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健身者对健身类APP软件的使用情况调查

2017-03-21 07:03:00高陈慧泽
运动精品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类广州市教练

高陈慧泽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健身类 APP 是指拥有可以帮助用户记录运动健身数据、指导运动项目学习、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第三方应用程序。

在种类上,将体育健身类 APP 细分成三大类九小类。在第一大类健美塑身中有日常记录、课程与练习、跑步、7 分钟健身、目标训练和瑜伽六小类;第二大类健康生活中有私人教练、健康饮食和成效追踪三小类;第三大类跑步与骑行爱好者。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本研究的体育健身类 APP 并不包括体育新闻、体育游戏、医疗咨询等内容。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 5 万亿元”的发展目标,另外4G网络的出现以及移动客户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手机不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而是进化为集通讯、网络、多媒体、个性生活助手等多功能组合的智能化移动设备。健身APP的出现不仅给健身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同时也打开新的健身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与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虽然国内鲜有针对运动类 APP 的大规模调研,其发展前景和增长态势还是有目共睹的。根据速途研究院 2013 年 8 月发布的 《Android 手机健康类 APP 市场分析》报告显示,7.2% 的 Android 用户安装了运动类APP。另一方面,包括运动类 APP 在内的健康类应用用户覆盖率也增长迅速。2013年,健康类应用用户覆盖率 220% ,涨幅仅次于新闻资讯类应用。目前,运行在 Android 平台和 IOS 平台的运动类 APP有上千款。就功能而言,运动类 APP 可以分为健身(包括力量练习,瑜伽等)和跑步(包括骑行、徒步等)两大类。

1 研究对象

随机在广州市健身房选取男200人女200人,共计400人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 2013年至2016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18篇,多以APP发展、设计为主,使用情况研究较少。

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 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373份,回收率93.3%。

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 SOPSS12.0 计算机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一整理。

2.4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并不能得到直接、正面的回答和解决,因而对某些信息、数据采用了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断。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市不同年龄阶段参与健身情况

表1 不同年龄阶段参与健身的比例

由表1可得知参与健身的人群中33.5%都是45岁以上年龄,23.9%是20到25岁年龄,17.7%是35到45岁年龄,15.3%是25到35岁年龄,9.79%是20岁以下年龄。由此分析出参与健身较多的为中年人,参与健身最少的是青少年。

健身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中年人群正好符合此条件,45岁以上人群有部分退休,有部分已经功成名就,所以时间充裕,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20岁以下基本在高中或者大学学习,没有过多闲暇时间,也没有稳定的收入,因此相比参与情况较差。

3.2 广州市健身者健身动机分析

由图 1可以看出广州市健身者的健身动机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身体塑形以及工作的需要。因表1中健身者年龄大部分为45岁以上,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新陈代谢开始降低,长时间久坐或者劳累,导致身形逐渐发胖或者消瘦,因此参与健身首先是为了健康。20到25岁这个健身群体,参与的动机多样化,身体情况不同,有的会继续成长发育,有的已停止或者缓慢,但是这类人群大多数为了增肌减脂,也就是塑性和强身健体。当然,也要考虑有些意外情况,比如身体因为受伤或者其他原因健康严重受损,参与健身多为了康复。

3.3 广州市健身者健身时间和频率情况

由图 2可以了解到广州市参与健身者大部分健身时间为半年以下,两年以上的健身人群占32%,表4可以看出广州市健身者每一周健身次数大都是1到2次,或者2到4次。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也是我国的一线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工作压力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大,闲暇时间自然较少,但也不排除个人原因,每周参与健身并非很积极。广州市的健身行业发展排全国第五位,可是由图2可看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刚开始参与其中,另一较多的部分参与时间很久,也就是说广州市的健身才开始逐渐推广,但并没有达到非常大众化和普及化。

3.4 广州市健身者对于健身类APP了解及使用情况

由图4可知48%的健身者了解1—2个健身类APP,34%的健身者完全不知道健身类APP,10%的健身爱者了解2到3个,8%的健身者了解3个以上的健身类APP。

图5可知48%的健身者偶尔使用健身APP,41%的健身者从未使用过,9%经常使用,2%每天使用。

互联网、电商、APP行业在全国发展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广州市健身者在表1中反映出大多数参与者是中年人群,这群人对于手机的使用并非像年轻人一样频繁,对于新的事物接受能力也较差,思想比较传统,健身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对于健身类APP了解程度较低,使用程度更低。

3.5 分析健身类APP的利与弊

图6 不适用原因

由图6可知不使用健身类APP的原因中不会使用的人占最多,认为不太适合自己的人占 34.6%,自己有计划的占32.2%,图7可得知健身类APP最大的优点就是随时可以学习,其次可以随时控制强度,最后的优点是有一定的针对性。

图7 健身类APP优点

首先,由于参与健身人群多为中年人,大多数只是知道此类APP;其次,健身新手初次参与健身,没有一定的计划,但是长期健身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训练模式和方法,因此觉得不适用自己,也不愿意使用。但从图6中可看出,虽然使用人较少,但是健身类APP也有绝对的优势,那就是方便学习,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控制强度是人为因素,无论健身者适不适用健身类APP都可以控制自己训练的强度。说到有针对性,不妨谈一下健身类APP的分类和功能,即应用核心功能: 一是利用智能手机中 GPS 定位、陀螺仪等技术,实时记录用户运动轨迹,测算耗能以及其他运动数据,供其参考;二是利用传感器或可穿戴装备测量运动时用户身体数据,如心率、体温、血压和血氧等。利用智能手机自有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功能,科学指导用户进行锻炼,以此实现用户学习运动项目技能、科学健身减肥以及加快伤后康复等目的。在种类上,APP Store 将体育健身类 APP 细分成三大类九小类。在第一大类健美塑身中有日常记录、课程与练习、跑步、7 分钟健身、目标训练和瑜伽六小类;第二大类健康生活中有私人教练、健康饮食和成效追踪三小类;第三大类跑步与骑行爱好者。为了方便研究,笔者将这些不同类型的 APP 统一划分成四类: 运动记录类、运动教学类、健康生活类以及其他类。其他类包含了系统分类统计错误、医疗监测与下架 APP等。由此看来现在的健身类APP比较丰富,相对而言有一定的针对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首先,广州市参与健身的健身者年龄偏大,多为45岁以上的中年人;其次,广州市健身者参与健身的动机不同,同一年龄的参与动机都比较多样化,但大部分都是为强身健体,增肌减脂;再者,参与时间两极化较为严重,参与度并不是很高;最后,对于健身类APP的了解程度和使用度都较低。

对健身者以及私人教练进行采访发现,私人教练对于健身类APP有部分会下载使用,原因是自己试用后,找出有效新颖的方法,教给学员,使私教课更加丰富有趣味性,从而吸引更多顾客。另一部分不会使用是认为自身专业知识较好,而相比之下的健身类APP专业性不强,针对性差。同时也发现,拥有私人教练的健身者在家健身很少,大约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这类人群很少会用健身类APP,第一是因为受到教练的影响,第二是因为自己已经拥有一定的健身知识,第三是因为已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剩下半分之八十的健身者,没有请私人教练,主要原因是因为私人教练的价格过于昂贵。采访发现他们也很少用到健身类 APP,而他们的健身知识来源比较零散,都是通过网络,或者现场询问等方式,也就是说这类健身者没有那么明确的健身计划,比较随意。可将广州市健身者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每次健身都有自己的计划,第二,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每次健身都有私人教练的计划,第三,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偶尔有一些健身计划,第四,没一定的专业知识,每次健身都毫无计划。

4.2 建议

4.2.1 大众化,普及化

健身类APP首先应该加强推广,不仅仅是推广销售,给自己打广告,更主要的是如何改变健身者的健身意识,不再是盲目健身,让健身者知道健身真正的意义。

4.2.2 智能化,个性化

健身类APP研发的目的是为了使健身便捷有效,那么结合私人教练的细致服务,为使用者量身订做计划,针对性会更强。例如:健身用户可以通过体脂测试,健康测试,平时的习惯、性别等测试后再进入主页面,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在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解释和要领,加入感应,让健身者每个动作都有及时的反馈,给予相应的鼓励以及建议,每完成一阶段可以设置一些奖赏来激励健身者。定期测试健身者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计划。也可以利用主播平台,榜样效应,将健身者喜爱的健身达人作为APP的私人教练,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视频授课指导,从而更加吸引健身者,使其可以坚持使用。

4.2.3 改变盈利模式

目前健身类 APP 盈利方式有四种: 付费应用、内购买模式( 应用免费但特殊功能收费) 、广告盈利和运动厂商品牌推广,其主要的盈利方式是付费应用和广告盈利。在下载使用不应该采取收费,这样一来本来会失去更多的潜在客户,例如:可以拥有试用期,先吸引客户参与其中,对于需要另加计划的增值服务再收取一定金额。

[1]孙嵬,莫月红. 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7(3):260.

[2]宋亚婷.健身APP对南昌市全民健身的影响——以keep为例[J].经贸实践,2017(6):154.

[3]黄晶晶,李东耀. 全民健身背景下手机APP健身的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37,73.

[4]蔡卫清.体育运动 APP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84-89.

[5]崔丙刚,武传玺. “互联网+”背景下健身营销类APP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6(5) :117-121.

[6]周菀菀.健身类手机 APP的传播模式及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

[7]熊平.App方式下民众健身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8]石璞.不同类型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类 APP的选择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2):56-57.

[9]上官晨.体育健身类 APP与全民健身[A].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2016:3.

[10]邱淑敏.运动健身热门 App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236-237.

[11]吴若熙,王庆军.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4):18-22.

[12]风雨彩虹.全民健身,APP助你成为运动达人[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5(4):5-15.

猜你喜欢
小类广州市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麓湖春天观景
广东园林(2022年2期)2022-05-15 12:18:09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2022年1期)2022-03-11 05:36:04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浙江配电网物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
物流技术(2017年4期)2017-06-05 15:13:46
加油
前卫文学(2016年3期)2016-07-01 09:55:12
小类:年轻人要多努力
大学(2008年10期)2008-10-31 12: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