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娟
摘 要:在小学阶段,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作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语文基础、素材积累以及较为丰富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教材资源;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作文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无论是公式化的语言还是单调的表达,以及素材积累的欠乏和缺少真情实感,都使得学生对作文的学习热情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新课标的大力推行下,小學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做出切实可行的努力,从而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在新课标的大力推行下,如今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都具有很高的学习、欣赏和借鉴价值。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难得的写作范本。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的教学时,除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重点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遣词用句、线索铺设和主旨结构等知识,并以此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
利用课文学习写作知识之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以此为例进行仿写、改写或扩写,并以此掌握作文写作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作文知识的熟练运用。举例而言,在讲解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和结构顺序仿写“我的小学”,在范文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有效把握和驾驭自己的作文,并实现自己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实现运用。
二、日常写作积累素材
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之所以写作能力难以提升,除了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运用之外,日常缺乏训练、写作无话可说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毕竟不能像数学题、语文练习一样天天接触作文。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日常写作习惯。一般而言,写日记是最常见也是最有用的途径之一。这是因为日记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内容的多少不限,体裁不限,大到对世界的认知和人生的感悟,小到茶余饭后看到的某个片段,听到的某几句话均可成为日记的内容,可谓兼容并蓄、无所不包。而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使得他们拥有随时随地积淀生活、积累素材的机会。
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拥有发现和观察生活的能力,随时随地获得生活中的点滴,并且对触动心灵深处,激发个人情感的事件或言语要在日记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另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细水长流。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刚接触日记时会有很大的新鲜感,并且观察生活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往往因为疲于观察或者无法写出更多的内容而不了了之。所以教师务必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哪怕写两句话也可
以,进而在写作中实现素材的积累,语言的运用,达到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实现课外有效阅读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作文作为语文的一部分更是如此。所以哪怕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再经典,学生也需要通过进行课外阅读实现素材的积累。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从而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针对阅读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方向性推荐,比如进行文学积累可以推荐《中华经典诵读本》《伊索寓言》等;在实现人文素养熏陶方面可以推荐《格列佛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寄小读者》等;在提高写作技巧方面可以推荐《少年文艺》《创新作文小学版》等图书或期刊。另外,由于课外书刊中拥有很多的优美的语句和片段,学生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拥有借鉴意义的语句进行抄录,进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除了实现素材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应当在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灵感和情感的触发,让学生拥有真情实感,进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话可说。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实现多重感官的刺激,从而让他们拥有对人事物的真情实感。
例如,笔者在进行以“父母”为题的作文课上,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FAMILY、《妈妈的等待》,还让他们欣赏了歌曲《时间都去哪了》。一时间,学生纷纷被广告和歌曲中朴实的语言、感人的画面所打动,思绪万千,不能自已,进而文思泉涌,当时在课堂中写出的作文也充满了真情实感。而这种情境的创设对于触发他们的情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绝非一日之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促进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艳娟.摭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6).
[2]于晶.素质教育下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5(7).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