业中、考场上,甚至会将错误的学科思维、学习品质带到以后的人生中。作为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得先让课堂回归真实,允许学生出错。
G633.7
A
1005-6009(2017)43-0065-02
戴桂英,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江苏南通,226011)备课组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