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
【摘 要】《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分属湖北省委机关报和武汉市委机关报,其发行量是省内其它媒介的排头兵。艾滋病作为一个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其的报道反映出政府对艾滋病的态度、政策变化进程和契合程度。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15年10年间湖北两大机关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报道艾滋病的“框架情况”, 探究作为舆论的重要阵地,党报媒体在传播艾滋病相关信息中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艾滋病;新闻框架;党报
湖北拥有丰富的媒介资源,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媒体在艾滋病相关报道上是否有一定的新闻框架可循?面对艾滋病可能带来的社会危害,机关报在有关艾滋病的报道上是否有其自身的新闻框架?通過比较近十年内党报媒体在报道艾滋病新闻方面呈现的变化,探究作为舆论的重要阵地,党报媒体在传播艾滋病相关信息中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
一、理论依据和问题提出
(一)新闻框架与大众传播
框架理论最初运用于文化社会学,后来引入大众传播学研究,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特定的诠释框架来理解日常生活。通过对于社会角色、社会情境的诠释,使人们能够了解特定行动场景中自己应有的交往行为和表现,从而协调与他人的行为,使日常生活井然有序。在大众传播领域,新闻框架可以界定为采取一种集中的组织思路,通过选择、强调、排除、增加和精心处理等方式,通过标题、导语、引文和重要段落的体现,对新闻内容做出报道的做法,即对一事件的认识和表达方式。从新闻框架内涵来看,可分别从组织、个人与文本三部分来看新闻组织框架即新闻常规、路线、写作形式、规范等;新闻个人认知框架是指记者在报道社会事件时存在的“固定形态”或者“新闻偏向”,有些是属于无意或隐藏的偏向,有些是属于因于不同意识形态的报道差异;新闻文本框架指记者在写作时用字遣词经过选择与重组的过程。从传播效果层面来看,新闻框架影响了受众如何想,影响受众如何处理和储存信息,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到事实的某些方面,从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因此在对社会现实建构方面,依旧存在受众个体框架和新闻框架不一致的情况。媒介作为大众传播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艾滋病信息的重要职责,媒介报道方式与媒介属性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尤其是机关报,其视野下的新闻报道不仅具有一定社会意义还有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党报基于一定的媒介属性塑造出的艾滋病患者形象、报道篇幅影响着大众对艾滋病群体的认知,通过艾滋病报道探究媒介在形象建构和媒介属性方面的关联性,探究媒介属性对媒介报道产生的影响。
(二)健康传播与艾滋病报道
凡是传播的内容与健康有关,都可以算作是健康传播。健康传播的宣传是说服个体运用责任感,经由大众媒介和其他媒介,告知大众与危险有关的生活形态,促使他们降低风险,训练他们获得健康生活方式和技巧,以获得更健康的生活。Strasser和Gallagher认为,健康传播是双向的过程,他们可能发生在任何人或媒介之间,传播有关疾病和预防保健的信息,尽可能寻求接受者的反馈,来确定信息是否真正被接受和理解。然而目前针对健康传播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根据既有的定义可以发现,健康传播的宗旨在于向民众提供全面、综合的卫生防病和健康知识。而且,民众除了由人际传播获取相关信息外,传播媒体特别是新闻报道是对疾病或健康认识与建立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艾滋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同时,随着艾滋病群体的增加,艾滋病逐渐由单纯的健康传播问题扩展到社会文化问题,大众媒介在对艾滋病群体进行报道时,其报道方式、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再局限于满足公众对艾滋病知识的获取,同时也涉及到公众对艾滋病群体价值评判上。大众媒介不仅传递着健康知识,同时也传递着价值观念。
(三)媒介形象塑造和形象建构
大众媒介对艾滋病信息的发布,以及对艾滋病的预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其他领域对艾滋病讳莫如深,公众从其他渠道得到的相关信息非常有限,因此,公众获得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或态度主要依靠大众媒介。大部分公众所了解的艾滋病知识以及艾滋病患者群体,是源自于媒介建构的形象。公众对于媒介形象的认知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媒介的表现,媒介对艾滋病群体的刻画直接影响到大众对艾滋病的社会认知,因此,本文将探寻媒介尤其是党报媒介在报道上是如何塑造艾滋病群体的。
二、研究设计
针对艾滋病传播问题和策略上的研究,只有根据既有的档案和材料,并对这些材料从时间的维度上进行整理才能更好的总结出媒介是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的。媒介有关艾滋病的传播报道已经经历数年,用内容分析法针对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所反映的特性,再进行总结是有一定合理的依据和研究意义的。
(一)研究问题及样本
基于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结合近十年来我国艾滋病患者数量变化情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按照这些问题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为例就党报媒体对艾滋病报道框架进行分析。
问题1:关于艾滋病的报道大多是以什么样的体裁呈现的,10年来报道体裁是否有变化?党报媒体艾滋病报道主题是什么,10年中有何变化?
问题2:艾滋病日前后是否是报道时间的中心,党报在有关艾滋病报道上是如何体现其政治色彩的?
问题3:在党报媒体有关艾滋病的报道中,报道的主要框架是什么,10年来有什么变化?
问题4:两大党报媒体在有关艾滋病报道上有无地域关注的差别,媒体是否越来越参与到唤起本地区大众对艾滋病的关注和认识?
问题5:党报媒体是如何呈现艾滋病人群形象的?
问题6:受艾滋病侵袭人群的情况是否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研究对象为湖北两大机关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研究时间从2006年至2015年,具体报道从中国重要报刊数据库里以“艾滋病”为关键词检索出来,总共获得报道为195篇。本文以这195篇报道为主要分析对象,选择《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这两大报纸作为湖北重要的党报代表,基本代表党政机关的态度,它所报道的信息和内容关系到艾滋病相关政策的传播;2、目前,尚无对党报艾滋病报道框架的研究,这一分析研究可以更好的发现党报关注边缘群体生存状态所采取的角度,分析和探究党报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针对社会大众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
(二)类目建构
本研究在参考过去相关研究基础上,对195篇稿件初步分析后进行相关的类目建构,最终确定以下类目:
1、报道数量:通过考察2006年至2015年两大报纸的报道数量,结合近年来艾滋病人口数量作比较分析;
2、报道方式:消息;通讯;社论;评论;专栏或专稿;深度报道专访专题报道;读者来稿或解答信箱;其它;
3、报道地区:武汉地区;除武汉外省内地区;省外地区;国际新闻;其它;
4、报道主题:治疗与预防、政治、社会、经济、医学、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报道数量
10年间,《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报道艾滋病有关信息的总数为195篇,图1反映了10年间两大报纸的报道数量,图1、图2反映了湖北省罹患艾滋病人口数量。从数量上看,湖北省艾滋病人口数量自2006年来逐渐上升,到2011年攀至顶峰,2012年后有所回落,但罹患艾滋病的人数依旧居高难下。从两个阶段看,2006年至2010年前五年中,有关艾滋病的报道《长江日报》基本处于增长的趋势,而《湖北日报》却处于下滑的状态,尤其在2008年,两大报纸的报道数量基本保持较低水平,这与2008年我国发生重大新闻: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等有着密切关系,其它重要新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大报纸的报道数量,同时,两大报纸的报道也呈现维稳的倾向和特色;自2007年至2015年来,随着艾滋病人口数量的增加,两大报纸的报道数量有所回升。2011年,湖北省罹患艾滋病人数达到高峰,两大报纸的报道数量也达到峰值。可见,两大报纸的报道数量和艾滋病人口的数量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也体现了两大报纸在有关艾滋病的问题上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报道方式
2006年至2015年10年里,在有关艾滋病的报道中,消息这一体裁在所有的报道体裁里占据着最高的比例,两大报纸的消息比重占82%,其次分别为通讯、评论、特稿,这一情况从表2、表3及图3可以看出。这说明有关艾滋病报道的体裁形式是非常单一的。除消息这一报道体裁外,随着时间的变化,2009年《湖北日报》刊登了第一条除消息之外的其它报道体裁:特稿;《长江日报》于2008年刊登一则评论,自此,报道方式和报道体裁逐渐发生变化,随着艾滋病人口数量的增多,媒体有关报道的数量发生变化,同时,报道方式也逐渐多元化,由以往单一的报道方式开始向多元报道方式迈进,这体现了党报在艾滋病报道方面的重视和报道力量的加强。
(三)报道地区
报道地区框架分为武汉地区;除武汉的省内地区;省外地区;国际地区。根据对报道数据的统计,两报在报道地区上呈现较大的差异,《湖北日报》作为湖北省委机关报,其报道地区多集中于湖北省内地区,有关其它地区的报道数量非常少,而《长江日报》在这一方面却呈现很大的不同,《长江日报》在有关艾滋病地区报道数量较《湖北日报》更为均衡,除湖北省内报道,还更多涉及到省外地区和国际地区,同时在省内报道上,《长江日报》更侧重于对于武汉市的报道,这充分体现了《长江日报》作为武汉市委机关报在其报道地区选择上所具有的倾向性。
从表4和表5 可以看出,二者在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报道上存在较大区别,两者在针对艾滋病报道地区的倾向上存在较大不同,这体现了两大报纸在地区报道框架上的倾向,在地区报道框架上的特色体现着报纸的定位,通过对两家报纸的对比也可以看出两家党报在有关艾滋病报道上存在本地框架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介发挥其教育功能。
(四)报道时间
从图4 和图5可以得出,两大报纸在11、12月这两个月里有关艾滋病的报道数量最多,而在其它时间里,针对艾滋病的报道却甚少,这与艾滋病日有一定的关系。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后,有关艾滋病相关信息的报道开始增多,这说明媒介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与该日期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其它时间里有关艾滋病信息报道的缺失却有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效果的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四、研究结论
近十年来,关于艾滋病的报道《长江日报》和《湖北日报》都以消息体裁为主,其次是少量的通讯体裁,而评论、特稿这几种报道方式都很少涉及。这些消息中,有很多关于艾滋病感染情况、治疗情况的报道,说明媒体对于艾滋病的感染情況和治疗情况比较重视,并且这方面的报道都比较及时。而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通讯的出现,显示出了对艾滋病报道的深入。
在报道地区框架上,《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都给予了省内的艾滋病情况以大量的报道,这与它们都属于湖北党报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在对于艾滋病的报道中,这两家党报更关注的是本地新闻的报道和宣传。
在报道时间上,这两家报纸对于艾滋病的报道都集中在12月份前后,这是因为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所有才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有大量关于艾滋病的集中报道。
参考文献:
[1] 梁帆.都市类报纸艾滋病报道框架研究——以《南国早报》为例[D].广西大学,2008.
[2] 蔡月亮.报纸媒体艾滋病报道研究——以框架建构理论的观点[D].兰州大学,2007.
[3]彭兰.《广州日报》艾滋病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05.
[4] 丁可宁.从健康传播角度解析中国媒体艾滋病报道[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
[5] 张明新.后SARS时代中国大陆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呈现:框架理论的观点[J].开放时代,2009(2).
[6]武启峰.中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研究[D].郑州大学,2005.
[7] 张自力.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3).
[8] 杜昕.《人民日报》《纽约时报》艾滋病报道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