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颖
摘 要: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练习是一种独立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創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实中不少学生把练习当成是一种任务,只求完成任务而不求质量,失去了练习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课前小练”(指在规定时间内做少量习题)是笔者尝试改变现状的一种方法,通过长期的课堂实践,发现它在促进学生学习、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增进学生知识掌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课前小练;效率;实践;反思
数学课后练习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都离不开练习这一基本活动。
但是在现实中,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的只为完成上交任务而做,不求质量;有的不自主思考抄袭他人;有的少做或不做,甚至不上交。这使得教师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所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致使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如错误的概念、思维等得不到及时更正,做练习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要落在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上述的练习现状无法让教师获取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真实状况,也便无法有效地开展新知教学。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改变这一现状呢?经笔者尝试,在课堂当中进行“课前小练”,对了解学生旧知掌握情况、促进新知掌握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和效果。
一、“课前小练”的实施途径
“课前小练”涉及时间的安排、习题的选择、练习的反馈等内容和过程,为了有效地实施“课前小练”,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1.时间的安排
“课前小练”在什么时间做呢?如果是在当节内容学习之后留出时间来做,那么时间上很难把握。笔者把时间安排在上课开始后的3~5分钟,一是可促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状态,二是时间上多一点少一点也可灵活安排,必要时老师也可以安排点时间进行讲解分析。
2.习题的选择
习题的选择关系到“课前小练”的效果。如果太简单,学生都会,那就失去了做的意义;如果太难了,学生大都不会,那也起不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掌握知识的作用,反而打击他们的信心;题目的量也不能多,要控制在学生能在3~5分钟内完成,如果多了不能在5分钟内完成,则会影响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同时也给老师的批改带来压力。所以,我在选题上从上节内容、基础知识、易错题等方面来考虑。
(1)上节内容
数学特有的语言及逻辑关系很难让人轻易理解和记住。学了的知识也总是会遗忘,若能及时复习,则能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上一节内容的巩固有助于下一节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2.2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分别选用的“课前小练”是:用配方法解方程①x2+6x+5=0,②2x2+6x+3=0,因为求根公式的推得正是利用配方法,而且配方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化顶点式所需要的知识。如果这种方法能掌握,对后续的学习将很有帮助。
(2)基础知识
扎实的基础是前进的基石,数学知识往往环环相扣,数学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因素,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深入学习效果的好坏。例如,平方根知识是进一步学习二次根式的基础,在学习七年级上册3.3节《立方根》时,我用的“课前小练”是:3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的平方根是________。
(3)易错知识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容易错成(a±b)2=a2±b2,那么我们在“课前小练”中可以安排这样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a+2)2-(a+1)(a-1),其中a=。再比如,二次根式的如下两个性质:①()2=a(a≥0);②=|a|=a(a≥0)-a(a<0),学生也很容易混淆,还有平方根、幂的运算、根式化简等,学生都比较会错。在平常的教学中,记录一些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和习题,在“课前小练”中对这些易错的知识进行再练习,使学生加深印象,那么原来易错的知识也就不再那么容易出错了。
3.问题的反馈
学生在做“课前小练”中,老师进行巡视查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果是少部分学生不会做,则可以由会做的同学予以帮助,以便更快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果是有较多的同学做错,则由老师(或请一位学生)统一讲解分析,以避免“课前小练”占用太多的时间。
二、“课前小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课前小练”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1.促进学生及时进入学习状态
在以往,每当上课铃响时,总有些学生不紧不慢,或是还没进教室,或是还在聊天,甚至老师开始上课了,学生也还没静下心来,所以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而“课前小练”是在上课一开始就进行,促使学生在上课前就必须做好准备,如先准备好练习本,去记一记重要的性质定理,去写一写重要的公式,在课前做一些复习工作……这样,不少同学在课前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2.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虽然,每节课后老师都会布置一些练习,但这种练习的量都不少,而且是在无人监管下完成。因此,有的学生就随便做一些敷衍了事,如有些学生只做选择题或填空题,计算及解答题就不去做;有的学生直接抄袭别的同学的答案,如标准差是用字母“S”表示,有些学生就抄成了数字“5”。这样的练习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根本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花了时间却没有学习效果。老师批改这样的练习,花了时间却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所以老师也就不可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课前小练”是在老师的监管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由于题量少,难度也不大,学生在心理上没有抗拒感,都愿意去做。另外,學生在做的时候,老师进行巡视,学生也不敢抄袭他人。这样自然就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状况,老师也就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好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课前小练”的题量小,且主要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大多数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练习,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为后续的知识学习提供“我能行”的心理支持。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大多不是智力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多次失败而产生了“我不行”的心理暗示,从而失去信心,进而厌学,以至于最简单的知识也不去学、简单的问题也不去思考解决。
“课前小练”虽然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但有些基础知识学生容易忘,或是与其他知识相混淆,如a-n=(a≠0),有的学生根本想不起a-n等于什么,有的等于-an,有的等于-,总之结果五花八门,为此,在学习七年级下册3.7节《整式的除法》时,我在“课前小练”中安排了这样一道计算题:23+(-2)0+-2。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拓展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通过“课前小练”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地更好了,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也就容易了。
三、“课前小练”的实践反思
经尝试,“课前小练”的效果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在习题的难易度上还是把握不准,这需要老师更深入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状况,做好习题的积累,亦需要对“课前小练”中反馈出来的知识缺漏进行弥补。
1.习题的积累
“课前小练”的选择很重要,不论是难易度上还是题型、题量上都要进行衡量,也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学内容进行选择。从教师角度看,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摘录合适的题目,既可以是课本上的题目,也可以是参考资料上的题目,亦可以是数学书刊上的题目。从学生角度来看,平常的作业、试卷中都有大量的题目可选择,特别是那些有较多学生做错的基础性题目,都很有必要进行记录积累。
2.错题的再练习
“课前小练”中,如果有较多的学生做错了,说明相关知识点较多学生还没掌握好,有必要同类题目进行再练习,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以解方程-=1为例,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典型错误:①去分母,得2x+6-1-x=1;②去分母,得2x+6-1+x=8。出现这样的错误,有的是去分母依据不清楚,也有的是粗心所致,对这样类型的习题进行再练习,学生也就能掌握了。
四、结语
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让学生喜欢和热爱上数学,首先要从学生不再恐惧数学开始。“课前小练”既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不再有畏惧感,同时也能使学生学有所得,而教师通过“课前小练”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情况。但仍有很多实际问题,如时间上的控制、目标定位等,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盛群力等.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省缙云县盘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