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2017-03-23 19:03邓文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考情境教学历史

邓文政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线教师最欠缺的并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本文就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提出几点原则,以期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情境教学 高考 历史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引入历史“新材料”、设计历史“新情景”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业已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亮点和主要趋势。这势必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课堂的内容质量和文化气氛在多大程度上有助学生‘发展,既是发展性评价本身的评价标准,更是课堂质量和有效性的评价标准。”[1]本文拟就历史课堂问题情境教学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进行分析,谈点看法。

一、积极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和主动的再创造行为。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平衡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意义。因此,问题情境创设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情境,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贯彻积极性原则要求: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使创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高中历史选修二《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基于林肯在巩固美国民主宪政中的突出贡献,再加上学生对他也比较熟悉和喜欢,我就仿照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说出真相”节目,设计了历史游戏活动:说出真相——谁是真正的亚伯拉罕·林肯?挑选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是林肯一、林肯二和林肯三。事先告诉学生,在“说出真相”节目里,只有一位是真正的林肯,其余的两位都是冒牌的总统。然后组织其他学生根据林肯在不同时期的经历,准备不同的问题。三位“林肯”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接受大家轮番提问,在回答过程中他们有真有假,要提醒同学们认真倾听,仔细辨别,最后大家投票表决,判断出谁说出了真相?谁才是真正的林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充满着新奇蕴疑、“移花接木”的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还满足了高中生的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很投入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一起去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2]

二、发展性原则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历史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历史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要在落实三维目标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贯彻发展性原则要求:第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探究性,给学生留有探索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历史、接近历史和理解历史。第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相应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第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内容的展开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的导入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张美国的国旗图象问学生,美国国旗上蓝底白色的五十颗星和红白相间的十三道杠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大多见过美国国旗,但其图象的具体涵义尤其是十三道杠代表什么就较少人知道,于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第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或能够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这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必然得到提升。[3]

三、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观认为,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第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注重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即使是一个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都要予以充肯定和激励,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其努力的正确方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第二、在問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也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探求、去感知历史知识。第三、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还要注意到学生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知识信息的获取渠道已经不再单纯是学校、课堂、书本和教师了,学生从校外的广大传播媒体中不断的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并将它们带入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资源。

四、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历史问题情境的时候,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来创设,并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贯彻针对性原则要求,第一、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问题情境,这个教学创设要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展开。第二、教师在备课中,应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第三、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学科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第四,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基础知识相联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高中学生不应再满足于“是什么”,而应探求“为什么”。在解决“为什么”时,必然要联系古今中外,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与知识结合起来,不能只注重情境而忽视问题本身与知识的联系。

总之,在历史课堂上实行问题情境教学时,我们要综合运用以上四个原则,进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创设,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从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鹏杰:《发展性评价应该根植于日常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8期

[2]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35—136页

[3]吴磊:《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情境课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高考情境教学历史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新历史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