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
【摘要】手机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产教育和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互联网的环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和同质化起到了更好的推进作用。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普及,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和普及教育带来了新的平台。但是互联网的发展背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希望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影响,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问题,并希望推行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46-02
随着网络技术和手机传播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互联网传播以其特殊的传播优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教育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之下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成果,以优秀高校园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案例作为范本,以求互联网平台马克思主义教学模式的新突破。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普及度是行之有效的政治教育任务实现方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在通俗化的基础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尤其需要以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教育阵地,运用有效的互联网传播手段,以高校教育展开对于马克思主义普及化和大众化的相关教育工作,并且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践行。
二、互联网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进程
1.互联网快速传播带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互联网是有别于传统的传播媒介的新兴传播平台,其快速化的传播过程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手段,信息的传播更迅捷,马克思主义被教育主体可以通过快捷的网络查询和搜索,查阅到动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内容和积极进展。目前高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过程中,互联网渠道不仅与各种新媒体共同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体系,并且使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受到教益。
2.互联网传播更加通俗易懂
互联网背景与新媒体技术之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使信息更加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使广大受众更加乐意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媒体的教育快速结合的教育过程,利用更加通俗易懂的互联网传播形势,简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内容,使得教育与实际紧密相联,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过程更加亲民,易于接受。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才显示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和通俗性。其传播的内容克服了学术性强,背离大众生活实际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作为载体,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获得大众的共鸣。
3.互联网之下的马克思主义知识更容易被分享
互联网本身的优势就是对于信息可以随时地分享储存,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流传提供了空间,互联网形势之下的阅读形式和储存形式。新的教育形势鼓励积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分享行为,广大受教育者可以投入到马克思主义教育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将自身的受教育感悟结合到互联网的教育内容传播之中去。
三、互联网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教育发展
互聯网及新媒体的覆盖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时效性好。并且可以节约传播及教育资源。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之下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需要与大众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开展宣传工作。
1.互联网背景有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筛选
在新媒体和互联网传播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传播应当与大众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加强。通过新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平台,可以动态的,无间断的突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瓶颈,采用新媒体互动和联动的形式,推进信息的传播技巧,将有效的互联网传播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进程紧密联系。
通过筛选和过滤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在实时发布的同时可以拉近人与理论之间的距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使大众之间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的内容可以无界限的交流。
2.互联网时代的交互式普及教育个性化
交互式的交流方式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传播,对于教育知识的储备和广大人民群众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和坚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教育和大众化更注重对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协调,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为人们追求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供可能。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的过程中,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信息的课程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种个性化定制教育内容的方式可以帮助不同学习层次和需求的人关注马克思主义,实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分层体系建设。
3.壮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教育阵地
新兴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助推作用,尤其是对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展开了新的视野,使人民群众接触到了新的广阔天地。互联网为宣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网络新渠道与技术手段的联合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势头融入到了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有关教育部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放在网络的指导地位上,强化国家意志,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知识共享,传播广泛,可以无障碍的交流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的喜爱与追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在互联网的助推之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进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有效功能,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深入人心,植根于莘莘学子与广大人民的心中。
参考文献:
[1]王恒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张志芳. 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山西大学,2014.
[3]谭可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5.
[4]石曦希. 新媒体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