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含量最大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

2017-03-22 00:43洪国彬游小玲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评价体系

洪国彬+游小玲

摘 要: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协调人民、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有效判断对把控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衡量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现代服务业内涵及发展情况,确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四个准则层,并通过大量文献阅读,海选出四个方面对应的指标层。根据信息含量最大和重复信息剔除原则定量筛选指标,对指标层进行处理及筛选,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创新点在于,在现有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成果之上,建立更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为“十三五”期间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重要、更全面的评价依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筛选指标;信息量最大;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洪国彬,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物流管理与工程、信息化应用等。游小玲,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现代服务业(福建 泉州 362021)。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7)01-0079-14

一 引言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相对于复杂的国际环境而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但转型升级压力依然很大。“十三五”期间是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阶段。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作用正日益显现。在大环境的推动下,我国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越来越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在制造业方面,制造环节附加值在传统工业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占份额逐渐降低,而制造产品所涉及的专业化生产服务业,如商务服务、物流、营销、研发、设计、信息、会展等所占份额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创意设计、节能服务、系统服务、软件服务、在线产业带等新业态发展强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伴随着产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入,现代服务业从产业链的前、中、后端全面介入传统制造业,完成对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造,加速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在生活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以及新涌现出的一些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如智能出行、休闲养老、主动医疗、远程教育、穿戴设备、数字家庭等,大大拓展了消费渠道。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现代服务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十三五”期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基于我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前提和我国目前发展状况,从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潜力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系统有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此类指标体系可以给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符合国家经济实情的产业发展策略和措施,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行业跨越式发展、经济提质增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理论研究表明,社会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工业为主,最终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趋向,BreitenfellnerBreitenfellner A.Global Unionism:A Potential Player.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1997,136(4),pp.552-555.通过分析欧盟第三产业的就业和生产率等有关数据,随后对比美国二战后经济的情况,也认为这个过程是所有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长短不同。我国十五大会议提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当工业化发展进入瓶颈时,急需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研究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大家对其内涵的界定提出不同看法。

在发达国家,从工业化时代向服务型社会过渡期间,也涌现了类似于“现代服务业”这一类的名词,国外一般使用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MilesIan Miles,NikosKastrinos,RobBilderbeek,Pim den Hertog,KieronFlanagan,WillemHuntink and Mark Bouman.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Users,carriers and sources of innovation.Second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1998,44(4),pp.100-128.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给客户提供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内容的服务或中间产品,重点是对新技术的使用。20 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Marchlup最早在其著作《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中首次提出了近似現代服务业概念,被译成“先进服务业”Collective A O F.Machlup,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Tiers-Monde,1965, (6),pp.576-577.。我国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研究相对较多,荣晓华荣晓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9(1)期,第42—44页。认为,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技术服务、旅游、物流、房地产等,为现代经济提供源动力,是服务业主要要素。阴训法阴训法、杨超:《浅析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中国商贸》2010年第20期,第13—14页。等认为,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知识性、高技术性和新兴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郑吉昌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2期,第13—15页。、来有为来有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95期,第27—28页。等人认为,可将现代服务业视作“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它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服务,并非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夏长杰夏杰长:《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等认为,它是在工业化进程下社会分工催生而来,结合传统服务业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新型经营形态的改造而成。石丽娟石丽娟:《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4期,第7—8页。认为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制造业中的生产服务环节逐渐剥离,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邓泽霖邓泽霖、胡树华、张文静:《我国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12年第31(10)期,第60—63页。等人提出,它是在传统产业创新基础上融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商业模式、经营手段形成的,主要依托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态。多数学者都认同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性、技术创新性等特点,能为工业化社会带来积极变革的一种业态。

笔者通过分析和研究众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的概括,定义现代服务业为以信息化网络技术作为主要支撑,结合新的商业模式、服务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产业,主要以助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它是以推进社会生活质量更健康便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关键之处在于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以人为载体,才能实现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才能够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特质,实现服务的个性化、高效化和科学化。

2.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正是因为对现代服务业内涵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所以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差异也比较大。袁峰袁峰、陈俊婷:《“一带一路”中国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基于面板数据及突变级数法的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30(1)期,第93—99页。等人通过在“一带一路”重点涉及区域中选取18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模型,由于涉及的指标数量相对较少,面板数据不够全面。肖梅肖梅:《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现代服务业水平测度与升级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5年。等人基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现代服务业水平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水平、市场开放度以及市场与政策因素六方面,研究内容选取的因子主要侧重于价值研究,指标选取脱离现代服务业基本要素,如现代服务业规模、信息化相关影响因子等。赵惠芳赵惠芳、王冲、闫安等:《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1期,第83—85。等从宏观环境、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展潜力等五个方面,对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该研究方法主观性较强,缺少理论支撑,难以形成权威的指导意见。任英华任英华、邱碧槐、朱凤梅:《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13(13)期,第31—33页。从总体现状、行业水平、行业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作为依据,使现代服务业与服务业区分不明显,未能很好地反应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本文采用信息量最大的评价指标方法,要从海量文献中挑出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影响指标,既总结了现有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研究成果,又有效准确地筛选出符合现代服务业内涵的发展指标。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相对应的评价准则并没有权威性的定论,对现代服务业学术界给出的看法也有一定差异。现阶段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建立评价体系时,存在很强的主观意识,没有理论性支撑,准则层建立未考虑现代服务业的基本要素;第二,选取评价指标时,存在各指标间的信息量重复的问题,导致最终评价效果不佳;第三,部分学者存在错误概念,认为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之间没有分别,指标选取时直接采用第三产业相关数据来分析,严重偏离现代服务业基本要素;第四,现有文献中,现代服务业的模型选择不够恰当,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德尔菲法等,受研究者的个人想法制约,难以制定具有普遍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为了便于分析,笔者从现代服务业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结合迈克尔波特的优势竞争理论Porter M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1990,1(1),pp.427.及对相现代服务业的实地调研,将现代服务业指标体系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等四方面归纳分析,并通过大量文献海选出对应的指标层,通过指标筛选原理确定现代服务业指标评价体系。该方法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内涵,既避免了建立指标的主观性,又保障了信息量的最大化,可有效避免现有评价指标体现的研究弊端。

二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构建原理

1.指标体系建立基础

以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采纳文獻中出现的高频指标,根据多余信息剔除原则和信息含量最大原则石宝峰、迟国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4(7)期,第1799—1810页。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通过R聚类方法,以所有类的离差平方和最小目标,确定最终的聚类数目。重复以上方法,对于每一个准则层进行聚类,将反应信息相同的指标聚为一类,使不同类别的指标反映不同的数据特征(聚类只与数值有关,与指标内涵无关)。

第二,信息含量最大主要是通过指标的变异系数来反映,也就是该指标在现代服务业评价中的鉴别能力。变异系数与信息含量成正相关,变异系数越大的指标的信息鉴别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应予以剔除。通过以上方法,结合前一步的聚类结果,利用变异系数筛选出每类指标中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即为此类指标的代表性指标。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得到鉴别能力强、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我国现代服务业评价影响最大。

2.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筛选原理

基于以上筛选原理,模型的筛选步骤和内容如图1。

三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筛选模型

1.海选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海选

根据现代服务业内涵和国内外文献的高频指标为重点,结合文献总结,进行指标海选,通过文献中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影响要素,得到72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同时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剔除不可观察指标。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5)以及文献中可以查阅到的2011-2015的系列指标数据,删除部分不可观察数据,例如服务密度、行业发展集中度、技术环境等指标,最后得出62个可观察统计的指标层指标。

(2)间接指标换算

部分指标在统计年鉴中不能体现,通过指标表达内涵,间接换算才可得出。例如政策制度、市场开放度、创新指数、企业家精神等进行量化,就需要进行指标的间接换算。

a.政策制度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课题组:《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中国统计》2009年第6期,第9—10页。

总结发达国家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型经验得出,一个国家的政策导向、体制制度对服务业发展有较大影响,政策制度作为一种基本调节和配置资源的手段,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因此,从政府调节市场发展的角度,将服务业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值作为政策制度的量化指标来统计。

b.市场开放度肖梅:《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现代服务业水平测度与升级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5年。

市场开放度主要反映外国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等各种生产资料在本国范围内被允许进行的交换活动的开放程度。外资的进入意味着更多国际信息的进入,而有效接收市场信息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效果。作为一个反馈,吸收到更多的信息的现代服务业市场也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一起推动服务业市场走向更加开放的领域。因此,对服务业的总投资量占外资总投入量的比重可作为市场开放度的量化指标。

即:设η为市场开放度,S为外资总投入值,V 为服务业利用外资直接投入值,那么

c.創新指数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Ⅱ)研究”课题组,贾楠,李胤.中国创新指数研究》,《统计研究》2014年第31(11)期,第24—28页。

现代服务业属于人才密集型的产业,人才涌入带来无形知识的进入,能够驱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创新,影响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服务型的企业能够更频繁的进行互动,创新成果能够在企业进行高效率转换至关重要,通过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来衡量创新环节的能力。

d.企业家精神李佩:《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3年。

“企业家”概念是由经济学家Jean Baptiste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家可以带动经济资源的高效率转换,企业家精神在适应市场环境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企业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领导力、冒险精神、市场把控能力、管理理念等等。本文用现代服务业中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比例来衡量企业家精神,设企业家精神为L,现代服务业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q,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人数Q,因此,企业家精神L为:

2.指标筛选模型建立

(1)对指标进行标准化

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不同指标单位和量纲差异对指标遴选的影响,将原始数据转化区间[0,1]之间的数。设:Pij:第j年第i指标标准化值;Vij第j年第i指标值;n:年份数,指标标准化公式如下:

式(1)的含义:指标值Vij是与最小值的偏差相对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相对距离比值。式(1)反映了指标值距离最大值越近,标准化后的值越大。

(2)对反映信息相同的指标聚类

通过SPSS运算,对评价指标进行R聚类,另外为了判断聚类数目的合理性,对每类指标进行非参数K-W检验,判断同类指标在数值特征上的显著性。若每一类指标的显著性水平sig>0.05,则表明聚类后同类表指标在数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聚类数目合理。反之,不合理,需要重新聚类。

(3)对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进行筛选

(4)指标体系合理性判断

根据指标数量,用40%的原始指标反映90%以上的原始信息,则认为该指标体系合理。基于主成份-熵值法信息贡献模型迟国泰、李战江:《基于主成分-熵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息贡献模型》,《科研管理》2014年第35(12)期,第137—144页。对海选前后的指标进行处理,计算出海选前后指标的信息贡献率,研究原理如图2。

四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1.样本选取及其数据来源

通过查阅现代服务业评级指标体系类相关研究文献,确定了73个现代服务业二级指标体系。通过查阅2010-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收取到大部分统计数据。另外,对不能直接统计的指标进行间接换算,下面以政策制度和企业家精神为例。

(1)政策制度的量化计算

政策制度的量化主要用服务业投资额占社会固定总投资额的比值,见表2。

(2)企业家精神

现代服务业中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比来体现企业家精神,见表3。

2.海选数据标准化

假设指标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都正向的,以企业家精神的量化数据为例,将2010年数据代入到式(1)中,其标准化过程为:

利用公式(1)计算得出指标标准化结果,如表4所示。

3.反映信息相同指标分类准则层聚类

(1)R聚类

利用SPSS软件对每类指标进行R聚类。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为例,将指标层对应的数据输入到SPSS软件中,选择R聚类(变量分群),输出统计量和树状图,利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聚类结果。结果显示,第24、20、15、9、2、18各自归为一类,其余指标归为一类。

(2)R聚类数目合理性判断

上一步骤得知,第1、3、4、5、6等是聚类为一类,对这一类进行K-W检验。即将指标对应数据输入到SPSS当中,选择非参数K-W检验,得出检验值为SIG=0.594。

重复以上步骤检验每个聚类的K-W检测值,K-W检验值都显著大于临界值0.05,证明各类准则层现有分类数目合理。

4.变异系数计算

通过R聚类之后,结合变异系数,对聚类之后的指标进行筛选,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同样以企业家精神为例,将数据代入式(2),计算变异系数为:

同理,可计算出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列入表5第6列中。筛选出的结果,保留在第7列中。

6.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1)指标体系

通过指标筛选得到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表6所示。

(2)本文有而其他文献没有的指标原因分析

结合本文最终指标体系,与《我国现代服务业及其区域差异比较研究》、《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两篇影响因子较高的文献中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特有的指标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市场开放度、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人文发展指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居民和家庭服务业总产值、高技术产业投资额、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企业家精神等指标。

以“人文发展指数”杨家亮:《中国人文发展指数比较分析》,《调研世界》2014年第1期,第10—13页。为例,说明其原因。

“人文发展指数”是基于出生时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人均实际GDP三大指标合成的复合指数,以此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指标,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

其次,保留改指标满足信息含量最大和多余信息剔除的指标筛选原则。通过SPSS分析得出,“政策制度”、“金融行业增加值”、“人文发展指数”属于R聚类的同类指标,三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154、0.0154、0.119,其中“人文发展指数”的信息含量最大,应给予保留,其余指标应删除。

另外,之前文献中仅涉及到服务业下属的行业发展情况作为评级指标,未考虑现代服务業发展是“以人为本”这一关键点,忽略了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领导等作用,遗漏了“市场开放度、信息化发展指数、企业家精神、居民家庭服务业发展”等指标,自然稍显不妥。

(3)其他文献有而本文没有的指标原因分析

其他文献有,而本文没有的指标分以下两类,一是本文的指标已经替代了其他文献的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排除了部分指标。二是从数据收集难度上,删除了部分指标,例如“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成效指数、教育支出、服务密度、空间悉尼系数、行业发展集中度”等九个指标。

(4)保留相同指标的原因

本文与另外两篇文献有部分指标相同,例如“人均总产值、金融行业投资额、人均专利授权数、服务业投资额、服务业增长速度、人均专利申请数、技术市场成交额”等指标。保留的原因一是部分指标与现代服务业密切相关,能真实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二是在R聚类指标中信息含量最大,筛选应基于保留。

五 结论与不足

通过变异系数求解指标的信息含量,遴选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下四大类准则层信息含量最大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来的指标对现代服务业评价相对显著;最终构建了有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四方面的准则层,包括下属的26个指标在内的评级体系,实现了指标体系用35.6%的指标反映了95.56%的原始信息,弥补了现代服务业研究领域中,评价体系主观性强、指标遗漏等不足。

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文献数量有限,海选指标内容仍存在丰富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也可以再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最终指标体系的信息含量,使其大于现阶段的95.56%,精度提升也是笔者有待继续完善的环节。另外,笔者还将用该体系对我国部分省市的现代服务业进行评价研究,对比分析,得出切实有效的评价分析结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有效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荣晓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9(1)期,第42—44页。

[2] 阴训法、杨超:《浅析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中国商贸》2010年第20期,第13—14页。

[3] 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2期,第13—15页。

[4] 来有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95期,第27—28页。

[5] 夏杰长:《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

[6] 石丽娟:《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4期,第7—8页。

[7] 邓泽霖、胡树华、张文静:《我国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12年第31(10)期,第60—63页。

[8] 袁峰、陈俊婷:《“一带一路”中国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基于面板数据及突变级数法的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30(1)期,第93—99页。

[9] 肖梅:《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现代服务业水平测度与升级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5年。

[10] 赵惠芳、王冲、闫安等.《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1期,第83—85页。

[11] 任英华、邱碧槐、朱凤梅:《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13(13)期,第31—33页。

[12] 石宝峰、迟国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4(7)期,第1799—1810页。

[13] 冯华、孙蔚然:《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中国各省区发展水平研究》,《东岳论丛》2010年第31(12)期,第5—9页。

[14]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课题组:《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中国统计》2009年第6期,第9—10页。

[15] 沈鹏飞:《基于产业升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济南: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学位论文),2011年。

[16] 汤英英、王子龙:《生产性服务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第S1期,第636—642页。

[17] 赵宁宁:《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熵值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第5期,第32-39页。

[18] 匡后权、何凡、曾武佳:《西部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13期,第94—96页。

[19] 刘志彪、周勤、欧阳良钻:《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的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Z1期,第29—36页。

[20] 李佩:《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位论文),2013年。

[21]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贾楠,李胤.中国创新指数研究》,《统计研究》2014年第31(11)期,第24—28页。

[22] 周秀玲、姜超:《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探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第63—66页。

[23] 张少杰、林红:《“金砖五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1期,第154—164页。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评价体系
基于有效供给理论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