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随想

2017-03-23 12:26曹玉琴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双面胶小棒教具

曹玉琴

每次听完课,心中都会涌起许多感慨。为教师们在教学中取得的可喜进步高兴,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感到欣慰。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新理念的深入,各级各类培训的举办,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明显改变,与以往大不相同:引导学生质疑,训练学生读文,鼓励学生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可是,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背后,却也存在着一些让我们担忧而又急需改进的问题。

【案例】

上午,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课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新授课部分,教师创设了学习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喝的酸奶做学具。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老师想把手中的酸奶分给同学们,可是我只有24袋够不够分,为什么?老师旁边的这只盒子里有9袋酸奶,加上这些够吗?现在一共有多少袋?学生列式:24+9。这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小棒,亲自动手摆一摆,并说出摆的过程。不一会儿,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嘴里不停地说着:24+9=33。见此情景教师拿出磁力黑板。并事先在上面粘上双面胶,并分两部分在上面粘了24根小棒和9根小棒。(这些小棒是喝牛奶用的吸管)。如图:

然后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摆的?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并由此得出不同解法。

1.1+9=10 20+10=30 30+3=33

2.4+6=10 20+10=30 30+3=33

3.4+9=13 20+13=33

这时课堂上还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也请他到台前演示。这名学生把第二横排的10根小棒,拿下6根放在第三排。又拿下1根放在9根小棒里。分别两次凑成10。按照该生的摆法,应该这样列式:4+6=10 9+1=10 10+10+10=30 30+3=33。可老师一看学生把整10又拆分了,还没等學生摆完、说完,就说:“已经是整10就不要分了。好,我们看刚才这三种做法。你请回座。”见此情景,我的心一沉,演示到一半的孩子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想法,便被打断。

【反思】

下面就这一段教学过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教师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酸奶引入新课,并把它们作为表现好的学生的奖励,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有机结合,体现了“生活有数字,数字可以展现生活”的大众数学观。

第二,教师制作的教具也令人耳目一新。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双面胶和吸管,被教师应用到课堂上,摆放整齐的吸管,在阳光的照耀下,和磁力板的衬托下,发着光,闪着亮,给人一种既温馨又向上的感觉,学生操作起来既简单又方便。这时,我想起了教育家斯霞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教具,我们随身都带着教具。

第三,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说出摆的过程。这一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体现。

第四,教师不仅在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而且教学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提问过细,一步一步引导,以个别人的回答代替全部的理解等,都已有所改变。

第五,当第四名学生到台前摆小棒,没有演示完便被打断后,我的心一沉。说心里话,当这名孩子举手并走到台前时,我心中期待的是他会怎么摆?也许会与众不同,也许会有新发现,所以我凝神静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黑板。当学生摆得起劲,我看得认真的时候,我们的思路,尤其是学生的思路,便被打断了。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是重过程,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无论学生的想法正确与否、奇特与否、麻烦与否,作为教师,我们都要耐心倾听,而不要轻易地给予否定。时间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会大打折扣,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的心中总是会存有顾虑:说错了,怎么办?没有别人说(做)得好,怎么办?从而在课堂上变得胆小、消极,甚至会产生惰性心理,也就自然达不到实际教学效果。另外从尊重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是欠妥的。

写到这,又引起了我的另一个思考:作为教师,关于一些新理念、新精神,通过自学、培训、考试等方式,我们掌握了很多。可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怎样落实或者说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则做得很不够。无论做什么,教育更是如此。我们不要总是流于表面、流于形式,而应该用这些新的精神、新的理念指导教学的同时,把这些精神和理念融入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每一个点滴之处,那样的话,不仅是学生,就连我们教师也会受益终生。

我们的教学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要有利于引导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双面胶小棒教具
A Useful Calendar实用的日历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巧移小棒
我的“双面胶”老师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