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大循环的利与弊

2017-03-21 18:47徐德培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局限分工教学方法

徐德培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小学教师的教学分工大多按年级段实施,分为初级班教师、中级班教师、高级班教师。那时多数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龄就直接就读小学一年级。初级班教师专门教小学一、二年级,由于长期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打交道,往往把自己也教成了孩子。他们熟悉孩子的心理,熟悉孩子的语言,知道孩子的爱好,了解孩子的困难,善于跟孩子交流,很容易获得孩子的喜爱和信任。在教学上,由于长期在一、二年级循环,对于教材、教法、重点、难点等把握得比较准确。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他们逐渐积累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经验,创造出一些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教学方法及教具,对一些辅助教学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诙谐易懂的顺口溜、形象生动的案例也熟悉到可以信手拈来,使他们的教学生动活泼,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高的课堂效率。那段时期,许多低年级教师,凭着独特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满意的教学效果,成了名教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很高的荣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许多学校喜欢实行教学大循环。教师常常是从一年级分工到班,随着学生一直升级到六年级,除特殊情况外基本不再更换教师。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很熟悉,不需要在中途重新适应对方,有利于准确掌握学生成长脉络,也利于家校联系;一次分工,六年一贯,减少学校分工的麻烦,教师对自己下一学年的工作也能早知道、早安排;教育教学的责任明确,有了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谁家的孩子谁抱走”,难以互相推诿,“承包制”降低了学校管理难度。

其实,教学大循环是存在着一些缺陷的:首先,这样的安排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只是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全面育人的意识、高超的教学方法和精妙的教学艺术。小学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学生的年龄段不相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应有较大的区别,一个教师六年后才循环到一年级,往往会带着毕业年级的思维惯性对起始年级学生提出过高、过难的要求,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与一个一辈子在低年级摸爬滚打的教师相比,无论从实践机会还是从经验积累来说,都难以在低年级学段成为出类拔萃的名师。同样,大循环也难以让教师集中足够的精力专门研究初级班、中级班或高级班教育教学的独特规律和最佳教法,在淡化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教育教学精准研究的同时,必然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丰富。一个教师,无论怎样全面发展,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跟定一个(或几个)教师,六年不变,教师的性别局限、性格局限、爱好局限、经历局限、知识局限乃至气质局限往往在不经意间笼罩住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同蜜蜂只在同一花朵上采蜜,蜂蜜的营养成分就不够丰富。如此“从一而终”的做法,或许会造成学生爱好单一,生活单调,情趣淡薄,孩子求新求异的思维难以伸展,个性发展会受到无形的限制。再次,这样的安排容易造成师生矛盾或家校矛盾的累积。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难免存在某些误解或不同的看法,个别特殊学生(或家长)与教师“不对付”,甚至格格不入,如果长期不更换教师,这样的矛盾就可能不断累积,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影响家校联系的正常开展,最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当然,如何进行教师的教学分工,还有许多应该考虑的因素,追求效益最大化才是总的原则。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局限分工教学方法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图画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