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同位素,江苏 徐州 221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症候群,好发于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为卵巢肿大者伴不孕、肥胖、多毛等症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发现多囊卵巢同时还伴无排卵和多毛症,其是一种多病因、表现极不均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对女性的生育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在临床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中,抗缪勒氏管激素属于腺功能标志物之一,对性腺器官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且女性抗缪勒氏管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果粒细胞中,随着女性的发育,抗缪勒氏管激素会逐渐降低。因此可见,此激素水平对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评价抗缪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价值,现汇报如下。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6例与同时段来本院进行检查的健康女性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7±6.5)岁,本组研究对象均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23例)、实验2组(23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3.0±6.0)岁,本组均为月经正常的健康女性。对比分析各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高血压及糖尿病者;其它内分泌疾病者;近3个月内应用过激素类药物者。
1.2.1 诊断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经期第3~5天时,取空腹静脉血10ml,闭经者于就诊当天清晨采用空腹静脉血10 mL。每分钟实施3000r离心,共离心5 min,将上清液吸取,将其冷冻保存,于检测前进行解冻并混匀,避免反复冻融,包括对抗缪勒氏管激素与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1]。抗缪勒氏管激素采用贝克曼UniCel DxI800化学发光仪检测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液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1.2.2 治疗方法
患者确诊后,实验1组应用枸橼酸氯米芬片(MEDOCHEMIE LTD(塞浦路斯),批准文号H20140688)治疗,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给药,每次50 mg,每天1次,共服用5天。实验2组应用手术治疗,即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实施静脉全麻,建立气腹,将腹腔镜与10 mm套管于脐部置入,对输卵管、子宫情况进行检查,分别行2~3个穿刺点于耻骨与上毛发边际处6~8 cm,将套管针、手术器械置入,实施卵巢电凝穿刺术,于卵巢处打孔,对包膜进行穿刺,将卵泡液放出;再对剩余的卵泡实施电凝穿刺,应用烧灼法进行止血。
分析两组抗缪勒氏管激素与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分析抗缪勒氏管激素敏感度。同时对比分析实验1组、2组的指标水平。
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抗缪勒氏管激素与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n 卵泡刺激素水平(mU/mL) 抗缪勒氏管激素(ng/mL) 雌二醇(pg/mL) 睾酮(ng/mL) 黄体生成素(mU/mL)实验组 46 5.3±1.7 12.0±3.4 45.3±14.1 0.8±0.4 6.8±3.5对照组 46 6.3±1.3 4.3±2.7 34.8±14.0 0.4±0.2 4.4±2.1 t 3.169 12.029 3.584 6.066 3.988 P<0.05 <0.05 <0.05 <0.05 <0.05
当抗缪勒氏管激素达到7.0ng/mL临界值时,敏感度为87.5%(35/40)、特异度为91.7%(11/12)。其与其它指标相比,抗缪勒氏管激素敏感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其它指标。
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水平、抗缪勒氏管激素与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实验2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实验1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指标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各项指标各项指标比较(±s)
n 卵泡刺激素水平(mU/mL) 抗缪勒氏管激素(ng/mL) 雌二醇(pg/mL) 睾酮(ng/mL) 黄体生成素(mU/mL)实验1组 23 5.5±1.0 6.1±2.7 45.0±11.3 0.6±0.2 5.5±2.1实验2组 23 6.3±1.1 4.3±2.5 34.9±12.2 0.4±0.1 4.4±1.9 t 2.580 2.346 2.913 4.290 1.998 P<0.05 <0.05 <0.05 <0.05 <0.05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人体代谢及内分泌异常引起的闭经、肥胖、不孕等病症,主要表现为无排卵、排卵稀释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排卵前,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会随着卵泡液浓度增加而增加,而抗缪勒氏管激素的增加会抑制卵泡的募集,阻碍卵泡的生长[2]。由此可见,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与促排卵效果及卵巢储备功能呈负相关性,当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越高,说明促排卵效果与卵巢储备功能越差[3]。此外,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2-3倍,其与患者体内的窦前卵泡、小窦状卵泡数有直接的关系。其中排卵与无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是正常卵泡的20-75倍[4]。同时,当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受体出现异常表达时,会抑制卵泡的发育,成为直接阻碍卵泡发育的障碍,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排卵,甚至是不孕[5-6]。而常规的性激素水平在多囊卵综合征中,由于卵巢间质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均会参与雄激素的产生,而睾酮水平主要来源于卵巢,卵巢内如高雄激素浓度增加会对卵泡的成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引起发育中的卵泡出现闭锁,不能成为优质的卵泡,引起卵巢出现囊性改变,因此,卵巢形态学的改为与睾酮水平增加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由于患者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降低性激素水平对多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效果。故抗缪勒氏管激素诊断效果要高于性激素水平。
本次研究显示:抗缪勒氏管激素与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抗缪勒氏管激素敏感度83.9%、特异度93.1%。由此可见,抗缪勒氏管激素可有效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在准确诊断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进一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水平,促使卵巢功能快速康复[7-8]。随着微创手术的进步与发展,将其应用于多卵巢综合症患者中,对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促使卵巢的张大,使卵巢组织不再受压,从而改善血循环,消退间质水肿现象,有助于卵巢功能的快速恢复,提高卵泡成熟度,故本次研究显示,实验2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实验1组P<0.05。
综上所述,抗缪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中,应用价值较高,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1] 贺侠琴,孙桂荣.抗缪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6):2258-2261.
[2] 翚 缨.抗缪勒氏管激素在生殖内分泌方面的临床检测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5):101-102.
[3] 熊紫薇,胡 坚,陈薪宇,等.抗缪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2):80-83.
[4] Dumont A, Robin G, Catteau-Jonard S, et al.Role of Anti-Müllerian Hormone in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review[J].Reproductive Biology & Endocrinology, 2015, 13(1):137.
[5] Pigny P, Gorisse E, Ghulam A, et al.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fi ve serum antimüllerian hormone assays for the diagnosi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Fertility &Sterility,2016,105(4):1063-1069.e3.
[6] 李 琳,翁梅英,陈晓莉,等.抗苗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初探[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1):658-661.
[7] 徐金龙,王依屹,蒋国静,等.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35-36.
[8] 杨小岗,王 芳,武佳敏,等.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3):3721-3725.