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情绪研究

2017-03-22 00:43周海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健康状况

周海燕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情绪研究

周海燕

(兰大二院定西医院/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4300)

目的 调查甘肃省两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情绪,并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以甘肃省两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5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调查。结果 92.1%的学生处于健康心理状态,但仍有7.9%的学生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和学制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学生积极情绪总分(32.8分)高于消极情绪总分(28.8分),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症状因子呈负相关,消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症状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和学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期间情绪状况尚可,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的积极情绪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消极情绪则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健康状况;情绪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善变。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问题,如对新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1]、对专业的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问题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以及学习与就业压力的增大,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调查表明,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

临床医学是医学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将书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性学科。然而,医学体系的复杂性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造成很大压力。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鉴于此,笔者对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

有调查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情绪明显受多方面影响,如课本内容难易程度、教师教学水平、长时间高强度学习压力、对新学科不适应、对升学或就业的担忧等。本次调查中,情绪特指专业学习过程中与临床事件相关的情绪状况。中医上有“情志病”一说,是指长期在“怒、喜、思、悲、恐”等精神因素或者心理因素影响下,因五脏功能紊乱或者失调所引发的疾病。“情志病”患者会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头晕失眠、多疑易惊等症状,与西医的精神疾病颇为相似[3]。由此可见,情绪会影响人的健康。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与其情绪相关,有助于提醒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学生情绪问题,以免对工作、他人及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以甘肃省两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50人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9月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93.8%。其中女生70人,男生80人;本科生92人,专科生58人;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1岁。

2.2 方法

2.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0个条目。每个因子按1~5级评分[3]:1——没有:自觉没有该项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症状对自身并未产生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症状对自身有一定影响;4——偏重:自觉有该项症状,症状对自身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严重:自觉该项症状的频度和强度均十分严重,症状对自身有严重影响。按照中国常模的结果,因子均分≤1.50分表示心理健康,因子均分为1.51~2.50分表示心理亚健康,因子均分≥2.51分表示心理不健康,总分≥160分提示调查对象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障碍,需做进一步检查[4]。

2.2.2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该量表包括两个因子(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级评分:1——没有或很少,2——有一点,3——中等,4——较强,5——非常强。将10个积极情绪(PA)条目得分相加,10个消极情绪(NA)条目得分相加,得到两个因子总分(10~50分)[5]。

2.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

3 结果

3.1 SCL-90得分情况

调查显示,92.1%的学生处于健康心理状态,但仍有7.9%的学生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有2.6%、2.6%、0.7%、0.7%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4项单因子上处于不健康心理状态,详见表1。由表2可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各项因子上差异无显著性。

表1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表2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与常模比较(±s,分)

表2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与常模比较(±s,分)

样本常模t值躯体化1.43±0.47 1.45±0.49 -1.221强迫1.61±0.65 1.98±0.63 -1.573人际关系敏感1.77±0.68 1.88±0.63 -1.021抑郁1.59±0.59 1.74±0.62 -1.686焦虑1.43±0.55 1.61±0.55 -1.320敌对1.46±0.64 1.61±0.62 -1.862恐怖1.23±0.42 1.38±0.49 -1.089偏执1.41±0.60 1.72±0.62 -1.699精神病性1.03±0.48 1.59±0.54 -1.470总分120.29 138.38 -

3.2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学制上的差异

3.2.1 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女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强迫、敌对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其中在人际关系敏感上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其余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s,分)

表3 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s,分)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因子 男 女t值P值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0.020 0.019 0.005 0.048 0.097 0.043 0.068 0.066 0.032 1.40±0.47 1.62±0.67 1.68±0.65 1.57±0.56 1.47±0.53 1.48±0.65 1.23±0.41 1.43±0.63 1.00±0.45 1.47±0.49 1.58±0.65 1.84±0.72 1.60±0.61 1.50±0.56 1.43±0.63 1.23±0.40 1.40±0.60 1.05±0.48 -2.526 2.529 -2.950 -1.982 -0.232 1.989 0.500 0.494 -2.102 *** *** *

3.2.2 学制差异 本科生在强迫、焦虑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高于专科生,专科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上得分高于本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4。

表4 心理健康状况在学制上的差异分析(±s,分)

表4 心理健康状况在学制上的差异分析(±s,分)

因子t值P值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专科生1.46±0.45 1.57±0.62 1.82±0.60 1.57±0.54 1.38±0.53 1.47±0.61 1.24±0.44 1.42±0.58 1.00±0.42本科生1.44±0.44 1.65±0.69 1.72±0.63 1.60±0.60 1.51±0.53 1.45±0.63 1.22±0.47 1.40±0.61 1.05±0.45 0.242 -2.530 2.250 -0.464 -1.199 0.431 0.532 1.979 -1.985 ** * ** 0.087 0.019 0.025 0.058 0.042 0.056 0.068 0.049 0.046

3.3 PANAS得分情况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读期间积极情绪总分(32.8分)略高于消极情绪总分(28.8分)。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兴趣盎然、兴奋、坚强、警觉、激励、注意6种积极情绪上强度为中等及以上,大多数学生在不爽、敌意、生气、紧张4项消极情绪上强度为中等及以上,见表5。

表5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ANAS各项情绪强度(%)

3.4 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由表6可知,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均有显著相关。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症状呈负相关,消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症状呈正相关。

4 讨论

4.1 SCL-90结果讨论

4.1.1 学生基本情况 将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大学生SCL-90常模进行t检验后发现,两者在各因子上差异无显著性,与崔小媛等[6]得出的“医学生SCL-90躯体化、敌对、偏执、精神性4项因子分高于正常人群”结果不同,这可能与常模不同有关。此外,本调查总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由于专业的性质需要更好的心理素质,从总体上来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调查显示,仍有7.9%的学生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少于唱丽荣等[7]“10%左右的医学生表现出亚健康或不健康”的调查结果,与董妍等[8]的研究结果也不符,这可能是由于地域、环境、实习氛围、临床实践方式、文化层次等因素不同而造成的。

4.1.2 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情况 调查发现,女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其中人际关系敏感一项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女性敏感、易受心理暗示等性别特质有关。男生在强迫、敌对两项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

表6 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r)

4.1.3 心理健康状况在学制上的差异情况 调查对象包括面临就业压力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以及已经签订就业合同的专科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大体上良好。本科生在强迫、焦虑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上得分高于专科生,与蔡春岚等[9]的“医学生的抑郁、焦虑与年级呈正相关,年级升高则抑郁与焦虑发生率增高”研究结果相似。本科生学制长、经济压力大,临床学习时间长,教育部门对其要求严格,知识及技能学习压力大,即将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专科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两项因子上得分高于本科生,可能是因为:一是受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影响;二是因不熟练新开科目而不自信;三是缺乏消极心理消除技巧,人际交往压力较大,并且刚离开相对单纯的高中校园环境踏入大学,大部分学生因心理不成熟,难以适应学医生活,因而可能出现偏执症状。

4.2 PANAS结果讨论

调查显示,学生情绪状况尚可,较之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仍占有一定优势。由于将来所从事行业的特殊性、严肃性、重要性,要求医务工作者严谨、认真、负责,从而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在情绪上表现为警觉及注意的中等及以上强度所占比例较大,分心情绪一项在中等强度以下所占比例更大。由于就业、科目、人际关系、技能等压力以及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因此理论学习期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热情及主动程度为中等强度以下的比例较大,不爽、敌意、生气、紧张情绪为中等强度及以上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受人格、突发事件等影响以及是否会减少将来选择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员数量还需进一步跟踪调查。

4.3 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期间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有极为显著的正面作用,而消极情绪则恰恰相反。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均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不仅能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感染风险,影响非传染性疾病病情、病程及死亡率,还能够降低个体的心理易感性,使个体能更好地应对负性或压力事件。积极情绪和社会交往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消极情绪则会降低工作绩效[10]。情绪具有感染性,学生的情绪易影响其学习效率、学习情绪及正确选择等,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工作效率等。提示学校和教育系统应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鼓励并协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保持积极情绪,维护其心理健康状况。

5 结论

(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状况与性别和学制有相关性。

(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的情绪状况尚可,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保持积极情绪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消极情绪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6 建议和反思

6.1 建议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需要不断进行心理调节以应对科技发展,但由于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导致其极易产生心理疲劳、情绪及心理问题。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身体疲劳,日均学习时间长,休息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也是其产生消极情绪的隐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将来的医疗主力军,需承受经济不独立、知识与技能不优秀、不能胜任高强度工作等压力。

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及情绪状况,可利用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方法,普及心理学知识,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制,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消除学生心理困扰。

在心理健康教育及临床管理中,性别或学制不同所引起的心理健康症状及情绪状况程度不同,应区分性别和学制,有针对性地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积极开展生动的临床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技术水平,引导学生提升道德品质修养,疏导学生心理压力,预防心理应激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学校及相关医疗机构要关心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情绪和身心健康状况,定期调查,完善有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期间的各类常模。

6.2 反思

此次研究样本的地域分布及数量有限,且在成绩水平人数比例上分配不理想,整体代表性不强,不能作为标准化的参考。调查中,量表的一次性发放和回收时间在两周内,不能排除相关因素对调查结果造成的影响,应再选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学习期间压力源量表等,全面、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查,得到更明确的结果。在量表发放过程中,有调查对象反映短时间内曾因突发事件,如教师更换、新开课程与之前所学知识连接性不够、难以得到同学理解、临床实验困难等而情绪波动较大,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如有机会应进行完整的一年实习期的跟踪调查,综合多次调查结果减小误差。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后未进行回归分析,难以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学生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指导他们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应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维持学生健康心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付艳芬,黄希庭,尹可丽,等.从心理学文献看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现状[J].心理科学,2010,33(2):439-442.

[2]席天阳.200名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6):107-108.

[3]乔明琦.中医情志学学科框架构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 (6):402-405.

[4]郭争鸣,杨小兵,刘红云.让大学生的自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成长[J].中医药导报,2005,15(5):95-97.

[5]唐秋萍,程灶火,袁爱华,等.简析中国禅学中的心理病理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2(2):282-283.

[6]崔小媛,崔新佳.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和人格特征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5):289-290.

[7]唱丽荣,周桂霞,毕锡娟.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压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38-4640.

[8]董妍,王琦,邢采,等.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的进展[J].心理科学,2012,35(2):487-493.

[9]蔡春岚,李晓驷,曹晓梅.医学生情绪障碍及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3):206-207.

[10]鲁娟.大学生动力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94-795.

G448

B

1671-1246(2017)05-0152-04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健康状况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测试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