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初探

2017-03-23 22:12:39苏恭华曾爱娟
江苏教育 2017年56期
关键词:培训师工作坊团体

苏恭华 曾爱娟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初探

苏恭华1曾爱娟2

长期以来,教师的心理发展和成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面临各种压力,心理出现无力感与疲倦感。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关系到教育的成效和学生的发展。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结合教师实际,可用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这种形式促进教师心理积极成长。

团体动力学;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

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必须建设一支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两手抓:既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又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探索教师心理积极成长的过程中,笔者以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这种形式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一、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工作原理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Lewin)提出了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动力学把团体看作一种心理学上的有机整体,并在这种整体水平上探索人的社会行为的潜在动力。勒温认为,团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针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困惑、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如同伴启示、辅导点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体验、戏剧等,通过团体内成员的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活动中自我认识、探索、觉察,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促进个体成长。

二、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工作模式

(一)主题的选择和设计

心理培训师对教师进行宣传,按自愿报名原则,对报名参加的教师介绍工作坊的目的与意义,根据教师实际的心理困惑,进行专题化设计,分为:团队建设专题、自我认识专题、情绪管理专题、人际关系专题、职业生涯专题、亲子沟通专题等。为使活动富有实效,可以进一步对主题进行分解和细化,每个主题再设计若干小专题,逐步深入探索。如人际关系专题分为:“解读我的人际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之倾听的力量”“生活可以很简单”“爱要勇敢地表达”等;情绪管理专题分为:“释放我的负面情绪”“我的情绪按钮”“我的情绪我的需求”“情绪魔方,感受你的情绪表达”等。

(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用体验式、参与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设计团体活动时,明确活动设计要为达到活动目标而服务,要具体化、系统化、可操作化;环节设计紧紧围绕辅导目标,各环节之间既要有一定的梯度,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为了让每节课不断完善,在课程结束前,教师需填写《教师心理成长小组活动评价表》,心理培训师根据评价表的内容进行课程的调整、设计与开展。

(三)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依据心理团体辅导形式,开设校本课程。

在研讨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时,心理培训师依据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形式,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开设校本课程,基本程序为:热身引导-情境创设—活动互动—分享体验—成长评价—后续跟进。这种教学模式贯穿大量趣味性及思考性的团体活动,活动起到吸引参与、引发思考、促进互动、推动成长的作用,很受教师们的喜欢。它不是对教师进行直接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分析和指导,而是让教师先有一个体验的过程,然后在互动分享环节中进行感悟与觉察,从而获得成长。如,自我认识专题中的《生涯卡探索我的未来》一课,心理培训师利用生涯卡进行投射,用生涯卡探索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通过情境创设,让教师思考并了解自己最珍视的目标价值,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从而重视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物,对人生规划更加清晰化。情境创设步骤如下:

①将生涯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认为重要的,另一部分不重要的;

②从重要的部分生涯卡中挑出认为更重要的10张生涯卡;

③从这10张生涯卡中挑出一张最重要的生涯卡;

④为了找到这张最重要的生涯卡(目标价值卡),在所有的卡片中找出可以帮助自己达到这个目标价值观的卡片;

⑤在生活中,为自己想要的目标价值负责,有哪些路径或方法需要我们去执行并且是可操作的。

心理培训师创设的情境,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引发教师思考与觉察。在活动互动与分享环节中,心理培训师请他们分享感受:当每一次选择自己更重要的生涯卡时,你的感受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当你选出了目标价值卡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了实现目标价值,你会怎么做?此刻你对自我的发现与觉察有哪些?等等。

2.教学形式立体化,多元组合,效果显著。

在实施课程时,心理培训师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根据不同主题需要,使课程实施效果更显著。如情绪专题中,为了让教师在高压状态下学会放松,再次感受同事之间温暖的交流、接触,发展出更融洽的关系,打开彼此陪伴、相互支持的空间,心理培训师采用“一人一故事”戏剧形式,让教师通过身体的感受觉察心理发生的变化。“一人一故事”剧场是一种即兴剧场,着重观众与演者之间的互动。在剧场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 “演员”并以这种剧场形式去服务他人,让参与者在戏剧活动中认识自我和社会,实现人的成长与发展。参与者在戏剧的训练与演出过程中就可以达到释放自我、获取能量、情绪排解的目的。如“情绪魔方,感受你的情绪表达”一课中开展活动“心情雕塑广场”,通过活动带出教师不同的情绪,让情绪得到表达与释放,促进他们彼此聆听与陪伴、支持与共鸣,多角度体验身体所感受到的变化,从而达到心灵的释放。活动规则如下:

①心理培训师示范雕塑,塑造静止状态下的“喜”“怒”“哀”“惧”四个雕塑,学员分别练习。

②第一次活动,教师们就已定的姿势,重复4次动作,每次的动作要比前面的动作节奏更快,肢体动作更夸张,甚至可以加上声音和语言。前两次静态,后两次动态,强度要逐步加强。

③第二次活动,教师们分享“我最近的一刻(开心、不开心……)”,然后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言语等表达出来。当教师们出现相同情绪状态时,相互进行组合,形成小组,然后小组成员用肢体动作、声音和语言再次把情绪表达出来,形成雕塑广场。当某小组在展示雕塑广场时,其他小组观看,然后依次轮流完成。

在分享感受环节中,心理培训师请教师们交流:担当雕塑者时,你有什么感受?当其他成员欣赏你的作品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看到自己的状态被呈现出来的那一刻,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有一样情绪你可以带走,它是什么?为什么?最后心理培训师以活动“爱的接受与给予”作为结束,让教师们彼此接受、认同与理解,在情绪释放中获得温暖与成长。心理培训师将多种教学形式多元组合,深化主题,使课程效果更显著。

3.以发展性团体培训为主,培养教师的积极心理。

随着课程不断深入,心理培训师应坚持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心理培训师以发展性团体培训为主,培养教师积极心理,改变他们固有的工作理念,优化教育手段,促进个人成长,提升人格魅力。如人际关系主题的“解读非暴力沟通”一课,某老师通过课程活动,深刻认识到自己与丈夫在沟通过程中产生误会的原因,认为以后在交流过程中要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一味指责他人。在填写《教师心理成长小组活动评价表》时,她对本节课的活动满意度打10分(0分为极度不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在回答“本次活动我最大收获是什么?”一题时,她描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①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

②想一想是什么想法(评判)使我们生气了。如“我感到很孤单,特别希望得到一些陪伴”,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我的需要,而是说:“你根本就不爱我,你眼里只有工作,你干脆不要回家了。”因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脑海中的想法(评判)让自己生气,这是尚未满足需要的可悲表达。

③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认为对方欺负自己,自己的需要也许是平等、尊重、安全等。

④表达此时的感受和需要。此时怒火已经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可能是害怕、紧张、伤心、难过等),表达此时的感受需要极大的勇气。

而另一位教师表示,通过工作坊的活动,她由一位刚进职场懵懂的女生变成能够巧妙应对学生问题的成熟型教师。还有教师表示,经过人际关系专题的一系列探索,她明白了自己和舍友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的起因,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舍友相处。

三、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成效与实践反思

(一)成效

1.教师对工作坊态度产生很大转变,自我开放程度逐渐深入。

刚开始进行时,教师们自我分享有所顾虑,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家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自我认识与探索逐渐深入。团体动力的行为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2.提升教师健康心理的构建能力。

通过设计紧密的系列活动,创设开放的、轻松的氛围,帮助教师建立起师生之间、同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修炼能力,提升人格魅力,降低职业倦怠。

3.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深入学习。

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将教师集中起来,将教师作为“学生”加以理论培训,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工作坊采用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分享和感悟。通过领悟和内省,教师获得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深入系统地学习,提高个人心理素养。同时,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不仅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还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实践反思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对心理培训师有更高的专业要求。工作坊的开展,要求心理培训师更加专业化,因此,心理培训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培训课程。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以发展性团体培训为主,对教师的个人创伤不进行心理剖析和行为矫正,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师个人的一些心理困惑,这将是工作坊要继续探索解决的问题。

总之,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探索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对教师的心理成长仍要进行积极探索,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G441

A

1005-6009(2017)56-0053-03

1.苏恭华,广东省阳江市第三中学(广东阳江,529500)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2.曾爱娟,广东省阳江市第三中学(广东阳江,529500)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培训师工作坊团体
还剩几只
作文中学版(2022年4期)2022-11-20 05:20:26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等数学(2022年8期)2022-10-24 02:06:56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文学与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18:24
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践探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近代史学刊(2017年2期)2017-06-06 02:26:04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6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01-22 03:09:00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环球时报(2012-03-28)2012-03-28 14:27:00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0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