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文化资源中寻找德育的“打开方式”

2017-03-23 14:14:31杨善军
教育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名镇学校德育校本

文│杨善军

从地域文化资源中寻找德育的“打开方式”

文│杨善军

山东省丁肇中实验中学前身为日照市涛雒镇中心初中。近年来,学校坚持“明德崇礼,自强不息”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挖掘独具地方特色的名人文化、海洋文化等有效资源,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抓实德育工作,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校本课程整合德育的必要性

社会因素带来教育新问题涛雒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史,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涛雒因海而盐,因盐而商,因商而兴,因兴而教,史上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先后出进士十四人,举人二十一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涛雒人民的骄子、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其以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和赤诚的游子之心,深深的激励着故土的莘莘学子。

而涛雒自古以来又是一个商埠重地,民国时期就有大小商号近百家,特别是这几年涛雒工业园和商业街的兴建,使这个千年古镇再次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经济繁荣的同时,一些不良文化又时常冲击着本地文化,特别是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寻求更有效的途径来教育学生,努力抓好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呼唤教育新载体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困境,如:德育脱离学生心灵,一些德育活动往往局限于照搬教材、空洞说教,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学生的品行养成难以规范。对此,学校认为,认清形势,重新认识,构建新的德育体系,寻找有效的德育载体,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提出教育新要求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既是落实课改中提出的“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适应性”的探索与实践,又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践性的重要举措。

传承文化寻求教育新支点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泥沙俱下的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并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甚至冲击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寻找教育的新支点来引导学生认识、思考、学习传统文化。为此,学校将传统文化中的乡土文化——涛雒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以涛雒精神来教育学生,加强对学生修德和做人的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新突破目前,学校立足涛雒地域资源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历史文化名镇——涛雒》,并开辟了“涛雒历史文化陈列室”,对学校的课程建设、特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寻找适合又有效的途径来解决,以促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有新的突破。

校本课程整合德育的可能性

鉴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学校认为有条件、有必要将校本课程与德育整合起来,以提高学校的德育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专家引领为了提高校本课程与做人教育整合的科学性,学校先后邀请了市区教研室领导来校进行专题研究和指导,对课程的整合、开发进行了论证,并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高度对课程整合进行了指导。通过他们的引导,教师课程意识得到了增强,为有效开展校本课程整合打下了基础。

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得到增强为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有效扩大教师视野,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实施效果,学校除了专家引领外,还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的有关理论。同时,还先后组织了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德育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经常组织教师讨论、总结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问题和经验。增强了教师课程意识和实施能力,为开展校本课程与德育整合提供了必备条件。

课程资源本身具有人文价值学校校本课程“历史文化名镇——涛雒”来自于涛雒本地,内容颇具有地方特点和人文价值,特别是在对涛雒古今名人的整理后发掘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范成了涛雒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文化——一是积小成大,勤奋务实的拼搏精神;二是不断探索,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三是捐资兴学,回报桑梓的重教精神;四是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廉政精神;五是心怀祖国、眷念故土的爱国精神。

校本课程整合德育的途径探索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与德育的整合实施,学校提出了下列措施:

利用现有资源强化德育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校本教材《历史文化名镇——涛雒》,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探究,读中悟,悟中得。通过质疑、解读、想象、拓展,使学生充分领会篇目的主旨,学会求知和做人。学校还利用“涛雒历史文化陈列室”,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亲身感受那些可感有形的涛雒文化和实物资源,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民风民俗,真切领悟涛雒精神的内涵,弘扬涛雒精神,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德育学校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通过所见、所闻、所感,加深对涛雒历史文化的体验,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物理大师丁肇中每次回乡,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欢迎仪式,亲聆先生的教诲,一睹大师的风采,回味大师的事迹,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利用传统活动践行德育学校除了在课堂中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校本活动外,还利用比赛、演讲、写作、手抄报、墙报、黑板报、讲故事、主题班会等传统活动进行做人教育,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促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感受涛雒精神。

校本课程整合德育成效初显

构建了学校德育的新模式自校本课程与德育整合以来,学校提出了“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三爱教育,不仅规划了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目标和方案,还把校本课程作为德育载体,把丰富的地域资源当作德育内容,把有声有色有形的校本活动当作德育活动形式,从而构建了学校校本化、活动化和人本化三位一体的德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实现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新突破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将校本课程“历史文化名镇——涛雒”与德育有机整合起来,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生成性、服务性、价值性得以具体地体现,实现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新突破,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让我们看到了校本课程价值所在。

促进了师生实践素养的新进步在课程整合实施中,学校推行“五个结合”,即课内学习和外出取经相结合,自主开发与学科延伸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活动开展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自我总结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师业务素养和课堂实效,而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能力。

校本课程与德育的整合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历史文化名镇—涛雒》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重点科研课题优秀成果奖。我们相信,具有地域特色的“感受涛雒历史文化”校本课程一定会成为师生接受镇情乡情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个文化教育基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丁肇中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名镇学校德育校本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8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1-01-14 01:17:12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羊毛衫名镇时尚产业再发力“濮院时尚周”后效应持续发酵
流行色(2018年7期)2018-12-17 03:10:16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