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UGC产品的价值转化机制研究

2017-03-21 23:00朱璎黛玥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

朱璎黛玥

摘要:弹幕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受众的喜爱。文章以弹幕视频为例,将弹幕视频作为一种互联网UGC产品,分析其作为UGC产品的价值转化机制,解析弹幕视频是如何通过弹幕的生产而出现其内在精神价值的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弹幕视频;UGC产品;价值转化

一、引言

在21世纪到来之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受限,互联网内容的传播方式仅仅为单向传播的模式,并没有呈现出交互传播的特点。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弹幕视频并没有能够成为主流的视频形式。也没有能够吸引较多的受众,更没有普遍进入学术研究的范围。直到2010年之后,弹幕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弹幕视频作为一种互联网UGC产品,它是一种新兴的、同时也是高速分享的交互视频,它带来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甚至具有革命性的。在作为互联网中UGC产品的弹幕视频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转化的特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课题。

二、UGC的概念分析

(一)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21世纪成为了一个更加注重互联网思维的时代。在这个注重互联网思维的时代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互联网用户自身出现生产互联网内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用户不再是像Web1.0时代一样的进行单向传播,即被动接受生产内容;在Web2.0时代,单向传播变为互动传播,用户既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同时也可以是内容的消费者。在Web2.0发展的道路上,互联网用户成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内容生产群体。我们都说Web2.0在21世纪的前十年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个创造、沟通、同时可以表达自己的言论以及参与分享的网络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互联网用户这一大群体俨然已经成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UGC(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就是在Web2.0 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也就是说,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络内容的生产者与传播者。他们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生产出的产品传播到互联网平台。

(二)UGC的模式特征

到目前为止,UGC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其定义的界定也是纷繁多样。但是就现状来看,共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有发表载体。这里的发表载体就是网络平台。关于网络平台所重点注意的就是网络平台信息内容的公开化。同时由于是在一个具有扁平化特征的网络平台,其用户的制作就倾向于“大规模合作”模式。

2. 内容的原创性。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弹幕视频,用户在床架内容的过程中内容是具有创新性和独创性的。他们的目的也就是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其他人。

3. 非專业性。关于这一点,相对于UGC这一概念的还有OGC,以及PGC,而UGC重点是为了突出其内容的非职业性。

三、UGC产品的价值内容分析

(一)UGC产品——UGC经济效益的体现

如上文所述,UGC就是在Web2.0 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而如果要衡量UGC这一模式的经济效益,那么其具体的经济效益就体现在UGC产品上。UGC产品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用户是作为生产者甚至是二次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了价值,它不再像普通的物质生产过程一样产生物质以及价值增值,即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过程,而是作为一种互联网精神产品实现精神内容的价值转化的过程。在价值转化的过程中,用户作为消费者同时又是内容生产者在实现价值转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多样性。

(二)UGC产品的价值的双重属性

从经济价值角度看UGC产品属于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固定成本包括成立互联网公司的企业购买的服务设备、租赁的办公场所、公司内聘用的工作人员和研发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所必须的成本支出。当产品完成后,第一个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时,我们假设这个产品的产量为1,那么这个时候的总成本、平均成本都等于这个互联网产品的所有投入成本。当第二个用户使用该产品时,产量增加到2,那么此时我们的产品额外投入的资源几乎为0。以此类推,当第三个用户使用该产品时,我们的产品额外投入多少资源依然是几乎为0。为什么几乎为0呢?因为只要在服务器设备、网络宽带、产品相关运营人员等承载能力范围内,虽然我们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我们的产品可以不增加任何投入。所以在这一个过程中,互联网产品的产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定价为0时,产品往往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广告或吸引第三方用户的注意力等途径赢利。

从精神价值角度看,互联网UGC产品的价值包括以下几类:1. 类似于YouTube、维基百科用户产生视频、照片、知识等,以内容分享为价值内容2. 类似于人人、开心网等用户产生相关分享信息,以用户好友关系为价值内容 3. 类似于贴吧、天涯等用户产生兴趣话题;以用户兴趣聚合为价值内容 4. 类似于微博、Twitter等用户产生任何内容,以内容信息传播为价值内容。下文将就弹幕视频来具体阐述其作为UGC产品的价值转化特点。

四、弹幕视频的演变与发展

(一)弹幕的由来以及弹幕视频的出现

弹幕源自日本Niconico动画,它是一种用来进行临时发表言论的系统,在这里要提到它的运动方式,和原义有一定关联,它的运动方式也是类似密集炮击划过视频画面,包括滚动,停留甚至更多的运动方式,是观看视频的人发送的简短评论。本文将把弹幕视频作为一种互联网产品,从弹幕视频的生产过程角度来看弹幕作为一种精神内容进行价值创造的特点。

(二)弹幕视频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传播行为呈现出一种新型模式,即已发展成为以个人媒体为代表的扁平网络结构模式。这种新的传播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传播模式。以个人为单位的人传播模式逐渐趋向平等,速度更迅速,传播的深广度也不断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弹幕文化凭借其突出的社交性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被中国年轻一代的ACG爱好者所熟知。网络视频网站在不断吞噬传统电视媒体的市场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和消费用户,也从最初单一的传统视频网站发展为现在的综合性弹幕视频网站。

五、弹幕视频作为UGC产品的价值转化特点

作为社会产品,无非是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种。弹幕视频作为弹幕视频网站塑造出的虚拟平台中的精神产品,其本质属性在于它的价值。李向民教授、王晨教授在《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中提到了精神产品的价值属性。所谓精神产品的精神价值是指精神产品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精神产品作为人类社会中劳动产物的一种,它不仅仅满足了人类作为生产者自己的精神需要,它还需要通过交换而自然流向非生产者,从而实现它本身的真正意义。弹幕作为精神产品,由于精神劳动创造出来,而精神劳动的三重性决定了精神产品的三方面价值,在目前流行的弹幕视频网站中,弹幕作为弹幕视频中的精神内容,不断产生出三种价值中的一种,即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创造产品的价值。而在这一生产过程中,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财富变成了人类精神赋予的物质自然,它不再像普通的物质生产过程一样产生物质以及价值增值,即資本产生剩余价值的过程,而是作为一种互联网精神产品实现精神内容的价值转化和价值增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精神产品的精神生产活动不再从属于物质生产活动。传统的物质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其指的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我们这一部分所讨论的价值增值,而不是价值形成过程。

再回到作为互联网UGC产品的弹幕视频的讨论。很明显在弹幕视频的生产过程中,内容的消费者在消费弹幕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于视频和弹幕的双重消费。同时在消费之后又进行了有关视频的相关弹幕的生产。在这个二次生产的过程中,是一次生产内容的增多以及不断叠加,最终形成价值的增值。造成这种增值的原因是因为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一个大规模合作的氛围。同时,弹幕的自身特性呈现出的丰富的表达效果也会使身兼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的互联网用户产生满足感和兴奋感,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体验到了价值,也同时在创造新的价值。

六、总结

总之,笔者试图将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的弹幕视频作为互联网UGC产品中的一种,探讨其在弹幕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产的特点价值的增减以及转化。从精神经济学角度看,这种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观看者作为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在观看弹幕视频的过程中,即消费产品的过程中同时也在进行新产品的生产,这种方式造成了产品最终价值的变化。然而关于互联网中UGC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它的生产方式以及所创造出的更加多元化的价值,关于这一类的内容,也是以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磊.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受众研究[D].云南大学,2015.

[2]史蓉蓉.“四元律”理论下的弹幕视频分析[J].理论探索,2014(04).

[3]江含雪.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4(05).

[4]肖玮颉.从弹幕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J].今传媒,2015(08).

[5]赵宇翔.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9).

[6]王佳琪.基于弹幕视频网站的弹幕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05).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