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丽
摘要:如何让枯燥的填鸭式学习变成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不着痕迹地将游戏融入学习中,让幼儿开心学习,这是一大难题。园方可以从区域游戏出发,改善环境,为幼儿轻松愉悦的学习做准备。
关键词:学习性环境;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65-1有一次读大班的侄女来家玩时,她的一个举动吸引了我——她把一个个的海洋球从二楼楼梯上滚下来。一边扔她嘴里还在说着:“这次红球滚得最快”“黄球加油”。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她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扔球,看谁跑得快、加油,再把球捡回来,继续扔球的举动。而她的脸上一直绽放着快乐的笑容。这让我想起了一次游戏培训——楼梯游戏《送毛毛虫回家》:在这个游戏视频中,幼儿在楼上把一个个由圆积木穿成的毛毛虫从扶手上的透明管道内滑到楼下的框框里,然后幼儿再跑下楼拿毛毛虫,最后踩着草丛记号走回楼上。
在视频中,专家介绍到这个游戏首先可以锻炼幼儿的很多能力。幼儿在上下楼梯时,必须活动膝关节,同时又必须调节身体的平衡。其次重复的上下楼运动是对幼儿意志力的考验。楼梯爬得越久,对幼儿体力和毅力的要求就越高。同时鲜艳的毛毛虫是对幼儿色彩的一种熟悉和刺激等等。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视频里的幼儿他们脸上没有笑容!虽然他们不断重复着游戏,但他们既没有交流也没有微笑。为什么呢?
同样都是从楼上滚东西下去,那为什么不可以把对幼儿各种能力的锻炼和趣味性这两者结合起来呢?既能让幼儿愉快的游戏,又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于是我开始认真回想专家的游戏内容,希望能想出一个适合我班幼儿的,可以学习、交流的,快乐的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观察,我发现了以下几点可以改善的内容。
一、更多的自由
不管是“送毛毛虫回家”,还是“扔海洋球”,都是单一的玩法。那为什么要规定玩法呢?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个海洋球你可以扔、可以抱、可以几个人合作传,幼儿想到什么玩法就怎么玩。不管是在《指南》中还是在《纲要》中,都提到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参与到游戏中。那么就给幼儿更多的自由吧,让幼儿们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竞技性,让幼儿真正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二、更多的材料
1.丰富游戏的材料。毛毛虫和海洋球,它们都有鲜艳的色彩,但单一的特征很难长时间吸引幼儿。于是我想到了加入更多适合滚动的物品,像球体和圆柱体等。因此我在班里开展了“找一找”活动,让幼儿寻找可以滚动,不易损坏的物品。幼儿总是对自己的物品有着更深的感情,也跟注意物品的完整与清洁。让幼儿自己寻找玩乐的材料这能让幼儿乐意参与游戏并且有保护好它的意识。在幼儿寻找的同时还能丰富幼儿对于物品材质、形状、易损坏程度方面的知识。幼儿也更乐于让他人介绍,这就是幼儿间交流、熟识的过程。
2.丰富材料的内涵。反复收集会让幼儿的游戏材料变得多而杂乱,于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材料玩出不一样的玩法就变得很重要。我们在幼儿使用玩具游戏时会经常性地强调要一物多玩,串的积木也可以搭建,跳绳的绳子也可以走钢丝、拔河等等。
三、更多的交流
我一直认为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合作的环境可以为幼儿交流的起到良好的作用。有合作必然就有交流。
四、有目的的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1.安全。不管什么游戏,我首先需要考虑到的都是安全问题。这个游戏的场地:楼梯安不安全?提供的材料会有潜在隐患吗?我怎样才能避开这些危险,最大程度地保证幼儿的安全呢?这些都需要在事先都调查好,做好相应的措施。比如在显眼位置制作图文结合,幼儿易懂的小提示。在空闲时与幼儿交流你觉得怎么玩既能保护自己,又很好玩,循序渐进地进行。当然,再多的安全措施都比不上幼儿自己注意,自己保护自己的意识。
2.规则。前面说到让幼儿自由选择玩的方法和材料,那如果楼梯上刚好有其他幼儿在走上来,那还能随便往下扔,往下滚吗?放学了,大家都在楼梯上走,这时候你能想玩就玩吗?所以说规则很重要。首先是游戏的时间。楼梯是一个公共场所,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安全、不“扰民”的玩乐、学习、交流,一定的规则是不可或缺。基础的规则:有序游戏;一定不能推挤;看好脚下等。而需要幼儿提高注意的是游戏时的细节,在地上滚下去时,我的手不能太低,否则手指蹭到地会擦破皮;扔的时候用什么姿势单脚翘起向前扔能保持好平衡不摔。这些琐碎的细节即使老师唠叨几遍,几十遍,幼儿可能还是记不住,于是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随时注意各种情况的发生。
3.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前两点说的都是针对幼儿实施的,而这一条就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随意的观察,只是做一个旁观者是远远不够的。对幼儿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不只是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莫大的樂趣。只要真正细心的观察,有目的的观察,你才能发现这一点好像大家都能轻松做到,可以取消或增加难度了;这几个地方某几位小朋友可能还有欠缺需要继续进行。这些都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同时融入幼儿之间,平等、温和地对待他们,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与不足,以便制定出更好的改进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