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千珉
·评析·
重新完成自我分化
马千珉
自我分化;心理咨询;积极关注
阅读三位老师呈现的心理咨询案例,小洁、小雨和小峰三个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在眼前。虽然他们的故事内容不同,成长历程各异,但核心却如此一致:当爱缺失时,家是会伤人的。正如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言: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可见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三位咨询师与个案积极连接,建立稳定的咨访关系,通过充分的共情、积极关注、倾听等技术,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并整合家庭、学校等资源,一步步引导案主与自己连接,提升自我价值感,重建自信,从而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三位咨询师在工作中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可贵之处,本文仅从自我分化的视角做些探讨。
自我分化是家庭治疗大师鲍温 (Bowen)在其家庭系统理论中提出的核心概念。鲍温认为原生家庭决定着自我分化的程度,即自我分化的程度和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息息相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与父母的关系过于纠缠或者过于疏远,都容易导致界限的缺失,而家庭中的界限缺失就会造成卷入,分不清到底是自己还是他人,如此,个体就会发展出功能失调的行为来应对。一般从内心分化层面与人际关系分化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在内心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选择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在人际关系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
自我分化水平较低的个体,其行为只能依据情绪反应,容易依赖他人,容易产生融合状态,在处理问题时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而缺乏理性的判断。尤其当面临压力时,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为了生存下去,往往采取不健康的模式来应对:一种是回避他人,以避免因害怕失去自主性而产生的焦虑感;另一种是过度亲密,通过亲近、依赖他人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在三篇咨询案例中,《相处不越界》的小洁属于过度亲密依赖他人型,而《“第五组”的小男孩》和《“小雨”转晴》两篇中的案主均采用回避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的压力。当他们长期运用这种不健康的应对方式生活时,就需要通过玩各种心理游戏来掩饰内在的脆弱、找到存在感,这样内在就会非常消耗自己的能量,于是就发展出一些症状来解决内在的冲突。幸运的是,咨询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整合学校、家庭等各方资源,通过心理连接这个纽带,引导个案重新完成了自我分化的过程,使其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
连接是一种深度的共情,是身心整合的心理咨询师运用自己本人的能量来体验个案内心世界的能力。在《“小雨”转晴》案例中,小雨父亲对小雨极其严厉,动辄训斥、暴力管教。小雨儿时与父亲的关系形塑了自己与自己内在的关系:我是不够好的,我是不值得的,我是很糟糕的,我不行。在他的心底一直住着一个如父亲样的法官在评判自己,所以在生活中,不管取得多好的成绩,在小雨内心却总是不相信也不看好自己。于是,即使取得学校前5名的考试成绩,他依然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考不上高中怎么办,继而焦虑万分。咨询师感知到这些,他没有给小雨讲道理,而是接纳、理解和关注小雨。在前两次的咨询中,着重点基本都是陪伴、倾听小雨,与其建立稳定的关系。在第三次咨询中,小雨慢慢地敞开自己,愿意和咨询师谈父亲暴打自己的经历,当小雨在讲述时“身体颤抖,双手紧抓膝盖过度紧张”,咨询师运用自己的身体信息,过去拥抱小雨,并温和而坚定地告知小雨“我能感受也愿意分担你的恐惧和愤怒”,于是咨询师与小雨建立了一种很深的连接。咨询师能站在小雨的位置上体验他内心的痛苦,同时仍保持了自己的个性而没有陷在小雨的情绪里,友爱而坚定地引导小雨往前走。当这种连接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小雨会更加敞开自己,放下心中的防御,接收到咨询师传递过来的力量,疗效自然就发生了。在《相处不越“界”》案例咨询之初,咨询师通过同感、倾听等技术与小洁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在接下来的咨询中,也让接纳、理解贯穿整个过程,让小洁始终有被抱持、接纳的空间,而这些正是她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在《“第五组”的小男孩》案例中,与虫子为伴让咨询师理解与感受到小峰的孤独、安全感与归属感缺失等内在状态。咨询师通过小峰的言行,设身处地、准确地理解他,通过与其对话“你今天抓了几只虫子”“你的朋友知道你抓了几只虫子吗”来把握小峰的内心世界,使小峰感到自己是被理解、被接纳的,良好的关系慢慢建立,连接也在加深。这时,咨询师就可以进一步鼓励小峰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如“你们班上朋友最多的人是谁”“那你有什么优点吗”,当小峰愿意自我表达了,内在的生命能量就开始流动起来了。
对人性中积极向上力量的确信,应该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基本信仰,运用在咨询工作中,就是积极关注个案本身具有的资源,对个案言语和行为中积极、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在这三篇咨询案例中,咨询师对个案的积极关注处处可见,这是令人欣慰的。在《“小雨”转晴》中,咨询师改变原定咨询计划,根据和小雨交流的讯息,探讨“校园之星”评比的事情。通过写优点等交流,小雨眼睛亮了起来,感知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的资源,增强了自信心。自卑者的内心是黑暗的,作为咨询师不是要驱走黑暗,而是要点亮蜡烛,带来光明。在《“第五组”的小男孩》咨询中,咨询师问小峰“那你有什么优点”“谁曾经帮助过你”,通过这些带着光亮的问句,帮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光明面,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从而重建信心,激发其前进的内在动力,使其健康成长。
界限就是明确的边界,即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孩子在原生家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过度干涉和保护、过度指责与抱怨、过度疏离或者家庭序位颠倒,都会让界限缺失。界限缺失,孩子就不能顺利完成自我分化,继而会出现问题。在《相处不越“界”》案例中,小洁因为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影响,与人相处时过度亲密,她希望和每个人的关系都特别好,以别人为中心,依赖他人,同时内心又很恐慌,唯恐失去与同学的良好关系,通过取悦、过度在意别人来找到存在感。咨询师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引导小洁学会做回自己,与同学之间保持良好的界限,既有亲密感又不依附,从而慢慢完成自我分化。
咨询是个系统的工作,一个好的咨询师会在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和原生家庭系统方面进行工作,以整合各方资源,让爱流动起来。咨询师很智慧地将父母、老师、同学等引入进来一起工作,当个案内在力量成长了,周围也有良好的支持系统来辅助,他们就会更好地感受到温暖和爱,从而拥有健康的生活状态。
G448
D
1005-6009(2017)56-0074-02
马千珉,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江苏徐州,221004)主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