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工作关乎人的生命,需要医务人员综合利用最新医学信息和现有医疗技术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医务人员的信息利用水平直接影响了医疗决策的有效性。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满足医务人员信息需求的主要途径,网络信息行为也越发频繁[1]。因此,研究医务人员的网络信息行为特征,进而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图书馆网站是医务人员获取信息的重要门户,网站的Web日志能够反映用户访问和交互的有关信息[2]。挖掘利用图书馆网站Web日志能够有效揭示和分析医务人员信息行为特征,有助于推断其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可以为图书馆网站系统的性能改进和信息服务的精准化提供定量依据。
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图书馆网站Web日志作为研究对象,网站的用户即为该院的医务人员。选取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的Web日志数据。
研究方法采用Web日志分析法,研究工具选用Piwik 2.16进行记录分析。医院图书馆网站运行于医院内网环境下,不适合使用Webtrends等在线分析平台。Piwik是一款可部署在本地服务器的日志分析系统,其前端运行JavaScript收集访问者的访问行为数据信息,分析原理和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尤其适合医院图书馆网站这类中小型网站使用。
在服务器端部署Piwik 2.16,并将由Piwik生成的跟踪代码嵌入图书馆网站页面,即可实现对网站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由Piwik自动处理用户识别和会话识别[3],不做人工干预,并利用Piwik分析功能以及SPSS软件对所采集的日志进行统计分析。
图1总体上反映了同济医院图书馆网站点击量、浏览次数(PV)、独立访客量(UV)及平均点击次数的趋势。用户总点击量达287 797次,平均每个用户每次访问的点击量是4.3,其中单次访问最大的点击量是250次,单次点击量在50次以上的有74位用户。
浏览次数(PV)达87 029次,平均每天浏览量为238。独立访客量在4 500-6 300的范围内波动,共计66 262人,平均每天独立访客人数为182,其中访问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访客占总数的77%,说明网站用户中有77%为长期定向访客。
图1 统计期内流量趋势
离站链接数量是用户从当前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的次数。对链接整理后统计得到表1,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镜像)、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被访问的次数最多;访问较多的外文数据库有Web Of Science、泉方云图书馆、PubMed等。医院OA办公平台也是用户跳转次数较多的网站,说明图书馆网站已经成为部分医务人员的首选入口,在医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将浏览次数(PV)与离站链接数量做相关性分析发现,r=0.913,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两变量存在相关关系,说明用户访问医院图书馆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使用电子资源。
某页面被浏览次数越多,说明网站用户对该页面越有兴趣,该指标可以反映访问目的。表2对访问次数大于100次的页面进行了统计,发现除去数据库资源,用户访问次数较多的页面主要集中在学术资讯栏目。
该栏目主要发布医学科研方法、前沿进展、卫生管理政策等与临床和科研密切相关的信息,对医务人员具有较强吸引力。
表1 访问量超过1000次的离站链接
表2 浏览次数>100次的页面标题
2.4.1 以24小时为周期
研究发现一天中用户访问量最大的时间段是早晨8点至中午11点,下午2点至5点,两次波峰出现的时间正好处于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段。晚上18时至23时,用户访问量出现小规模起伏,访问量最小的时间段则是0点至7点的睡眠时间,基本符合医务人员医疗和科研的活动规律(图2)。
图2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用户信息行为的时间偏好
2.4.2 以7天为周期
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对于网站的访问集中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数量明显减少,这与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密切相关,休息日访客与工作日相比较少(见图3)。
有研究发现,图书馆网站用户的信息行为具有特殊周期,存在“星期一效应”,即星期一的信息行为频度较低,是一种行为上的“惯性”或“过渡期”,经过一两天的调整,逐渐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访问频度随之上升,到星期三达到峰值,之后开始回落,访问频度在星期六和星期日随之跌至谷值[3]。然而,图3显示星期一与其他工作日并无较大的差异。经方差分析(P=0.083>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客观上不具备所谓过渡期的条件,因此“星期一效应”表现不明显。
图3 以7天为周期的用户行为时间偏好
2.4.3 以1年为周期
网站访问量在1年内出现3次峰值和3次低谷。由图4可见,访问量最大的是3月,访问量较小的是5月和9月。原因可能是2-4月处于各类基金项目申报和职称申报时期,需要查阅数据库,因此3月份网站的访问量较大。
图4 以1年为周期的用户行为时间偏好
用户访问网站最常使用的浏览器是Internet Explorer,共63 465次,其次为Chrome Frame,共13 022次,Chrome,3 718次,其他使用较多的还有Sogou Explorer、QQ Browser、Microsoft Edge,分别为3 055次、1 648次、1 060次。
表4统计了用户设备的使用类型,由于是内网环境下,使用PC访问图书馆网站占主流。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
表4 用户访问设备类型
3.1.1 医务人员网络信息活动频繁,信息需求较多
统计结果显示网站浏览总量(PV)及独立访客数量(UV)均较大。访问网站的次数越多,说明用户对该网站的内容越感兴趣或越需要,提示医务人员网络信息行为活动频繁发生,信息需求较多。由于当前生物医学发展速度快,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及时获取最新信息,跟踪研究进展,才能掌握最新诊疗技术。同时,同济医院作为全国知名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就诊病人中疑难杂症较多,医务人员面临的临床问题也很多,需要不断查找相关的证据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1.2 医务人员访问图书馆网站的目的是使用电子资源
网站访问量与离站链接数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医务人员访问图书馆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使用电子资源。其中,中文数据库访问量较大是知网和万方;外文数据库中访问量较大的是Web of Science、PubMed及其衍生数据库。中文数据库的使用量远高于外文。首先,中文文献便于理解,有利于快速解决临床问题;其次,CHKD镜像数据库在2001年即在同济医院使用,服务时间长,并可以在不能访问外网的区域使用,符合医务人员的使用习惯。
3.1.3 医务人员信息行为存在一定的时间偏好
从月度统计来看,3月的访问量最大,信息行为最为频繁;以7天为周期来看,集中在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且访问量较平均,不存在明显的“星期一效应”,周末访问量相对较低;以24小时为周期来看,医务人员两次波峰的出现都是大脑皮层较为活跃的时间段,工作效率最高,反映在信息行为上就出现了最高的活动频率,因此一天中用户的行为时间偏好主要取决于人的生理周期[4]。睡眠时间内信息行为的活动频率最低。晚上图书馆网站出现了访问小高峰,这是由于这是由于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以外还需要承担科研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的。
3.2.1 加强医院图书馆网站内容的建设
医院图书馆网站是医务人员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医院图书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图书馆网站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上述研究表明,学术资讯等信息服务能够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满足其信息需求。因此,医院图书馆应主动嵌入到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科学研究各个环节[5],加强对医学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并制作医学学科信息导航,进一步丰富网站建设内容,及时向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
3.2.2 优化医院图书馆网站设计
医务人员对图书馆网站的访问主要是信息搜寻,也有一部分是信息浏览[6]。与信息搜寻行为相比,用户的浏览行为目标性与规律性较弱,当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源时,用户在浏览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超载、信息迷航等问题[7],影响信息的有效利用。因此图书馆网站的内容层级设计上应考虑用户访问深度[8],将医务人员最关心、访问最多的内容尽可能简单直接地展现出来。
医院图书馆网站设计要注重跨平台、多终端自适应开发。当前移动设备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临床上也将会有更多的移动设备投入使用。因此医院网页设计时,要注重移动端的友好呈现。同时也应考虑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目前医院对IE浏览器的使用仍然占主流,需要优先适配,但也要兼顾Chrome、Firefox等浏览器的使用效果。医院图书馆网站建设需要不断提高用户体验,使医务人员能够随时随地、最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此外,还应强化图书馆网站与微信等其他平台的协同服务,实现信息在更大范围的可及性。
3.2.3 根据医务人员信息行为时间偏好更新信息
电子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用户最常使用的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正常服务过程中,服务器忙、数据库更新等问题都会导致用户对图书馆数据库的连接失败[9]。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可以根据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偏好进行图书馆信息更新和维护工作。如可在凌晨0点至7点,设置数据更新和备份程序,降低对医务人员使用的不良影响;在工作日的8点至10点网站利用高峰时段发布重要信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3.2.4 加大图书馆资源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的使用的信息源主要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而对纸质资源及其他信息服务利用较少。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加强用户培训,增进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提高用户参与感,让医务人员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其次,图书馆员应加强知识服务观念[10],以用户为中心,定期跟踪用户网络信息行为数据,分析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为医务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不断提升信息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