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范禹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范禹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着重关注的教学方面。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应注重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观念、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正确阅读习惯传授正确阅读技巧等。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成效性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也与学生视野扩充、交流沟通能力提升、价值观念形成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小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重要的黄金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们有必要利用这段最宝贵时间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谓“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可以理解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展开有效对话,学生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学会透过语言文字掌握信息、学会思维、学会审美,初步学会阅读,并能学以致用,阅读能力长足发展,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有效达成。” 由此,有效性阅读应当包涵如下特征:
1.学生“乐”学,课堂上师生良性互动
无论何种教学,其有效性都首先体现在学生乐学且能够与教师良性互动上。学生不愿参与其中或是教师独自“表演”的“填鸭式”教学无异于“对牛弹琴”。因此,有效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教学中乐于学习并主动求知,教学双方身心愉悦在默契与良性互动中完成教学。
2.学生“悦”读,课堂外学生自主阅读
教育的本质不是在于“教会”而在于“不教”,即学生通过“被”教获取习惯和能力,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仍能够自觉学习。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第二个特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阅读能力、习惯与方法,即便离开课堂和教师的引导也能够喜欢自主阅读。
3.学以致用,学生能力综合提高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学生阅读能力,而应注重更广泛能力的提升。高效的阅读教学不仅强调学生掌握文章布局技巧、修辞手法应用、遣词造句方法、思想情感渲染等技术手段,同时也应重视学生感情觉知、情感表达、事件领悟等应用能力。
1.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独立的阅读空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素质类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占用了大量学时。语文教师在有限学时中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都已成为难题,很难再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去思考,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把内容讲完。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很多疑惑并没有发现,问题也没能及时解决。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渐渐厌恶语文学习,阅读能力提升较慢,于是慢慢形成了语文学习的“无兴趣——不爱学——能力差——无兴趣”的恶性循环。
2.课堂教学外,学生缺乏优质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获得还处于茫然阶段,他们并不知道如何选择和进行阅读。教师上课的有限时间内,并无法全然讲解阅读的技巧,更无法手把手的教会学生对于书籍的选择;而在课外,中国的小学生除了要完成当天的作业任务之外,还要学习课外班的内容,因此课堂之外能够用于阅读的时间非常少,更无从谈及优质阅读行为和习惯了。
3.阅读教学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的丰富
小学阅读教学很多时候是面对“问题式”教学,即学生通过阅读回答出问题,通过回答内容来判定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涵。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仅仅在于回答问题,作对题目就可以了,而忽略了文章作者的情感表达,缺乏体验的阅读很难在心灵深处形成共鸣,一次阅读的习作仅仅是一次习题的演练,没有在学生的内心成长中留下任何迹象。
1.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首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阅读观念和意识,在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的引导,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如果能够定期为学生开列一个适合他们的优秀课外书目,并在固定的时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相互碰撞和启发,这对于挖掘学生的阅读及理解潜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2.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的设施来营造适合读书的氛围,如布置醒目的名言警句、建立图书角等让教室里充满文化气息,使学生自觉地受环境感染拿起书本。除了固定设施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诱导或赏识激励法,低年级时通过讲一些故事或名著,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有继续读下去的愿望,从而拿起书本进行阅读;高年级时则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如“读书小明星”等,对喜爱阅读的孩子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孩子向他们学习以此来培养的读书兴趣。
3.培养正确阅读习惯,传授正确阅读技巧
正确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觉地实施下去。一般来讲,正确的阅读习惯应当包括如下步骤:加强诵读,通过对文章重点字、词、句进行背诵和理解,加强对文章的主观认识,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重视品读,教师通过对课文(文章)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描述及对文章逐字逐句的讲解,使学生在预设情境当中,与作者“隔空”形成思想共鸣,切实体验作者写作时的喜怒哀乐,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强调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事与物,记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养成用笔和文字记录的好习惯。另外,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恰当的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自主正确选择阅读书目、拓展自己的阅读深度及质量、真正从阅读中获取成长过程中的“养料”和视野。
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过程,但却值得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的思索。毕竟,无论对于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阅读都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方面,它是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是关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质量的重要基石,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对其挖掘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