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娟徐 芳
建构分享互助的积极心育场
蒋 娟1徐 芳2
在走向分享互助式的积极校园生活的研究中,建构学校三大积极心育场,通过校园环境场、班级心理场、个体能量场的构建,营造分享互助的氛围、催生分享互助的行为,使学生形成分享互助的自觉,实现生命个体的成长。
分享互助;校园环境场;班级心理场;个体能量场
“场域”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他指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学校场域是学校中各种复杂矛盾的多元位置之间存在的多元关系的网络,是有形与无形的整体集合与各种力量的不断重组”。学校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小社会中有教育管理者、教学执行者、学习主体、教育活动事件、地区区域环境、学校环境等社会要素,各社会要素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学校的心育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试图将“积极”的因子融入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墙一室的建设之中,通过环境的濡染、浸润,使学生自省自悟,受到影响,最终形成生命个体的自觉互助。
1.“常青树”文化吧——情趣共享的小世界。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清洁的道路通道,都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挖掘学校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也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生聚集的场所提供各种棋类、运动器材,形成棋吧、乒乓吧、羽毛球吧、游戏吧、泥塑吧等自由开放的活动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相约知己好友,积极参与到多彩休闲活动中。这些开放的小世界让学生不仅能愉悦身心,锻炼身体,还能结交一批志趣相投的小伙伴。
学校三楼长廊内是书吧,那里陈列着各类图书作品,课间、午后能看见学生三三两两的身影,大家或静静阅读,或讨论交流,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在经营书吧的过程中,学生从无序到自主,自发捐书、轮流值班、写公告、布置展示区,文学社开展朗诵指导、文学写作、诗词创作等活动,使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2.“太阳花”心语室——关怀他者的小天地。
“他者”理论是由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提出的,他认为“他人是不可还原、不可表象、不可认知、不可同化的超越和无限”。这给心育工作带来启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他者”是一个不同于“我们”自身的独立个体,一方面“我”必须尊重“他者”,而不是同化“他者”;另一方面,“我”必须对“他者”的柔弱产生一种责任感,这就是每一位心育工作者应有的 “他者情怀”。“他者情怀”不仅改变了教育者高高在上的管控行为,确立校园“相遇”过程中的“伙伴”关系,还有助于形成师生良好的心理契约。
学校在最安静的空间布置“太阳花”心语室,这里温馨舒适、功能齐全、规章制度完善,有固定的咨询时间。心理健康教师利用中午轮流值班和学生进行个别面谈,分享学生的快乐与忧愁,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困惑,结合团体辅导、电话咨询、书信咨询、沙盘游戏、建立档案等多种形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太阳花”心语室成为学生获得心理支持、消除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小天地。
3.“彩虹桥”心育角——抵达心灵的小超市。
每个班级都创设“资源超市”,设置“双色心情袋”“益心角”“情绪万花筒”“彩虹信箱”等班本化心育角。心育角的内容各式各样,包括:心理小故事、心灵小贴士、心理健康小报、心情晴雨表等。心育角是一种超市型的自助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当下的心境选取适合自己的心育形式和内容,开展学习、体验,以此达到治愈心灵的目的。心育角也是一种互助型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这个沟通平台架起一座座 “彩虹桥”,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实现心灵间的沟通,增进彼此理解,筑就共同的精神乐园。
“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每个教室就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场,创设有利于发展人的潜能、求知欲、表现欲、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心理环境,能促进人的需要、意志、情绪等内在品质的全面积极完善。
1.从公约到心约——我是班级小主人。
虽然我国居民的理财观念已经取得进步,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较为落后。目前为止,中国大部分的投资者依然坚持自己的钱自己投资这一观念,在进行投资时热衷于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决策。事实上,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依然有70%以上的散户投资者,而美国的这一数据只有不到20%,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投资者对于理财专业人员更加不信任,对于向理财顾问进行咨询仍然比较排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级文化和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班级制度是根据校规校纪及每个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的,这使学生获得心理认同,大家既是制定者,又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去遵守。
但是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在价值观和个性特点方面更显示出对自我、民主的重视,他们挑战传统的教师权威,渴望和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心灵契约”。心灵契约的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他认为这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而提供的一种配合”,这种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班级服务,使公约变成了学生间心灵的约定。
学校的“毛毛虫中队”是省优秀班集体,集体中的每一个队员都是班级中的关键人物,辅导员教师根据班级常规管理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近阶段集体中发生的特殊事件给队员设置岗位,并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出台具体的工作细则,引进评价机制,激发队员们内心深处的成长欲望,帮助其找到自身的责任感、存在感。
2.从共享到共进——我是积极分享者。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同样也是积极心育实施的主阵地,每个班级根据班级情况开设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这些心育活动或来源于学生的成长需要,或来源于班级中的焦点行为,或来源于学生的行为诉求。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积极的分享中、在相互的学习中、在激烈的争论中受到启发,得到关怀,实现了身心的健康成长。图1为班级积极心育心理辅导活动实施流程。
图1
现代心理学的活动理论认为,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发展中应具有能动性,他们以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影响,也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影响和改变自己。
人们在情感方面互相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人际吸引。学生个体的优秀会在不自觉间感染到团队中的他人,又因团队成员有着相容性,人际关系多为“卷入”状态(“卷入”指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交往对象间的共同心理领域大小决定“卷入”程度的轻重),更易催生其他个体的积极潜能。
“敏和志愿者”是特色的学生服务队伍。它最早是在班级学生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帮扶他人的微小行动,这样的举手之劳让被帮助者铭记于心,学生们也被助人者的优秀行为所感染,最终在团队的凝聚力下促成了个人无限潜能的开发。
2.行为带动。
在研究中发现,教师要善于发掘优秀个体身上的优势领域,对此进行肯定,为其提供展示的舞台,进行即时性的反馈评价,在团队中进行模仿迁移,最终用个体带动团队的方法,形成分享互助的自觉性。
“小太阳”寻访活动中,每周都会有一些学生成为大家寻访的焦点,变成大家心中的 “小太阳”,由校长在升旗仪式上授予“小太阳名片”。小学生处于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在不断的强化刺激下,他们正能量的行为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学生们感受到积极的力量、互助的喜悦,更加直接地促成了共同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
3.成长融合。
你有一个智慧,我有一个智慧,集体就拥有了大智慧。在这种大智慧的引领下,不断催生出新的期待,形成新的目标,继而充分调动每一位集体成员的热情,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学校成立了“达人俱乐部”,其中包括“种植小达人”“科学小达人”“漫画小达人”“健身小达人”等。在参加俱乐部活动的过程中,达人个体的优秀行为推动着团体中其他个体的成长,而整个团队的潜能又在无形中激励着个体的潜能开发,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G444
A
1005-6009(2017)56-0046-03
1.蒋娟,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1)教师,二级教师;2.徐芳,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1)副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