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派与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研究

2017-03-22 08:10贺团卫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典财富马克思

贺团卫

(咸阳师范学院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古典经济学派与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研究

贺团卫

(咸阳师范学院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学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的财富思想是在对古典经济学派“劳动创造财富”和黑格尔“财富的人的意义”等理论批判与吸收中得出的科学的财富理论,即“财富的本质是财富的主体的存在”。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法国古典经济学派;财富

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都对经济活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伴随着先贤对经济问题的思考,财富也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财富思想

1.1 威廉·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配第,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先驱。在配第的一生中,著作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在不同时期其著作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配第提出的很多观点对古典经济学有很大的启发。

1.1.1 土地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配第把土地和劳动看作是财富的来源,并且二者只有共同作用时,源源不断的价值才能被创造出来。作为财富之母的土地上生产物的生产,离不开人类的劳动。只有将人类的劳动作用于自然界,形成自然界的产物后,在不同的人们之间进行流转之后,劳动这时才能创造出财富。但是,当劳动者从土地上分离开以后,社会财富的来源虽然是土地与劳动,而课税的最后对象,也只能是土地地租及其派生的收入。配第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劳动具有主动性的特点,土地只有通过与人的主动性结合才能创造出财富,而一切赋税的源泉,最终都来源于土地和劳动。在征税方面,征税的原则是节俭,目的是为了财富的增加。

当配第把劳动和土地视为价值的两个源泉时,他实际上并没有把土地这个自然物看作价值的源泉,这时的土地其实是地价,即资本化了的地租。

1.1.2 税收可以促进财富的增长

在《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等部著作中,配第主要围绕着赋税问题展开讨论。在对英国封建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配第尝试提出一种正确的、恰当的新的赋税制度。

首先,征税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是“符合自然的正义”的体现。政府征税一方面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可以收益,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其次,反对繁重的赋税。配第提出了税收从总体上、数量上确定的方法。也就是说,用统计的方法,精确计算出全国的人口、财富、土地、产业等各种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确定征税的对象、税率。配第希望征税的对象应该放在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懒人身上,而不应该借国家之手向勤劳并且创造财富的人进行征敛,如果这样将会是财富的减少而不是财富的增加。

最后,赋税的支出遵循厉行节俭的原则。在国家支出方面,配第提出精简政府机构,削减冗员,甚至提出减少非生产性劳动人数,如牧师、医生等,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赋税的支出。

1.1.3 人口价值思想

配第与其他重商主义者有着相同的思想,对人口的数量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配第认为,众多的人口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可以有效地减少政府因为统治更多人口的单位成本。真正的贫穷来自于人口的稀少。

1.1.4 金银、珠宝的财富论

在17世纪6、70年代里,配第著作仍保留着重商主义的风格和意蕴。在这一时期,配第认为经营商业所得的利益要远远高于农业和工业。金银、珠宝就是财富,配第认为“金、银、珠宝不易腐朽,也不象其他物品那样容易变质,它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财富。然而酒品、谷物、鸟肉,兽肉之类的东西尽管很多,它们却只是一时一地的财富”[1]。配第据此认为货币就是一般的财富。

在研究中,配第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工资、地租、土地价格和利息等进行了说明,但是由于配第对劳动二重性的理解出现偏差,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使得配第在劳动和土地的关系上,陷入了工资决定价值的误区。

总之,配第的经济学说完全摆脱了神学的枷锁,远离了重商主义的影响,配第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大量材料统计的分析为基础,对经济进行由表及里的剖析,“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1.2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创造财富”的学说

同样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威廉·配第去世不到40年后,另一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1776年3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出版,使斯密名噪一时。

1.2.1 劳动是财富之父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对于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这一问题,斯密紧接着又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世间的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因为劳动是对一切东西最初付出的价格。而财富的价值,对于拥有财富并想用它来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恰恰等于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的数量”[]。

斯密认为,既然劳动是财富的源泉,那么对一个人来说,占有的劳动力数量越多,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富足。

在讨论完劳动以后,斯密进一步研究资本在财富中的地位。斯密认为国家的富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资本积累是劳动的使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生产过程中,资本的多少决定劳动人数的多少,而且资本的数量、质量、构成等因素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增加。细言之,资本成为增加财富的决定性因素,劳动与资本相比处在次要的位置。

1.2.2 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能够增加一国的财富

斯密认为社会分工是人类“自然倾向”的结果。分工之所以能增加财富,是因为社会成员是以“自然价格”进行劳动产品的交换为前提的,而“自然价格”其实也包含着收入的分配问题。由于人们一直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由于每个人天赋与资质存在着个体的差异,这个时候,交换与社会分工的产生符合每个人的需要。

除此之外,劳动的分工会刺激资本积累,并且二者共同作用会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国民产出也会增加,这样,不断扩大的市场会更进一步推动劳动分工和资本的快速积累。资本的快速积累导致工资基金增加,工资基金增加会导致更高的工资出现,更高的工资会刺激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又会导致国民产出的增加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斯密还认识到了“更加合理的就业分布”,也是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因素,区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但是,斯密对二者的区别是存在着错误的认识的。虽然如此,斯密为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所抱的乐观态度及对国民财富增加的不懈探索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1.2.3 国际分工能增加国民的财富

随着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分工的深化与拓展,国际上不同地域也可以通过分工,双边或多边通过自由贸易,也能达到彼此之间的双赢。因为国际分工能使各个国家根据自己自身的优势发展最擅长的部门,可以扬长避短,不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劳动和资本可以得到最优的分配和运用。这样一来,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一个国家的国民的财富可以得到大大增加。

尽管斯密认为生产性劳动是能够增加产品的价值的有形劳动,如商人、制造业者,非生产性劳动是提供服务的劳动,如演员、律师等行业,这样的分法虽然不具有科学性,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国民财富增加的理论上面所做的重要贡献。

1.3 大卫·李嘉图终结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著名代表和完成者。他的价值学说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好的分析。

当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财富为研究对象时,李嘉图同样以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只不过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财富的分配上面。

1.3.1 分配问题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李嘉图不仅把生产看作是技术现象,也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他还认为分配的重要性远远要大于生产。因为财富的增长不仅可以影响自然,还关系到人们从自然中能获取多少财富。当财富产生时,财富分配又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一种科学的、恰当的分配方法,那么就可以促使财富增加,反之则会减少财富。正是因为李嘉图在研究生产分配的关系时,没有把二者割裂开来,而是把分配放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来剖析生产,从而使李嘉图从生产中找出分配的基础——劳动价值论,这也是李嘉图比亚当斯密高明之处。

1.3.2 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研究分配问题

李嘉图分析了地租与利润、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工资、利润、地租已经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对于分配问题,李嘉图一方面所关注的是工资、利润、地租的大小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关注的是这三者数量的递减关系变化情况。李嘉图从工资、利润、地租中,把工资理论作为他分配理论的基础。

1.3.3 质疑马尔萨斯的地租理论

李嘉图认为马尔萨斯错误地认为地租是一种净收益和新创造的财富。地租只是一种价值的创造,而不是财富的创造。这种价值是有名无实的,它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只是一种价值的转移,只有利于地主,并相应地有害于消费者。

李嘉图把地租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价值规律对地租的涨落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格。同样面积的土地,由于地理位置、肥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同面积土地上使用相同的劳动会生产出不同量的产品。农产品的价格不是由优等地所耗费的劳动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即劣等地所决定。

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资本积累对财富的增加作用,但二者对资本积累的形成原因有着不同的解答。斯密认为资本家的节俭可以形成资本的积累;而李嘉图认为,在价值分割的条件下,社会三个阶级收入的大小影响资本积累乃至扩大再生产。李嘉图比斯密高明之处在于,李嘉图从生产领域转向了分配领域,把分配和生产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2 法国古典经济学的财富理论

2.1 布阿吉尔贝尔粗糙的劳动价值论

布阿吉尔贝尔生活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法国,当时,生产关系仍旧处于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阶段,农业尚处于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政治上,资产阶级还较为弱小,没能够形成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处于被压迫的第三等级。尽管国王路易十四采用财政总监柯尔培尔的政策,但法国民生凋敝、国力衰微、人口减少,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1.1 一切财富来源于土地的耕种

布阿吉尔贝尔首先举起了反对重商主义的大旗。他认为,法国社会处于落后的困境是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对待财富和货币,而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只能使法国经济雪上加霜。布阿吉尔贝尔认为农业生产是财富的最初的、直接的来源。“一切的财富都是来源于土地的耕种。”[3]22布阿吉尔贝尔断言,最初的财富都是土地的产物,其他的一切财产都是由土地派生出来的,甚至“欧洲一切财富的整个基础和来源就是小麦、酒、盐和布。”[4]布阿吉尔贝尔反对重商主义者把金银、货币视为社会财富的观点。

2.1.2 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并不产生财富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货币主要是作为流通手段,“货币使财富流通并不生产财富”[3]84。人们如果对货币产生顶礼膜拜,那么货币“所造成的祸害,甚至超过了那些恶名昭著、肆无忌惮、穷凶极恶的强盗。”[3]94货币只能起到交换的功能,一个国家是富裕或是贫穷与货币的数量没有关系,货币只要能支付生活必需品就可以了。

布阿吉尔贝尔的货币观念为当时的法国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货币观,为法国古典经济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 重农学派魁奈的财富理论

弗朗斯瓦·魁奈是一位法国重农学派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法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不景气,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业,国家才能昌盛,人民才能富裕。

2.2.1 土地是财富的源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

首先,魁奈认为财富的增加只存在于农业生产部门。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主张。如魁奈主张大力扶持和发展大农企业。相比之下,大农企业比小农企业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纯产品”。

其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除了补偿用于消耗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以外,还有剩余的东西,所以,农业会引起财富的“增加”,只有“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5]333而手工业和商业属于不生产阶级,即使有新的使用价值的产生,也是“虚假的财富生产”。他们不过是把已有的物质资料变化形态,只是财富的“相加”。应当把“财富的真正增长与虚假增长”加以区别[5]372。

最后,魁奈认为,使用价值是财富,货币不是财富。在研究财富的来源时,应该严格地把财富的“增加”和财富的“相加”加以认真的区别。

2.2.2 提高消费水平,刺激财富的增长

首先,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来看,财富和收入被生产出来,消费又来源于收入,生产起主导性的作用。反过来,消费对生产具有能动作用,消费越多,促使生产越多,“如果不去使用和消费,那末产品也就失去了作用。正是消费使它成为商品,并且维持着它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和巨大的数量,产生收入并促成国民财富的每年增长。因此,在增加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方面,人们本身就成为自己财富的第一个创造性因素”[5]103。魁奈把人的生产和消费都看作财富的创造性因素。魁奈鼓励有钱人大力消费,可以雇佣仆人,而且土地所有者为了再生产的进行,应该花光他们的收入。

其次,魁奈关心贫苦民众的生活,反对为了提高消费水平而降低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魁奈的这个主张,在资本主义国家形成是非常了不起的。

最后,魁奈虽然主张消费,但又反对丁卯寅粮的消费,他认为无节制的过度消费会引起生活必需品的减少,对国家将是灭顶之灾。提高消费水平可以根据国力来确定,比如农业大国完全可以借此消费来增进财富,而以贸易为主的国家,要靠节俭来致富。

2.2.3 实行经济自由的政策

针对法国封建社会严重制约资本主义的生产,魁奈提出了实行经济自由的主张。

首先,魁奈认为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时每个人出于利己的考虑,往往选择最有利的职业,这样才能使个人收入分配更为合理。

最后,国家的贸易与竞争也是自由的。国内的自由贸易能促进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能使国家的财富增加。同时,自由竞争最有利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等价交换的原则才能得以实现。

2.2.4 魁奈交换等价性理论

交换的等价性理论是魁奈重农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出发点。首先,在这个理论中魁奈认为:“贸易只是一种价值交换成另一种同等价值,在这些价值方面,有关双方既得不到什么也不失去什么。”[5]378简单地说,魁奈认为交换过程中,双方可以都获利,但交换并不能使财富真正地增加。

最后,流通不是财富的源泉。因为“每次买都是买,每次卖都是买”[6],当买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时,是用货币换取商品;卖者销售商品,其实是用商品购买货币。只要交换是按照等价进行的,交换就不可能成为财富的源泉,因为一个商品的价格只能用另一个商品的价格来支付。

3 古典经济学对马克思的影响

马克思的重要思想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对古典政治学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1 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

英国、法国古典经济学家经过近150年的探索和理论研究,形成了古典经济学学派的劳动价值学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发展,商业资本被产业资本所代替。在等价交换下,一种新的雇佣劳动模式的出现,使重商主义时期的财富观和货币观在产业资本主义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古典经济学家为了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他们研究的范围从生产领域转移到了流通领域,继而引发他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经过细致的研究和论证,找出了社会财富源泉:劳动是决定价值的因素。

其后的古典经济学者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都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论证,但是,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或多或少存在着错误和不科学的成分。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批判和继承,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

3.3.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建立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基础上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从萌芽到完全形成前后经历了30个春秋。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马克思在其著作《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资本》中已经开始研究剩余价值产生的来龙去脉。从19世纪50年代起,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已经把剩余价值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进行研究。马克思细致地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严格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发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的商品所具有的交换价值和价值。马克思以自己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派的独特视角向人们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和表现形式。19世纪60年代,在《资本论》第1卷、第2卷、第3卷中,马克思逐渐完成了对剩余价值进行系统、彻底的论述。

当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等人困惑于自己所研究的劳动价值规律时,聪明的马克思正确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指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从而解决了古典学派所无法说明的问题。马克思进一步通过严密的论证说明了剩余价值产生的过程。当古典经济学派斯密和李嘉图把资本看作物,甚至含混不清地把剩余价值和利润联系在一起时,马克思又一次英明地指出了资本不仅表现为物,更为重要的是在物的背后掩盖的是人与人的生产关系,也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总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为我们正确理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把钥匙,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锋利的理论武器。

4 结语

马克思财富思想是在批判吸收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法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形成的。本文只对古典政治经济学部分进行了梳理与阐述。笔者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派英、法早期人物对财富思想的观念的梳理和解读,重现了早期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等不同风格和思想。这对我们研究马克思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1] 陈冬野.配第经济著作选集之政治算术: 第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9.

[2] 亚当·斯密.国富论:精华本[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9.

[3] 布阿吉尔贝尔.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 布阿吉尔贝尔.法国详情及补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

[5]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33.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7.

[7] 翁飞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异化消费[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7):44-45.

责任编辑:沈宏梅

Research on Classical Economic School and Marx Wealth Ethic Thoughts

HE Tuanwe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Sociology,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00, China)

Marx, based on the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classical political science, forms proletariat political economics, establishes a scientific theory of labor valu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rplus value theory. Marx thought of wealth is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conclusion in view of classical economic school’s idea that labor creates wealth and Hegel’s theory about the meaning of human owing wealth, that is, the essence of wealth is the presence of wealth subject.

British classical school of economics; French classical school of economics; wealth

2016-10-13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16JK18071);咸阳师范学院资助项目(10XSYK117)

贺团卫(1980-),男,陕西咸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A8

A

1009-3907(2017)03-0084-05

猜你喜欢
古典财富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怎样读古典诗词?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