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倩
小说《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赏析
——以厨房、鸟、床单为例
胡 倩
墨西哥女作家劳拉·埃斯基维尔的西班牙语小说《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是一部充满爱情魔力与欲望能量的完美力作。故事以墨西哥民主革命为背景,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围绕着厨房、餐桌、菜谱的女主人公的故事,试图为女性确定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一部有关家庭、长幼、叛逆、自由、爱情、欲望、死亡和生命的墨西哥文化史诗。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厨房;鸟;床单
墨西哥女作家劳拉·埃斯基维尔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西班牙语名:《Como agua para chocolate》),被誉为“美食版《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书于1989年在墨西哥正式出版,一经面世便引起了轰动,随后在西班牙、委内瑞拉、智利、阿根廷等国出版,迄今为止,已被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逾500万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劳拉通过使用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构建小说的情节。本文对其中3个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劳拉使用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的意义和目的。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按照一年的12个月分为12个章节,除第6章介绍火柴的制作方法外,每一章开头便是一份完整的菜谱。而小说的副标题是“按月连载的长篇小说,内含菜谱、爱情和家制处方”,正如其副标题所描述的那样,这本书不仅是小说,还是一本菜谱,也就是说,每一章开头的菜谱并不是噱头,而是真正的菜谱,若如法炮制,是可以做出美味佳肴的。这部小说的结构非常特别,每一章都从烹饪的步骤写起,然后很自然地转向故事情节。这个故事以近代墨西哥民主革命(1910—1917年)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蒂塔和她的情人佩德罗之间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没落家族的衰败史。家族女主人艾莱娜固守陈旧陋习,坚持家族的传统,不允许最小的女儿蒂塔出嫁,必须留下来侍候自己终老。因此,当蒂塔的情人佩德罗上门求娶蒂塔的时候,埃莱娜拒绝了他的请求,硬要把自己的大女儿罗莎乌拉嫁给他。为了能接近蒂塔,佩德罗无奈同意了这门婚事。这便是整个悲剧的开始。虽然佩德罗与罗莎乌拉结婚了,但这并没有阻止蒂塔和佩德罗之间感情的加深,他们屡屡接触并越来越亲近,甚至发生了男女间最亲密的关系。这一切被罗莎乌拉发现了,在激烈争吵过后却仍旧无济于事,她无法阻止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最后患了罹患肠胃胀气不治而亡。为了维护家族的名誉,母亲艾莱娜严禁两人亲近,却因蒂塔一再违抗她的命令而愤怒不已,她以罗莎乌拉的病为借口让佩德罗和罗莎乌拉去美国,从而分开了佩德罗和蒂塔,相爱的两个人就此离别。而这位固守家族陈规的母亲,因反抗到家抢夺的起义军而被打伤,不久后死去。多年以后,在佩德罗女儿的婚礼结束后,时隔22年,蒂塔和佩德罗之间的所有障碍都没有了,他们终于如愿在一起,却被自身引燃的大火化为灰烬。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但对蒂塔和佩德罗来说,这也是一种解脱。
提到这本小说中出现的符号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第一个非常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极具女性色彩的场所——厨房。因为这部小说独特的构建方式,即上文中提到过的每一章均以一份完整详细的菜谱开篇,厨房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场所,这在当时的小说中是不常见的。厨房是整部作品的中心,主人公蒂塔出生在这里,她跟情人佩德罗在这里亲近,跟姐姐罗莎乌拉在这里争吵,母亲艾莱娜在这里恐吓她远离佩德罗等等,几乎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厨房展开。厨房,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所,在这里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主人公蒂塔爱而不得,暗自神伤,她找不到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的感情,只能寄情于厨房,在这里她展现了她的天赋。在厨房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蒂塔用食物来构建情感交流的渠道,传递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正如书序中写道:“每一道菜都会让食客意想不到,能让他们感受到无法控制的感官体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描述:第一个片段,在姐姐罗莎乌拉和佩德罗的婚礼上,在厨房准备菜肴的蒂塔抑制不住地哭泣,有几滴泪水洒在了蛋糕上,所有吃过蛋糕的人都止不住地流泪,连丈夫去世时都没哭过的艾来娜妈妈都哭了。紧接着,几乎所有的人都呕吐起来,呕吐物汇成一条灰白色的大河,把罗莎乌拉拖了好几米远。第二个片段,蒂塔用佩德罗送她的玫瑰花做了一道玫瑰花鹌鹑,玫瑰花的刺刺伤了她的胸部,她的血洒在了花瓣上,浸入了这道菜里,正因为这道菜中有了蒂塔的血,并且融入了蒂塔满满的爱意,使得这道菜具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所有吃了这道菜的人从心底产生了不同的感觉:吃了一口这道玫瑰花鹌鹑,赫特鲁迪丝感受到了从心底升起的一种奇异的感觉,她感觉到非常热,并且抑制不住内心的欲望,这股从她的内心和身体中散发出的热,带着她奔跑了出去,从而碰到了她的爱人,这个男人骑马带走了她。通过这种方式,赫特鲁迪丝获得了她的爱情和自由。佩德罗和蒂塔更是通过这道玫瑰花鹌鹑感觉到两个人的灵魂和身体融合在了一起,虽然艾莱娜妈妈一直监视着蒂塔和佩德罗,不允许两人有丝毫的靠近,但却阻止不了蒂塔用食物来传递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她身在厨房,却用美食搭建的桥梁再次把她和佩德罗的心连在了一起。在那个时代,厨房就是一个封闭的女人们活动的场所,我们可以将厨房定义为女性的领地,在整部小说中,主人公蒂塔以美食作为武器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向我们展现出一个鲜活的在厨房中与家族传统、母亲权威、社会现实作斗争的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也是作者的巧妙之处。
除此之外,在作品中出现的鸟,一般都象征着自由。鸟频繁出现在文学写作中,是代表人们的精神、灵魂和思想的一种符号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从古埃及开始,鸟类就频繁用于象征人类的灵魂;它们有时具有人的头,这种现象甚至出现在希腊的肖像中。总的来说,鸟像天使一样,是思想、想象以及精神的象征。”[1]而在这部小说中,同样也出现了鸟的形象,象征着主人公蒂塔对自由的渴望。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仅用了一次对一只鸟起飞的场景的描述来表达蒂塔想要挣脱家庭束缚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蒂塔被家庭传统囚禁着,没有自由,蒂塔用双手做出一只鸟飞翔的动作,希望这只鸟从窗户飞出去,摆脱它们所习惯的规矩从而获得自由。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它们可以做任何事情或成为任何东西。如果它们可以变成鸟飞走!希望能飞得远远的,越远越好。”[2]在这个场景描述中,这只鸟是蒂塔灵魂的一个象征,它表达了蒂塔想要获得自由的强烈渴望。然而,尽管在这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魔幻特质的元素,出现过很多神奇的场景,但在这里,蒂塔的双手是保持不动的,也就是说这只代表着蒂塔灵魂的鸟儿并不能像蒂塔所想要的那样飞走,也不可能逃出家庭传统的监狱,更不能获得掌握自己命运的自由。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代表自由的鸟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但是,由于小说中的主人公受家庭传统的束缚,根本无法得到自由,所以我们只看到了一次鸟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这只象征着蒂塔灵魂的鸟之所以不能动,是因为蒂塔无法挣脱束缚,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也无法获得她心中向往的自由。
在这部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床单。这张床单是蒂塔和佩德罗爱情开始的时候编织的,蒂塔织了很久,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恰恰是这对情人为结婚所预留的时间,可以说这张床单是蒂塔为她和佩德罗的婚礼所准备的,这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物。床单这一普通的事物,在这部小说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象征了这对年轻人纯洁的爱情。而床单这一元素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在故事的开端,在得知自己的恋人要和姐姐结婚后,蒂塔把没有织完的床单拿出来,哭着将它织完,耗费了她一整夜的时间,而象征着他们爱情的床单完成了,可是她的爱人却要另娶他人,蒂塔把床单披在身上,却无法抵挡内心的寒意,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悲伤。床单,对蒂塔来说,不仅仅是爱情,还象征着两个人能够真正在一起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她的内心十分渴望跟佩德罗的爱情能够修成正果,能够结婚,能够在他们新房的床上铺上这张床单,再把纯洁的自己交给自己的爱人。可以说,这张床单承载了蒂塔的梦想。在无数个夜晚,在看到爱人和姐姐亲密时,在被艾莱娜妈妈的责骂中,在受了各种各样的委屈后,蒂塔只能窝在自己的房间,披着这张床单,感受着床单的暖意,鼓励自己继续生活。在得知外甥的死讯后,蒂塔顶撞了大家长艾莱娜,被艾莱娜狠狠地打出了血,蒂塔的精神崩溃了,一个人赤身裸体地躺在鸽子房里不吃不喝。在布朗医生把精神崩溃的她带走的时候,蒂塔是披着这张床单离开的。小说里是这样描述的:“床单那么大、那么重,马车里都装不下了。蒂塔用那么大的力气抓着它,除了拖着它走,没有别的办法,它就像一件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婚纱,覆盖了整整一公里的路面。”[3]在这个场景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形容词“大”和“重”,承载着蒂塔梦想的床单又大又重,因为蒂塔的精神已经崩溃了,不管是爱情还是梦想对于此刻的蒂塔来说都是沉重的,是她无法承受的。但是,蒂塔并没有放弃它,她用了很大的力气才能抓着它,才能拖着它走。从这里我们看到蒂塔对这张床单的执着,也就是说蒂塔在精神崩溃的状态下,她的潜意识里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和梦想。在故事的最后,蒂塔和佩德罗终于能够毫无拘束地在一起,没有人再去干扰他们,然而佩德罗却意外身亡了。蒂塔觉得十分寒冷,便把这张床单又披在了身上,吞食着火柴。蒂塔身体里的火花迸裂出来点燃了床单,床单又点燃了房子,最后床单跟蒂塔和佩德罗一起化为了灰烬。这便是床单最后的归宿,这也是蒂塔和佩德罗这个故事的结局。随着蒂塔和佩德罗的死亡,象征着他们爱情的床单也随之而去。
在劳拉·埃斯基维尔的这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本文只分析了其中3个:厨房、鸟、床单。劳拉通过厨房,勾勒出一个与家族传统、母亲权威、社会现实进行斗争的独立的女性形象;通过对鸟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蒂塔虽然被家庭传统束缚,却依然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通过对床单出现的场景的描述,体现了蒂塔对爱情和梦想的执着。女性、自由、爱情和梦想,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劳拉·埃斯基维尔赋予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事物以特殊的含义,使得主人公蒂塔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在墨西哥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蒂塔也进行了一场人生的革命,挣脱了封建家庭传统的束缚,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造就了一代敢于追求自身价值、梦想和自由的新女性。
[1]CIRLOT J E.Diccionario de Símbolos[M].Barcelona: Editorial Labor,1992:91.
[2]ESQUIVEL L.Como agua para chocolate[M].Barcelona:Mondadori,2000:109.
[3]劳拉·埃斯基维尔.恰似水之于巧克力[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145.
(编辑:文汝)
I106.4
A
1673-1999(2017)11-0070-02
胡倩(1987—),女,学士,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文学。
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