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让创意课堂绽放生命的灵性

2017-03-23 14:44庄晓燕
教育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灵性麦穗启迪

文|庄晓燕

以生为本 让创意课堂绽放生命的灵性

文|庄晓燕

曾听一位专家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这句话始终回荡在我的心间,督促我肩负起教育的重托,努力让学生拥有一个实实在在而又充满创意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用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实现师生智慧碰撞、情思相融,让学生在流淌人性、启迪悟性、洋溢灵性、凸显个性的课堂上,真正散发生命的活力。

创意课堂是启迪悟性的课堂

学生的感悟能力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这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今后能否撬动整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流动,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因此,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启迪学生悟性是创意课堂的特质之一。一位教师在执教《最大的麦穗》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师生对话:

师:读文如观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们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肯定会有更多“美丽”的收获。

生:一般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却选在了麦地里;我们上课用课本,而苏格拉底却用麦穗。

生:你的“发现”给我灵感——不仅麦地可以当教室,社会也可以当教室;不仅麦穗可以当课本,整个大自然都可以当课本。

师:说得好!大家的思路都很开阔。其实,宇宙就是一个神秘大课堂,生活就是一部无字大书。那里有广阔的天地,更有丰富的知识。

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不是直接告诉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身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哲理。

师:直接告诉道理不是更省事吗?他为什么要兜圈子呢?

生:直接告诉,容易忘记。如果是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师:你回答得很精彩!

生: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他的弟子“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师:你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嘉!掌声鼓励!

生:我认为文中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产生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子们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这个“最大的麦穗”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所以,这种提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从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太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的“精神殿堂”。是不是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可见我们不虚此行。

这些都是教师随机点拨,循循善诱,在富有启迪性的对话与真诚的赏识中生成出来的,赋予了学生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创意课堂是流淌人性的课堂

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让学生成了可怜的“倾听者”。创意课堂则要充分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课堂中慢慢地滋生、强壮、挺立起来。

于永正老师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令我难以忘怀。

教学苏教版《庐山的云雾》时,于永正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读书的小手如林,一个腼腆的女孩引起了于老师的关注。

师:(手拿话筒,兴致勃勃地)你想读吗?

生:(摇摇头,小声说到)我不想读。

师:(微微一愣,弓着身子,微笑着)没把握?

生:(不好意思)不敢站。

师:(直起身子,微微吁了一口气)哦,那你就坐着读。(这时全班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让我们的掌声再热烈些!(在大家的掌声中,小女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读完了这一段课文)

师:不简单,如果再流畅些就更好了。想要读得更好吗?

(小女孩点点头。第二次读得比第一次流畅多了,只可惜读错一个字。于老师给予纠正后又让她读了第三遍,这一遍读得流利又有感情。大家又一次热烈鼓掌)

师:(微笑着)现在,你敢不敢读书了?

生:(自信地)敢!

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充满激情地对大家说)敢,就能把书读好;敢,就能把事情做好。相信你在大家的掌声中胆子会越来越大,自信心越来越强,书会越读越好。

(听课大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纵观上述教学片断,于永正老师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开始时的温情关注,交谈中的大度包容,朗读后的激情赏识,无不体现出他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无不给学生以启迪、唤醒和鼓舞。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七色阳光,一个教学细节可以看出教学育人的精彩艺术。只有当教师动情投入、真情流露、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会以心契心、以情悟情、以神会神,真正感受到人文的熏陶与感染。同时,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与文中景致交流。当然,课堂上孩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他们语言汇聚,情感碰撞。

创意课堂是洋溢灵性的课堂

人是万物之灵,人区别于动物的是人的思维、智慧以及创造力。洋溢灵性的课堂应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角色,使其心灵与心灵相互接纳,思维与思维相互碰撞,情感与情感相互交融。

有这样一段对话,让我真实地感受课堂中的灵性。那是一位老师在《两个名字》的教学中,为了迁移课文“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表达形式时出现的。

师:你好,我有一支铅笔。

生: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轻松愉快的对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争着和老师对话。这时,老师却让小朋友先说,自己后答,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对话的难度,同时也伴有更多的教育生成……)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

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稀奇?

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高兴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教室里静极了,但可以感受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并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快乐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这种春风化雨般的引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智慧相互碰撞,情感相互引发,让学生的灵气四溢、涌动。这样的教师引导必然让课堂充满创意与灵动……

创意课堂是凸显个性的课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善于释放学生的个性。以生为本,现场捕捉,智慧启迪,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的万花筒。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就是这样一个富有个性的人。他在教学《西门豹》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五个富有个性的问题:

1.读了这篇课文,你痛不痛快?

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佩不佩服?

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有没有愤恨?

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有没有同情?

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

请看学生的一段富有个性的精彩发言: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没有愤恨?

生:我有愤恨。那些坏人、巫婆和官绅们,为了骗钱,硬是把人家的女儿活生生地淹死在河里,真是太坏了。

生:让我气愤的还有,漳河根本不会发大水,可巫婆却说不给河伯娶媳妇就要发大水,老百姓迷信她,就给了她钱。巫婆太狡猾、太可恨了!

生:老师,我更恨课文外面的有些人。刚才大家佩服西门豹时我就想:西门豹这样的官多好,为老百姓办事,可现在有些当官的也像巫婆一样,老百姓想办点事还得给他送钱送礼,这让我很气愤。

个性化的问题,派生出了学生们个性化的发言。课堂由此绽放出万紫千红的花蕾——“我愤恨……”“我更恨……”在这些价值评价的背后,我似乎看到了孩子的心灵如雨露滋润般地得到洗涤、感染,善良的种子必将收获硕果累累。

在一个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上,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或补偏中认可,或纠误中否定,或肯定中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人格素质得到积淀,语文课堂因创意而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

猜你喜欢
灵性麦穗启迪
五月麦穗金灿灿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麦穗穗
拣麦穗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