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娟
内容摘要:经典诵读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由于农村小学的自身局限性以及其他因素,要在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经典诵读”,离不开学校、教师、家庭三方的努力。
关键词:经典诵读 农村小学 教学发展 有效措施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在本文中,经典主要是指国学典籍。让学生从小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唐宋诗词》等国学经典,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相较于城镇小学的经典诵读教学水平,农村小学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这与农村经济欠发达、学校诵读教学氛围不浓、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家长不够重视等因素相关。要想在农村小学加快实施“经典诵读”教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学校全面统筹,持续推进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学校应从整体上把握经典诵读教育的实施开展,并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国学文化氛围。首先,学校应发展多样化的经典诵读形式。例如将教科书进行校本化处理,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倡导并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开展与“经典诵读”相关的主题活动,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持续推进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经典诵读属于语言教学活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环境作为一种内隐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农村小学的校园环境大多比较简陋,但学校应尽力在校园中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让学生们以另一种形式来接受教育,感受国学经典的熏陶。例如,利用教室的角落开展“国学角”,购置一些国学经典供学生们阅读。在教室走廊、公共橱窗等位置粘贴悬挂与国学相关的图画、名言警句。合理利用校园的有声资源,在课间、上下学时间段播放经典诗文。
二.教师加强培训,提升自我经典诵读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校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对小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农村小学因为留守儿童较多,儿童在学习时主要的依赖对象是教师,因此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把握住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认知和学习能力各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注意在教学时的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其次,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导读水平,以身边的事物、小故事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国学经典。运用多种诵读方式,如通过齐读、领读、合作诵读、配乐朗读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诵读能力。进行背诵指导,强化诵读的效果。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虽强,但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背诵技巧,这时候通过技巧点拨,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培训可以有效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本人对经典诵读的认知能力,还可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向。
三.家庭积极配合,努力提供经典诵读学习氛围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人的教育里程中位于首要位置。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经济和家长认知水平等原因,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开学后将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则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小学中爷爷奶奶管孩子、孩子管孩子的现象较为普遍,家庭学习氛围较差。因此要在农村小学更好的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必须要取得学生家庭的配合。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国学经典的认识。让家长认识到少年强则中国强,儿童强则家庭强。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国学中的仁爱孝悌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让家长重视教育。其次,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学习。例如,鼓励小学生将经典诵读带回家庭,读给父母听,读给不识字的长辈听。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到诵读经典,再一起实践国学经典里面的内容,加深孩子对经典知识的理解。
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仅凭每天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够的。要想在农村小学达到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效果,必须要学校、教师、家庭三者通力合作,共同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从而让经典诵读教育在农村小学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杨易梅.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回民小学区级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农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JXKT-XW-04-015)科研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