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华涛
学期近半,很多毕业班班主任惊奇地发现,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都变得有个性了,甚至原本比较听话的孩子,也会出现顶撞老师、违反班规校纪的现象。这种现象极容易使班主任产生焦虑、郁闷、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与身心健康。
面对这样的现象,作为毕业班班主任的我们,要注意帮助孩子“收心”,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加强家校沟通,坚持按以往的常规进行管理外,还得做一些常规以外的工作。
一、“我们的‘kiwi”
那段时间,感觉孩子对于学习不太上心了,交上来的作业常有留空,课堂纪律也比较乱。我意识到,如果六年级最后半学期不能将孩子的心拉回到学习上,除了学习成绩会下降外,还有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早恋、打架、逃学等。因为孩子的精力总得有个出口,不关注学习,他们就会找到别的释放点的。怎么办?我决定对孩子进行一次“励志”教育。
那天,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部名叫《kiwi》的微视频,并与他们进行了更深入的对话。
我问孩子们道:“kiwi为什么要‘种树造‘森林?”孩子们当然知道,是“渴望飞翔”。“可它为什么想飞翔?”我接着问道。孩子也还是能够理解的,告诉我这是因为“飞翔是kiwi的梦想”。聊到这儿,我才开始出示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kiwi会有这样一个对它来说实现起来非常困难的梦想?”这下,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去回答了。
这时,我缓缓对孩子们说道:“因为kiwi是一只鸟,它一直在想,作为一只鸟,怎么能不飞翔呢?”说到这儿,话锋一转,我继续往更深的地方引导了。“作为鸟,kiwi的梦想是飞翔,它们只有拥有一片森林并在森林的上空自由飞翔,才能证明自己还算是鸟儿。作为老师,我认为我的‘森林就是你们——我的学生。我只有教育好你们,我才算在森林的上空飞翔着,才能证明自己还算是个教师。那么,孩子们,你们的‘森林又是什么?你们以什么来证明自己还算是个学生呢?”
……
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旦发现孩子们课堂内外的纪律不够好,我会问:“还记得我们的‘kiwi吗?”孩子们马上就会自觉改正。“我们的‘kiwi”让孩子变得更加努力、更加自觉,也更加可爱。
感想:
毕业班的孩子已经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了,如果空洞而枯燥地与他们谈学习的重要性,谈学习对他们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他们来说基本是无效的。很简单,他们都懂这些道理,并且在这么多年的受教育过程中,早就对这种说教式教育产生免疫力了。
当然,如果这样的教育是有错的,错并不在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而是教师的教育方式。人常说:“当孩子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教育已经失败了。”为了能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育,我们应当努力找寻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甚至形成与孩子之间特定的语言,以达成师生之间的默契。这样,才能避免教师时常以“抱怨”來面对孩子,而孩子则以“拒绝”来回应老师。
二、“写给我的孩子们”
那年,眼前的孩子变得有点逆反了,平时再听话的孩子也有了小脾气。临近毕业,不想过多批评孩子,不想在这最后的时光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我给孩子们写了封信。
“时光流逝太快,转眼你们已经六年级了,我也不得不与大家说再见了。近来,我眼前总是时时出现初见时的你们,总是在回忆你们是怎么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懂事、一点点给我感动的。
“文庆,小的时候全班就你最乖,总是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老师。眼神是那样的信任,那样的依赖,以至于所有的老师第一次见到你,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你。终于,六年级了,认真未变,可爱未改,但懂事儿多了。
……
“六年的时光我们相伴走过,对于我们这个班级,对于我们班级的所有成员,大家都有着一份深深的眷恋与依赖。老师如同你们一样,对大家也非常留恋。但理智告诉我,你们必将远去,去寻找那更美好的明天、更美好的未来。那么,请允许我祝福你们:祝你们能遇上比我宽容、负责的老师!祝你们快快乐乐!祝你们顺利完成学业!但愿你们快乐与不快乐时,偶尔能想起我。”
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看我的眼神又恢复了以往的依恋,面对同学、面对其他科任老师、面对我们的校园,也多了一份柔情。自然,小学阶段最后的那一两个月,也就非常和谐而有序地度过了。
感想:
平时那么乖巧的孩子,居然也表现出了对教师的抗拒,这是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增大的结果。怎么办?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袒露自己的心胸,领着孩子回顾那些曾经的美好,表达对孩子的善意与祝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孩子,让孩子的心灵也变得柔软起来,感受到来自教师那深沉而强烈的爱,从而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三、“我真的也很累”
那天,我班音乐老师因参加会议委托我带节课。我夹着课本来到教室,孩子们却以一阵唉声叹气来迎接我。看来,孩子们希望进入教室的不是我,而是音乐老师。
也是,毕业班的孩子终究也是孩子,他们盼望能在毕业前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点能够放松自己的时间。可偏偏音乐、体育、信息技术之类的课因属于非考试科目,常会被考试科目的教师占用。
如果单纯为这节课倒不难办。虽然我教不了孩子音乐,但至少我能够让孩子们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可遇上别的老师占用课呢?与其让孩子一直这样抱怨下去,不如引导孩子们体谅这些教师的好意,可以更好地保持学习兴趣,以及他们与老师们的关系。
“其实,我真的也很累。”当孩子们静下来后,我心平气和地对孩子们说道,“今天早晨我来得比以往稍迟点,七点二十五就到校了,一直在班上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到八点,要上第一节课时我才离开教室的。第一节没课,我在办公室忙着将同学参加征文比赛的手写稿打成电子稿,并批改了几本作业。第二节课,我在班上上课,心里很急,因为第三节就是我的公开课,但我依然在班上上着课。第三节,去上公开课了。第四节,因为第三节是调的课,我得补回来。这是上午。下午,我一点半就到校,一直领同学们进行‘经典诵读直到第一节上课前。第一节,因一个老师的邀请,我去听了一节课。这节课,我本可以休息一下,但音乐老师出差,我能说我不愿带这节课吗?同学们,这节课上完,放学后我得留下来用最少一小时批改大家的作业,否则明天老师会很麻烦的。”
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没有一个人作声,眼神里闪现的是那种惊讶——可能,以往他们没想到过,教师的工作居然这样繁忙吧。
“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我是闲得无聊来折腾大家吗?”
那节课,孩子们异常安静,也异常用心。因为,他们明白我出现在教室的原因,更理解了我出现在教室背后的辛苦。
感想:
为什么教师的付出常常会带来孩子的抱怨?最关键的原因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教师对孩子的学习状态能够时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孩子并不能够知晓教师工作的繁忙,以至于给他们带来误解——他们会认为教师这份工作很轻松,以至于轻松到轮流来“折腾”他们。
我并不赞成“占课”这一现象,但在这一现象没能获得制止的情况下,我会选择疏导孩子的情绪。而最好的疏导无外乎让孩子了解教师一天的工作状态,体会教师一天工作的辛苦。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到“占课”也是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师应有的尊重。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化解孩子们内心的不满,使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控制“厌学”“逆反”等不利于班级管理的现象。
面对毕业班孩子,只要教师能够关注班级出现的现象,多想办法“对症下药”,找到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方式,使孩子明白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引发孩子对教师必要的尊重,那么,孩子就能珍惜这小学阶段的最后时光,珍惜眼前的老师、同学,从而勇敢面对挑战,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平静而安心地度过小学阶段这最后相对枯燥乏味的学习时光,为小学生活划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