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2017-03-21 23:26高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市场导向珠三角

高欣

摘 要:基于生态学理论和市场导向理论对珠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从“生产者”(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分解者”(政府、中介机构)、“消费者”(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完善珠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珠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市场导向;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11-0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取得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条件,以此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认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初步建立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

一、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内涵

自库克[1](1992)首次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过,运用生态学理论对区域创新系統的研究才刚开始起步,主要研究成果有:一是关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含义、结构、特征及运行机理等方面的论述。其中,祁明等[2](2009)基于TRIZ理论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总结为一个五环结构;陈洁等[3](2014)则运用三螺旋理论详细剖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构模式及运行机制。二是构建评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庞莹等[4](2012)利用TOP-SIS法比较分析了安徽与华东地区其他6个省市的创新能力;陆燕春等[5](2016)从创新驱动群落、创新扩展群落、创新协调群落、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

创新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类比概念,二者在结构功能、运行机理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根据生态学理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市场等都可以分别形成企业种群、科研机构种群、中介机构种群、政府种群以及市场种群,这些种群间通过复杂的有机联系并遵循一定的规律便形成了创新群落。创新环境则相当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它由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组成。创新群落和创新环境协同作用构成了动态化的创新生态系统。

同时,创新的最终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创新活动应是具有市场导向的活动。因此,本文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定义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以区域环境为创新基础,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创新核心,以中介机构为扩展支撑,以区域政府为协调配合,以市场为服务对象,各群落之间通过协作分工、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复杂的类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见图1。

图1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二、珠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珠三角已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创新主力军、高校及科研机构为创新培养基地、政府支持辅佐、中介机构协调以及市场为风向标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格局。但其系统建设仍存在问题,有待完善。

1.区域内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较弱

珠三角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简单的问题。2014年,在广东省41 154个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占3.8%,74.3%为小微型企业。这些小微型企业所用技术多为引进或模仿,缺乏自主创新。一些中小微型企业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更多选择的是模仿而不是创新,从而制约了珠三角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与产业层次的提升。另外,珠三角经济表现出“一镇一品”的发展特征。这类镇的产品大都属于传统的产品,加工度、标准化都不高,盈利能力弱。由此可见,这些专业镇,大都存在专业化层次、产业、产品结构档次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6]。

2.产学研合作松散,没有形成合作流畅的体系

其一,高校和科研院机构之间缺乏联系和资源共享。高校和科研院机构内部的横线交流、合作频次有限,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创新资源缺少共享平台,限制了如图书馆、实验器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二,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成果对接机制效率较低,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率有待提高。科研机构“关起门来搞学问”造成科研脱离市场需求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近几年来高校的科研产业化效果不断提升,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尚需提高。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选题通常以专业为切入点,而企业往往以产品为核心诉求,导致二者需求脱节。

3.相关政策法规的不足

一是珠三角地区之间区域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在珠三角九个城市中,只有广州、深圳、珠海三市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导致区域内城市间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和创新激励的程度出现巨大差异,特别是在财税优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障等方面表现较为明显。二是政策性规范偏多法律条款规范偏少。珠三角区域现行的政策法规中,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用通知、意见、暂行条例等形式的比例较高,而上升到政策法规的较少,使得整体法律效力层次偏低,稳定性较低。

4.中介机构发育不足

在珠三角,与经济、创新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大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还比较滞后。诸如注册会计事务所、民间风险投资机构等中介组织还比较缺乏,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科协机构等的数量和质量也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现有的中介机构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挂靠于政府的某一部门,自主能力较差,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市场导向作用未充分体现

区域创新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出的创新人才也应是社会实需、实用的人才。然而在珠三角区域内,创新生产者并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特别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市场存在脱节现象,其创新力度和效率比之企业有很大的不足。且高校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在适应市场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和不匹配等问题。

三、完善珠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对策

1.深化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认识,加强系统内各主体间的协作创新意识

企业是直接进行创新的最主要主体,是创新“生产者”。它们直接面向市场,在市场需求和私人利益的驱动下,通过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进行有效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创新“生产者”的另一重要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它们一方面可为企业培养输送大量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可在自主创新上,承接大量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进行定向研究创新,同时,可在不具盈利性的基础研究方面能做出突出贡献。区域政府(分解者)根据中央及上级政府的法律政策和区域内的实际情况为创新“生产者”制造有利的创新环境,包括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等。中介机构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分解者”,它能够有效协调创新资源在“生产者”之间的流动,也是连接各创新主体的桥梁。顾客(市场)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顾客(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刺激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要提高珠三角区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建设并完善珠三角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明确系统内各主体间的作用,并加强协作。

2.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要提高珠三角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还在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企业要有创新意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到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是加大企业R&D投入力度。R&D投入强度直接影响创新能力、效率,且呈正比关系。区域内大型企业完全有能力且有必要加大研发投入,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中小微型企业则需要进行战略集成,以提升企业的创新层次。三是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在企业内部,需要提升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交流程度、研发部门与制造部门交流程度等;在企业外部,则需要加强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交流程度等。

3.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

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积极搭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平台,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掌握的现有资源,促进彼此的合作创新,又可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实际的市场信息,供其了解切实的市场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或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促进研究效率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力度。研究成果取得成效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要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实验开发和产品,所以,进行基础研究和早期应用研究的收益率较低。因此,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进行基础研究的动力相对较小。但是,基础研究却往往以不可预知的方式为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动力。所以,高校和科研机构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内外部资源,积极承担起进行基础研究的任务。

4.提升政府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扶持力度

珠三角区域政府应从对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打造来扶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发展。从硬环境上,政府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通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扩大产业集群的平台建设,如创新孵化器、工业园区等;构建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园区、人才交流市场,促进区域发展的人才流动与聚集。从软环境上,一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利用舆论的力量引导形成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区域文化氛围;二是要建设区域创新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包括科技、教育、经济、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创新激励政策、法规,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合理引导区域创新活动。

5.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体系

中介机构虽然不是直接进行创新的主体,但是作为创新活动的主要协调者、辅助者,在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粘合”作用。中介机构具有专业化程度高、活动能量大的特点,同时,中介机构聚集了大量信息、管理、技术、投资等各个方面的专家,可以为创新“生产者”提供各种服务,提高创新效率。因此,要建设珠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尽快建立并完善区域创新的中介服务支持体系。一是要处理好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关系。由政府牵头成立的中介机构要避免成为政府的“二级机构”,保持相对独立性,变革管理制度。二是明确法律地位。制定中介组织机构成立、运行的法律法规,规范中介组织的服务。三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经营管理。

6.重视顾客需求

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动力。通常自由竞争市场领域消费者的需求比较挑剔,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创新“生产者”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在研发上,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因此,应该站在消费者主权的立场,通过建设消费文化,提高消费者素质,创造消费动力等,以消费促进创新,以可持续消费促进创新生态化实现。

参考文献:

[1] Philip Cooke.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competive regulation in the new Europe[J].Geoforum,1992,23(3):365-382.

[2] 祁明,林曉丹.基于TRIZ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3] 陈洁,侯威.基于三螺旋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式[J].安徽科技,2014,(7).

[4] 庞莹,胡正江.安徽省创新系统竞争力比较分析[J].管理创新,2012,(30).

[5] 陆燕春,赵红,吴晨曦.创新范式变革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因素研究[J].企业经济,2016,(3).

[6] 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杜 娟]

猜你喜欢
市场导向珠三角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红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国外酒店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市场导向下汽车维修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广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
珠三角,2012
交锋
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