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分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2017-03-21 14:19朱宇峰罗伟明方年根胡丽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分化

朱宇峰 罗伟明 方年根 胡丽伟

(1.浙江中医药大学党校办,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工部,浙江 杭州 310053;3.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阶层分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朱宇峰1罗伟明1方年根2胡丽伟3

(1.浙江中医药大学党校办,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工部,浙江 杭州 310053;3.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阶层论”的建构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阶层分化背景下,大学生阶层意识觉醒、价值观念多元化、负面情绪蔓延等新的思想特点的出现给思政教育带来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受教育对象,传统的、相对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亟待创新。思政教育改革要坚持开放、实践和差异原则,探索构建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实施因材施教,倾注人文关怀,促进全面发展。

阶层分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系统教育;因材施教

一、从“阶级”到“阶层”:社会分层理论变迁与阶层分化

1.“阶级论”与“阶层论”

在社会分层研究中有马克思阶级论和韦伯阶层论两大流派,前者侧重于“利益冲突”,后者则侧重于“等级划分”。中国社会分层理论变迁经历了“阶级论”“阶层论”两个阶段。“阶级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可以追溯到毛泽东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把中国社会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者、无产阶级、游民无产者等“六大阶级”。新中国后,阶级斗争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除了敌对阶级,人民内部被划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即“两个阶级,一个阶层”。“阶层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并壮大,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理论无法阐释深刻变化的社会结构,一些学者重构社会分层理论,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资源占有为标准的“阶层论”,将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并依据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将十大阶层进一步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三大社会阶层[1]。

2.阶层分化与阶层意识

阶层分化实质是社会各阶层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资源重新整合和分配,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变为多个阶层,由“上层”“中层”“底层”构成的分化的社会结构日益成型。“阶层意识”源自于马克思的“阶级意识”,为某一社会阶层的人对本阶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人们是否有阶层认知;如果有阶层认知的话,那么在人们观念中划分阶层地位高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人们是否把自己归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2]阶层分化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阶层意识”开始觉醒。有研究显示,中国新阶层的阶层意识主要有三方面特征,一是阶层意识开始觉醒,但尚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二是存在欠健康和不理性等倾向;三是含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3]

二、从“一元”到“多元”:大学生阶层状况与思想状况

1.大学生阶层状况

高校是教育体系的末端和社会体系的前沿,对社会问题最为敏感。在校大学生经济还未独立,具有依附于自身家庭的阶层属性,因其不同的阶层背景会产生差异化的阶层意识,有着复杂和特殊的感受:作为社会一般成员,他们势必会受到宏观社会分化态势的影响;作为一个受着高等教育政策影响的特定人群,他们又有着波动的群体命运[4]。以孙立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的社会分化已经出现“定型化”现象,不同群体的社会经济差异是持续和稳定的,阶层之间有明显界限,地位身份不易改变;阶层体系出现封闭和“再生产”现象,上一代的地位身份通过各种途径传递或影响下一代的身份地位。[5]伴随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处于社会中、底层的大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改变命运变得更为艰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在大学生中彰显。

2.大学生思想状况

(1)阶层意识觉醒

大学生阶层意识觉醒具体表现为,他们对自身与其所依附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其他阶层和不同阶层之间不平等状况的自我认知。上层的大学生对于阶层分化的认知更多的是优越感,他们认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存在,并从情感和理性上坦然接受阶层固化所带来的既得利益,而对阶层流动受阻不太关注。处于中层、低层的大学生对社会阶层分化和阶层不平等现象有着较为强烈的感受,他们承认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又因为差距过大而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他们强烈渴望能通过高等教育实现阶层流动,但又难以面对因阶层固化而不能把握命运的困境。

(2)价值观念多元

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6]。阶层分化必然导致人们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多样化。阶层分化导致不同社会阶层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认知、行为方式、社会诉求多元化发展。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冲击,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左派等多种社会思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相互交织,相互斗争。大学生仍处于成长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格和独立的自我意识,极易受到多元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侵害而迷失自我,误入歧途。

(3)负面情绪蔓延

阶层分化最主要消极影响是削弱了社会公平正义,阻碍了阶层流动,影响着社会安定团结,导致负面社会情绪蔓延。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学生在才能、机会、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天然差异,常会受到“炫富”“仇富”“悲观”“消极”等负面社会情绪的干扰和侵蚀。一些富裕阶层的学生表现张扬、自负、狂妄和浮躁,一些底层家庭的学生表现自卑、敏感、抑郁和封闭,有的甚至产生盲目攀比或“仇富”心态。

三、从“单一”到“复杂”: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教育对象复杂

阶层分化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7]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之后,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趋势在大学校园里日益彰显,在校大学生身上“土豪”、小康子弟、工薪阶层子弟、困难生、特困生等阶层印记日益明显。来自不同阶层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行为习惯、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千差万别,他们的思想状况变得尤为复杂。如果按照旧有的模式开展教育活动,不考虑受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

2.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基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社会分层理论框架建构,主要以高校党委和思政干部为主体开展,以灌输或教导为主要方法,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为主要目标,以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为主线,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采用专题辅导报告、“两课”课堂、第二课堂、自我教育、解决实际困难等形式展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我国高校育人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日益严峻的教育形势和日益复杂的受教育对象,这种教育模式不可避免的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性和情感体验,忽视他们价值判断和伦理选择能力的培养,难以针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现实需求、个性特征开展行之有效的、差别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从“封闭”到“开放”: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原则与路径

1.开放原则与系统教育

习近平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系统性、专业性”[8]。阶层分化背景下,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政教育不再只是一个关于“思想政治”封闭性的独立系统,也不仅仅只是高校党委和思政干部的职责和任务,而应该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要以高校育人平台为依托,结合现有思政教育成果,按照内容一体化、载体一体化、队伍一体化要求,融合高校党建、团建、学生管理、人文教育、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一体化的专业化的系统工作平台,吸收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民俗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运用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方法,把握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浪潮,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努力构建适应复杂教育形势和适合多样化受教育主体的教育体系,用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阶层分化,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践原则与人文关怀

思政教育是一门对人进行现实关怀乃至终极关怀的哲学,是一种尊重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9]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直面和把握阶层分化后大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消除思政教育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在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渗透更多的人文关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和人格的成长,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领悟生命的意义、感悟人生的幸福、构筑自我精神家园,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3.差异原则与因材施教

受教育对象的复杂性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所以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复杂性。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要避免教育的模式化、单一化,努力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施教。对于底层的学生要激励他们树立人生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培养独立人格,练就坚强意志,辅以发展性资助;对于中、上层家庭的同学则要激发他们追求卓越、敢于担当,引导他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包容关爱他人的品质,辅以适度的挫折教育。与此同时,要搭建各种平台、创造各种机会,引导不同社会阶层的同学尊重差异、相互宽容、求同存异,共同成长。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0]社会分层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必须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李培林,李强,孙立平.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沈贯力.当代中国新阶层阶层意识的朦胧与觉醒[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6-18.

[4]黄耿华、莫家豪.“后精英”的社会现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阶层分化及社会机会的主观认知[J].浙江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4):182-195.

[5]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2009(5):93-97.

[6]许庆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9]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10]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u Yufeng,Luo Weiming,Fang Niangen,Hu Liwei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China)

The“Class Theory”is of great signifcance to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stratum differentiation,new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ise among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consciousness awakening,value pluralism,negative emotional contagion and so forth,which bring great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ing the educational objects who are greatly different from the ones who are in old days,traditional and relatively single education model need urgent innov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ers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practice and differences during the process,therefore to build a systematic education system. Treat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nd with humanistic care,and they can achieve all-round development.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atic education;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朱宇峰(1979-),男,讲师。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现代社会分层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研究”(NO.Y201534680)。

2016-11-24)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分化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